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寶寶住在這個「水上威尼斯」

​高樓林立,條條大路鋪滿水泥地,寸土寸金,綠化率更是達不到理想的結果,這便是現如今快速發展的城市現狀,蓄水功能慘不忍睹,城市的排水主要是地下水道,但地下的排水系統建設卻不盡人意,之前廣州遭遇颱風,老城區如荔灣、越秀等地變聲汪洋大海,無數小轎車、公交車被積水淹沒,交通一度癱瘓,這些地方秒秒鐘上演廣東“威尼斯”,引發了無數的街坊鄰居叫苦連天。

城市的蓄水跟吸納水空間積重難返是全國性問題。雨水是寶貴的,若能讓雨水被土壤吸收和涵養,還能被人們所利用,能真正體現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那麼,海綿城市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2015年10月1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批覆首批16個海綿城市試點。2017年底,北京市發佈海綿城市建設意見,提出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到2020年北京城市建成20%以上的海綿城市目標要求,海綿城市建設正式提上日程。今年為規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提升海綿城市建設的系統性,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制訂了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於7月4日至8月10日向社會徵求意見。

海綿寶寶住在這個“水上威尼斯”

圖丨中國住建部官網發佈的《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徵求意見稿)》

建設海綿城市不只是在暴雨之時能排水,還要能滯水、蓄水和吸納水。現在,排水已經不是大問題,問題在於蓄水和吸納水。蓄水需要空間,城市周邊的湖泊、河流、草地、溼地甚至空地,都是蓄水和吸納水的寶地。

海綿寶寶住在這個“水上威尼斯”

那麼我國建設海市該如何呢?,首先對城市中的道路、停車場、綠化帶和住宅區進行綠化,這些地點,佔據了城市土地使用面積的40%-60%,是實現海綿城市的重要空間。如果改變現行路面不透水的設計思路,就可以使城市也變成一個能自由呼吸的有機體,自由吸水納水。可使用礫石與正常土壤相混合,或者採用透水性混凝土、多孔瀝青等透水性的鋪路材料,改造城市地面。屋頂花園、社區雨水回收裝置等,如果能在一個城市實現哪怕一半,也可以既實現海綿城市的目標,又可以彌補缺水地區城市的一部分用水。

海綿寶寶住在這個“水上威尼斯”

據知了能源瞭解,目前中國的“海綿城市”計劃成為聯合國的關注焦點之一。到2020年,中國城市20%以上建成區要自然存儲70%的降雨;2030年,全國城市80%以上建成區要達到這一指標。海綿城市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通過試點城市創新建設模式,探索成功經驗,並將這些成熟的做法、模式推廣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