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都在推的無人超市,有什麼問題?

大佬們都在推的無人超市,有什麼問題?

你去過無人超市購物嗎?感覺怎麼樣?

“無人超市”去年火過一陣子,不少互聯網企業都把它看作新生事物:京東的“X超市”,阿里的淘寶會員店等等......當時還有人說,無人超市是中國第五大發明。這讓我幾乎有種錯覺,擔心很快,便利店裡,熱情的中式售貨大姐和周到的日式收銀小妹,就要失業了。


大佬們都在推的無人超市,有什麼問題?

據說是中國第一家無人超市——繽果盒子。

事情可沒那麼簡單,隨著共享單車等風口的寒冬到來,無人超市的日子也未必真好過,“繽果盒子”在上海的第一家無人超市已經關閉了,金主“爸爸們”主推的無人超市也遇到了盜竊、技術成本大於人工成本等不同的難題。

風口一旦過去,無人超市的未來怎麼辦?有種說法,在消費領域日本領先中國正好三十年,日本的現在正是中國的未來。因此,想要在零售領域快人一步,我們可能得看看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怎麼說。

三浦展是用社交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他2011年的作品《第四消費時代》中特地用了一個章節來敘述對未來社會便利店的描述。

先解釋一下,“消費時代”是三浦展根據自己的研究,將經濟社會劃分為四個消費時代:簡而言之就是進入西方化現代社會、重視集體的第一消費時代;批量生產、大量消費、重視家庭的第二消費時代;個人化消費的第三消費時代;趨於共享和環保的第四消費時代。

在消費領域,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大超市在分類中屬於第二消費時代的特徵,而便利店所代表的個人化物品的提供,是第三消費時代的傑出代表。我們也知道,7-11這樣精緻方便的便利店就是日本便利店文化的集大成者。

“日本有數萬的便利店,我們就不能把它當作地域社會的核心使用嗎?”三浦展認為,日本便利店未來無人幾乎是可笑的說法,恰恰相反,有很多需求是便利店可以滿足人們,卻還沒被製造出來的——特別是社交功能。在他的眼裡,越是在科技發達的社會,便利店才越要與人結合,否則根本不會有未來。

許多便利店巨頭都來自服務發達的日本。

比如,便利店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外賣服務;再比如,可以成為幾十分鐘甚至一小時以內的託兒所(當然在中國可能有無數家長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環境氛圍好、有桌椅的便利店可以變成咖啡館,團體活動、學習工作坊;沒事還可以讓顧客邊喝飲料邊聊.....這要是單身的年輕男女,或者大爺和大媽,會不會聊著聊著,就看對眼了呢?

寫這本書時正值2011年日本大地震過去不到一年,三浦展甚至還大開腦洞地認為,便利店可以為社區居民儲存地震應急食物和水.....通過這些方式,便利店承載了社區的一部分功能。

其實,在中國,已經有中信旗下的國安社區這樣的機構來分擔一部分社區功能,可能這是與三浦展的描述最像的“便利店”了吧。

三浦展的說法倒是讓人想起亞文化公號BeeBee所做的一個美國報道:很多紐約人真的把沃爾瑪當“家”,甚至有人在裡面居住,做各種奇怪的事兒,拍了大量的圖片,雖然那些人留下的痕跡並不美觀,甚至可以說是影響社會公德,提升超市損耗率的。但這或許能啟發創業者和企業的新思路,既然人們喜歡在超市裡待著,人越多越好,那麼是不是可以創造更多的社交互動功能?

美國人在沃爾瑪的奇葩行為。

聽說現在還有互聯網大佬看好無人超市——京東今年要開100家無人超市,我們也開個腦洞:如果把這100家無人超市變成為人服務、以人為本的社區機構會怎樣?與三浦展同樣為社會學專業的出身的“村長”劉強東,是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他或者馬雲等人會從商業化角度,去解決這個“無人”“有人”的問題嗎?

大佬們都在推的無人超市,有什麼問題?

《第四消費時代》,【日】三浦展著,東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