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及失卻的尊重和初衷

挪威的森林簡介:

主人公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獨自生活著。一年後,渡邊和直子在巧遇後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眼睛裡也充滿了對生活的陰霾。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故事背景:20世紀6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危機也與日俱增。物質生活的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心理距離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虛無、失落,卻又無力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都市的繁華,掩飾不了人們內心的焦慮。

《挪威的森林》及失卻的尊重和初衷

《挪威的森林》及失卻的尊重和初衷

挪威的森林語句:

  •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 如果你掉進了黑暗裡,你能做的,不過是靜心等待,直到你的雙眼適應黑暗。

  •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永存。

  •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勾當。

  •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後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後,還能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


  • 我們的正常之處,就在於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 不會忘記的永遠不會忘記,會忘記的留著也沒有用!

  • 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總會一次次不知覺望向遠方,對遠方的道路充滿憧憬,儘管忽隱忽現,充滿迷茫。有時候身邊就像被濃霧緊緊包圍,那種迷茫和無助只有自己能懂。儘管有點孤獨,儘管帶著迷茫和無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對,因為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別人的,只屬於我的。

  • 我想起自己在過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蹉跎的歲月,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

  •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 我漸漸能意會到,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

失卻的尊重和初衷

是什麼讓人們失去了對生命的尊重?目前自殺是中國第五大死因,中國平均自殺率為23/10萬,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近35萬人。這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四分之一人口數。除了自殺成功者,每年還有約250萬的自殺未遂者。有研究者據此分析,實際自殺數往往比公佈的自殺數高3~5倍,由此推算,中國自殺人數可能達每年60萬人以上。國際平均自殺率僅為10萬分之10,中國自殺率是國際平均數的2.3倍。每天約有685名中國人自殺。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自殺人數佔世界自殺人數的1/4。平均每兩分鐘就有1人死於自殺,並有8人自殺未遂。自殺者平均年齡32歲。自殺是中國十五至三十四歲人群中位居第一位的重要死亡原因。15~24歲佔自殺總人數的26.7%;5~14歲的少年兒童自殺佔自殺總人數的1.05% 。而且這個年齡段自殺人數還呈現上升趨勢。如果以60萬人為基數,5~2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竟高達15萬人以上。同時,中國每年大約有十三點五萬未成年的孩子經歷母親或父親死於自殺的傷痛。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對生命的尊重。

是什麼讓人們忘卻了自我的初衷?記得有段時間我母親生病住院,在哪段時間中除了要面對關於傷病和死亡的思考,還要面對每天從全國各地趕來醫院探親訪友的人們。在聊天中說起他們在外以萬元起的月薪,以十萬起的小車和以百萬起的住房,讓我這個月薪幾千騎著小電驢的人一次次的、深深的感覺無地自容。就在大約十年前,當我想到和聊起對未來的憧憬時,我只是想著全家有吃、有穿、有住還有點積蓄,生活能自在隨心些就很好,這些不就是我現在過的生活嗎?我不是一個面對工作會有多上進、努力的人,當然生命需要上進、努力,可是生命可以去上進、努力的事物應該是有很多才對,不是嗎?只是十年的時間,是什麼讓在我面對這世界的繁華,自我虛榮到開始輕賤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是什麼讓我們忘卻了曾經的初衷。

迄今為止,是什麼導致眾多的人們抑鬱自殺的誘因並不清楚。於我而言,思考應有的和更多的對生活和生命的尊重。尊重父母與自己的養育之恩、尊重天地與自己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日的恩惠、尊重當下與自己的一切、以及與自己生命的尊重。這是我所能及的。於我而言,銘記內心的初衷。銘記那些得到的、銘記那些得不到的、銘記那些失去的、銘記那些失而復得的——銘記這一切中自己的初衷。這是我所能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