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監管風暴來襲,血雨腥風之後還剩什麼?

| 區塊鏈太“熱”了

過去一年,各種區塊鏈概念股的股價和虛擬貨幣價格如過山車般漲跌,各種創業公司、風險投資基金和一些大公司紛紛佈局區塊鏈。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更是驚呼“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區塊鏈同樣是熱門話題。一段時間內,借用區塊鏈概念集資圈錢盛行,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這讓許多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前景如同在迷霧當中。

區塊鏈到底是是數字貨幣背後的“割韭菜利器”?還是大可利用的新興技術?

從人人擁抱到人人喊打需要多久?P2P的歷史告訴我們這個時間可以短到兩三個月,區塊鏈有可能正在經歷同樣的命運。

| 區塊鏈陷入迷霧

近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區塊鏈再次迎來強監管。

短短半年,種種區塊鏈社群相繼沉寂,再不復以往的熱鬧;幣價下跌,連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也無法倖免,被稱為“韭菜”的散戶們也漸漸失去了“信仰”,對各個區塊鏈項目方口誅筆伐。身處熊市困局的區塊鏈陷入層層迷霧。

細細品味本輪監管風暴的邏輯,血雨腥風尚未到來,此次整改只是一個開胃菜。很快,各項整頓會逐步到來。

這次清場並不是對區塊鏈的徹底否定,而是在為正規軍的入場掃清障礙。或者說,這是一個劃清界限的過程。那些把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玩壞的人將成為歷史。

區塊鏈對社會歷史的改變將伴隨著血雨腥風,其中總會充斥貪婪的投機者,但最終將這些投資者擠出的過程,便是形成“最大共識”的自然進化之路。

目前的區塊鏈行業還處在萌芽期,理念和技術上的不成熟會帶來一些亂象和風險,但也正因如此,未來的想象空間也不可限量。

| 區塊鏈如何走出迷霧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應用市場,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有望催生巨大應用空間。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還處在探索初創階段。促進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應加速推進區塊鏈技術創新及應用,優化區塊鏈產業佈局,努力打造有利於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環境。

人民日報指出要加強科學監督,引導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區塊鏈想要走出迷霧,健康發展,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做好頂層設計,促進區塊鏈技術突破應用瓶頸。

2、加強技術示範,打造區塊鏈產業鏈條。

3、強化政策引導,優化區塊鏈產業發展環境。

4、健全制度約束,保障區塊鏈產業良性發展。

區塊鏈本身蘊含無限可能,應該以其優勢服務於企業與社會,而不是成為“割韭菜”、擾亂市場環境的技術手段。區塊鏈將是一場比互聯網更加迅猛、徹底的技術革命。技術的革命性不僅體現在改變現狀,更在於它能夠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在於,正確運用區塊鏈技術。

新技術誕生並發展的過程,也是企業通過競爭佔據技術制高點的過程。互聯網時代是這樣,區塊鏈時代也是這樣。那些把精力放在借用概念自我鼓吹上的公司,一定會重蹈互聯網泡沫時期失敗公司的覆轍。而那些踏踏實實鑽研技術、認認真真打造產品,並致力於為用戶和社會帶來價值的企業,最終將穿越泡沫,成為時代的勝者。

【更多區塊鏈,更多數字貨幣行情分析,可以訪問--石小猴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