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布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軍事裝備發展至今,“海上王者”的航空母艦除了在航母戰鬥群之間對抗的時候有被對方航母艦載機炸沉過,唯一讓航母吃過虧的就是潛艇,二戰時,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就曾被德國潛艇擊沉過,日本最大航母首次出航就被美軍潛艇以四發魚雷幹掉了,一戰二戰前前後後共有十餘艘航母被潛艇幹掉過,這些都是一個個經典“荊軻刺秦”的故事,幸運的是這些個“荊軻”不但成功了,部分還凱旋而歸。

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佈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自一戰二戰後,德國U型潛艇創下輝煌戰績之後,各軍事大國將潛艇的發展列為本國海軍發展的重中之重,其潛艇裝備數量及先進程度直接關乎其海軍整體實力。潛艇也是軍事裝備中最讓人忌憚的軍事裝備之一,也是在軍事對抗戰爭中最能出其不意以最小代價給予敵人最沉重打擊的裝備。戰略核潛艇更是“三位一體”核打擊中最隱秘的一個核投送方式,最能擁有有效的二次核反擊能力。

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佈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隨著潛艇近百年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尚找到完全有效對抗潛逃的作戰裝備及方式,其重點就是在於如何發現隱藏在深水中的“幽靈”。二戰中德國使用“狼群戰術”封鎖英國補給線給予英國皇家海軍沉重打擊,要不是美國橫插一腳,英國這個盟軍反擊的“橋頭堡”差點就堅持不到美軍參戰就淪陷了。到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潛艇的設計、使用材質和動力系統的不斷升級,潛深不斷增加,噪音越來越小,武器射程越來越遠,雖然上有反潛巡邏機,水上有戰艦的拖拽式探測雷達,水下有潛艇巡邏警戒,這也只能保證一定區域內安全,矛與盾的對抗中,矛始終佔據有利的主動地位。

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佈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想要避免本國重點海域不成為他國潛艇的“後花園”,軍事防禦靠海軍艦艇巡邏無異於杯水車薪,在面對該問題的時候,美國在全世界建立眾多軍事基地的軍港的時候就很早考慮到這個問題,他可不想自己軍港裡停靠的航母和眾多的戰艦還沒出軍港就被潛艇群給埋伏“圍毆”了,即便是軍港也不可能24小時都派反潛巡邏機或戰艦來巡邏吧!解決該問題的方法美國早就想到了,就是在重點海域佈設水聲監(測)聽系統警戒網絡,被佈設海域一旦有潛艇或其他戰艦動向就會得到及時預警。

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佈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亞洲(太)地區軍事競爭日趨激烈,隨著日本、越南、印度等周邊國家相繼入列新一代安靜型潛艇,我國海域防禦安全形勢受到相當的考驗,再加上我國在反潛領域相較而言確實算不上強悍,如何防範敵對勢力潛艇滲透侵犯我國海域是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面對水下威脅,採用美軍在重點海域佈設監控點無疑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被動式警戒防禦方式。

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佈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報道,中國中國也在部署類似的固定式水聲監(控)聽陣列網絡。北京神州普惠公司展出一款新型的光纖水聲探測系統,它由高靈敏度的水下聲信號傳感器組成,將實時水文信息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遞給處理器在通過遙感衛星接收傳遞給地面基站分析處理。該系統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和傳統的壓電式水聽器相比其執行效率高出兩到三倍,可以捕捉到極微弱的震動信號,不僅耐腐蝕損耗小,而且信號傳輸距離遠穩定。

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佈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2017年年末香港《南華早報》就曾刊文,中國在關島附近海域一處深海海溝兩側的海床上部署過類似高靈敏度的傳感器,這處海溝是美軍關島海軍基地軍港裡潛艇和戰艦活動最為頻繁的戰略要地。文章中還指出,在此之前大陸先後斥巨資在南/黃/渤/東海海域重點區域佈設過同類的傳感設備,這一舉動將顯著加強大陸對相關重點海域的掌控力。

敵潛艇動向盡在掌控,佈局光纖水聲探測系統,網已灑下 坐等魚來

這種固定在海中的傳感器成陣列式網絡散佈在海里,加上在軌遙感衛星、地面基站和巡邏機巡邏艦艇組成一個龐大的監測體系。和平時期可以利用它防範警戒他國潛艇戰艦入侵領海,戰時可以和巡邏機戰艦組成大型拖曳陣列鎖定敵方水上艦艇和水下潛艇位置,繼而從容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