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治水”变“一龙治水”!惠州将重组水务集团,涉及6个单位

“九龙治水”变“一龙治水”!惠州将重组水务集团,涉及6个单位

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良好的山水生态是惠州这座“天生丽质”的城市的最大优势。然而,由于涉水行政部门多、职能条块分割,治水往往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甚至“九龙治水”现象,难以形成最大合力。今后,这种局面在惠州将得以改变。

作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惠州将推进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大水务”呼之欲出。近日,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惠州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这项改革大动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惠州将剥离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等6个单位承担的事务性水务工作,由重组后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一承接。

在日前惠州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动员会上,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表示,要推动惠州生态文明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一流生态环境支撑。要以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控制水污染增量、减少水污染存量,实现标本兼治,以全新治理模式,从根源上、体制上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了解到,惠州将在9月底前重组市水务集团,变为惠州市政府直管,负责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供排污一体化运营管理。这意味着,今后惠州的涉水事务性工作不再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战”,而是统一归口到市水务集团这个市属国有运营平台,凡与“水”有关的事务性问题,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找这一个集团就可搞定,从而提升城市水务运营管理效能。用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就是使“九龙治水”变“一龙治水”。

整合“大水务”打造国内领先企业

理顺各部门的涉水职能,是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的关键。

《方案》明确,根据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剥离涉水行政部门承担的事务性水务工作,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整合涉水相关资源资产集中经营管理,建立集供排污为一体的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闭合链条,逐步推进市、县(区)供排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

具体来说,惠州将坚持政企分开原则,重组市水务集团,明确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市政府直管管理体制。9月底前,将完成编制市水务集团重组方案以及选配领导班子。

重组后的市水务集团,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用人制度,负责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供排污一体化运营管理,打造国内领先、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水务综合运营企业。

如何进行重组?惠州将按照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三大业务板块一体化模式,对市水务集团组织架构进行改革调整,明确由市水务集团承接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环卫局、市园林局、惠城区6个涉水行政部门依法转移的事务性水务工作,形成“大水务”集团。

当然,重组后的市水务集团“独揽”这些工作,并不意味着就不受其他部门的监管。《方案》强调,市水务集团接受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督管理指导。市政府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市水务集团供水、排水和水污染治理等职责开展绩效评估。

李贻伟强调,各涉水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参与推动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县(区)可参照市改革模式,深化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机制体制改革,逐步构建市、县(区)供排污一体化格局。市水务集团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新的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居民供水质量,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的红利。

统一规划建设新增城市供排污设施

不单是对各涉水单位的职能做“减法”或“加法”,惠州还将明晰供排污资产整合机制,建立高效水务运营机制,健全动态价费调整机制。

《方案》明确,在继续整合全市供水企业涉及国有资产部分的基础上,支持市水务集团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全市其他供水企业,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水质与服务“四统一”。通过资产注入方式,将政府投资建成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小水电站等资产统一整体(含人、财、物,事业单位除外)交由市水务集团运营,增加经营性优质资产。

引人关注的是,通过依法授予特许经营权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惠州将把现有排水排涝管网、泵站以及中心区内街小巷排水管网等设施交由市水务集团管养。新增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由市水务集团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

重组后的市水务集团将对供排水管网进行修复改造、互联互通,细化水务基础设施养护标准、事故抢修、社会服务等要求,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生态修复,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同时,惠州将采取“先排后供”“以排定供”模式,推动涉水价费从保底水量、处理水量向污染负荷削减量转变,逐步推进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全成本覆盖。全面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加量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促进节水减排。建立健全排水设施(不含污水处理厂)管养科学定价模式,核定管养费用标准,形成与排水设施投资建管相适应的定价付费体系。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表示,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蹄疾步稳抓好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切实提升惠州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还将加强供排污立法定规,研究制定供排水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定,建立与供排污一体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延伸

市水务集团将承接这6项工作

1、承接市住建局负责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与管养、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污泥处理厂)运营、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

2、承接市水务局负责的河涌整治与管养,以及江河堤围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

3、承接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的中心区污水处理设施(含管网)建设、市政道路排涝设施(含泵站)建设和管养工作;

4、承接市环卫局负责的市区东江、西枝江、新开河等江面清捞保洁工作和水上环卫设施建设、养护工作;

5、承接市园林局负责的西湖、红花湖、金山湖等临江临河临湖景区公园的清淤工程、水质净化、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以及相关排污管网、排涝设施、泵站等设施施工建设、维护工作;

6、承接惠城区负责的河涌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与管养,以及中心区内街小巷排水管网建设、管养工作。

【记者】周欢

【作者】 周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惠州河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