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文:葉初夏

如果讓我一生只讀一個人的詩,那可能會是李白;如果讓我一生只讀一個人的詞,那一定是蘇軾。

蘇軾的詞作,就如他的人一樣,自然真誠,意趣多姿,瀟灑豁達……既有豪放疏狂,也有婉約深情,既有人生的孤寂,也有人間的暖意。

關鍵詞一:灑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可以說蘇詞裡,這首《定風波》是最能幫助我在心中勾畫蘇軾形象的作品。他不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麼——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一蓑煙雨,不光是如他在詞的小序裡寫的那樣,途中忽遇降雨,手邊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狼狽,只有他不感到怎樣。

這煙雨,也是他宦海浮沉裡的風風雨雨。21歲中進士,四十幾年的仕途中,他經歷了一場豐富跌蕩的人生。

但他從沒有讓自己徹底消沉、甚至一蹶不振,即便遇到“烏臺詩案”這樣的事情,即便被貶黃州,打擊重大,他都能保有開闊的胸襟和灑脫的性情。蓋屋,種地,盪舟,飲酒,並且寫下了許多優秀作品,他真是那個時代裡最豁達的文人。

而這首詞正是想告訴我們,帶著輕鬆的心態,就算遇見再大的風雨,又有何懼?

其實詞的下闋是含有絲絲溫情在的,無論是怎樣料峭的春風,卻有那一抹陽光越山而來。我相信這也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情感,不管被風雨怎樣摧殘,都不要放棄對這個世界的愛。

突然覺得,蘇軾真正的豪放或許並不在於“大江東去”的氣概,而在於這“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一個人只有在經歷過風雨之後,才能重新認識自己,才能找到生命中的另一種價值,另一片藍天。

關鍵詞二:樂觀——《望江南·春未老》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我已經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格外喜歡這首詞的,也許只是三五年間吧,反正“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句詞,就刷在我家的餐廳背景牆上,每每看到它,都會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力量,或者感動。

在現代社會里,很多人都覺得活得累,在漫無驚喜的光陰中,變得麻木,抑或消沉。如果遇上這樣的情緒,不如就讀讀這首詞,感受一下那細細的風,斜斜的柳,舒展出一方美妙的春景,以及“半壕春水一城花”的美麗與濃烈、“煙雨暗千家”的朦朧和曼妙。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也想到了自己的家,此時他在密州任職,離他的故鄉四川很遠很遠,離他的弟弟蘇轍雖然不遠,卻也不能總是見面。

寒食節後,便是清明,在這紛紛的春雨裡,在這酒醒的孤獨裡,思鄉之情越發濃烈。

然而,最後他還是大手一揮,說,“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或許,會有一種自我安慰在裡面,不過更多的內容是,告訴自己,把握好今天和眼前的事物。這種樂觀與豁達,不只是人生的態度,也應該是生活的方式,對吧?

多想穿越千年,去飲一杯他的茶,喝一杯他的酒,把年華兩個字,刻在雋永的詩意裡。

關鍵詞三:豪邁——《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在後世眼中,這是蘇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的典範。

詞中沒有傷春悲秋的多愁善感,沒有你儂我儂的兒女情長,有的是,對歷史的緬懷,對英雄的讚頌,對人生的叩問與思考。

那日,蘇軾站上了赤壁磯,面對著古戰場(此處有爭議,有說法提出蘇軾當時所在的地方並非赤壁之戰的真正遺址),心潮起伏澎湃,那接下來出場的人物自然是東吳名將周瑜了,是他指揮了赤壁之戰而取得勝利。

望著那江水滾滾,大浪淘沙,不知道歷史這條長河中又誕生過多少風流人物。

此外,詞人別運匠心,用小喬初嫁周瑜的新婚場景,用美女愛英雄的事例,來側面烘托周瑜的英雄形象。再看那儒雅的裝束,羽扇綸巾;再想那從容的氣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但是對於作者來說,神遊了往昔一番,回過頭來看自己卻是兩鬢已斑,壯志何時酬?人生真的如一場夢,還是舉杯邀月來得痛快。

這大概正是被貶黃州的蘇軾對人生境遇的一種追問,那份古情懷讓他熱血沸騰,無限神往;而殘酷的現實令他敞開胸襟,學會豁達。

或許,這份豪放裡,帶著一種陣痛,但更多的還是那份不滅的理想吧。

關鍵詞四:孤獨——《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每每讀到這首《卜算子》,內心總會生出某種疼痛。看不見談笑間他肆意揮灑的風姿,唯見夜色裡他孤獨徘徊的身影,還有心底潛藏的旁人不可解的驕傲。

這首詞同樣是作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彼時他已經45歲,剛剛歷經了一次險些掉頭的浩劫,對朝局的失望,對政敵的不屑,對個人境遇的感慨,也只能用筆墨來抒發了。

儘管他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在睡不著的夜裡,又何必不承認那已然漫上心頭的愁緒呢?

他看見梧桐樹上有一個並不圓滿的月亮,更漏滴盡,儼然已是眾生安眠的深夜。有時也可以看見幽居的人獨自往來行走,飄忽得如同翩然而過的孤鴻的影子。其實此處我更願意把這個“幽人”看作蘇軾本人,他醒在四下無人的夜裡,徘徊在殘月半明的庭院,偶爾抬起頭,望一眼孤鴻飛過。

“縹緲孤鴻影”既是上闋的最後一句,又契合下闋的整體意境。它飛去飛來,繞遍寒枝,但都不想停下休棲,最後情願落在寒冷寂寞的沙洲,孤零零地面對月升月落。

大概在蘇軾心裡,他也樂於做這樣的孤鴻,不隨波逐流,不與惡俗為伍,或有長空萬里的高潔,或有獨守荒雅之地的自愛。

或許人們不喜歡孤獨,但誰說這樣的孤獨,不值得堅守與品味呢?

關鍵詞五:思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這首《水調歌頭》因為太過熟悉,而經常被我忽略,但每次遇見,又會深深地沉浸在詞的意境中,靜默良久。

其實蘇軾的詞大多通俗易懂,不必每句都去解釋,而這首詞因為比較縹緲空靈,需要我們帶著一種出世的態度,去體味命運的迴轉與人生的跌蕩。

這首寫於中秋的名作,自然離不開月亮。月亮這種意象,向來帶著令人哲思的意味。它既是規律的,又是變化的。我們無法控制它的圓與缺,但滿過則虧,滿與虧之間,或許只隔一個瞬間。

這便是人世悲歡、月之陰晴,也是每個人心裡最不可解的無奈吧。

寫到這兒,我想起這首詞有個小序要交代一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這就是蘇軾,喝醉了都能寫出這麼好的詞,而我重點要說的是“兼懷子由”。子由便是蘇軾的弟弟蘇轍,兩人一向兄弟情深,此時不能共度佳節,可能讓當哥哥的有些遺憾,他一定想起了他們年少時一起對坐長談,賞月吟詩,何等快樂。

我喜歡這種感覺,家人間的相親相愛,相互牽掛,讓這個世界倍覺溫暖。我也記起了蘇軾寫給子由的那句詩——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既然世間萬物自古以來難以周全,不如就和那些我們愛的人及愛我們的人共享這美妙月色,縱然相隔千里,縱然人世滄桑。

關鍵詞六:自在——《行香子·清夜無塵》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正如我喜歡蘇軾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樣,每次讀到他的“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我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幅悠閒的畫面,裡面有位自由自在的才子,一臉的平和淡定,一身的從容灑然。

然而,同時又有一個聲音告訴我,真正地遠離了理想抱負、拋開了為人間疾苦的擔憂、只顧自己琴棋書畫詩酒花的人,還是我心中的蘇先生嗎?

所以我這般矛盾,一邊迷戀著他宦海沉浮的歷練,一邊希望他可以灑脫地徹底放手。我想,如果時光回到九百多年前,蘇軾內心裡也一定會有很多矛盾,然後就這樣滿懷心事地徘徊在月光下。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他無聲無息地把我們帶入靜夜裡,也帶入他對人生的思考中。因為政途上屢受挫折,他發出了知音難覓的感慨。雖有文章抱負,但又誰人能識呢?這首詞裡的蘇軾是有一些厭倦情緒的,他想擺脫那些俗世的困擾,清淨無為地生活。所以他才覺得——且陶陶,樂盡天真。

不過,蘇軾的一生仍舊是沒有真正地撒手歸隱去做個閒人,他最閒的時候,大概就是在被貶黃州期間,因為官職略等於無,才有工夫開坡種地,過起了清貧但相對閒適的生活。

看得開,但又放不下。這或許正是對蘇軾絕頂聰慧的印證,以及不負理想的詮釋。

關鍵詞七:深情——《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我是從《江城子》開始喜歡蘇軾的詞的,正是這首詞,讓我感受到了一個男人如水的深情,動人的懷戀。我彷彿看到墳前的他腸斷無聲,夢裡的他落淚千行,桌旁的他揮毫寄情,回憶中的他無言思量。那萬般情思,全部給他的亡妻,給一去不復返的往昔。

從此千千萬萬詞人裡,最愛蘇軾,沒有之一。

我會在臨摹這些字句的時候揣度,他怎麼能把思念表達得如此自然,又這麼真誠。他對她“不思量,自難忘”,他看到自己“塵滿面,鬢如霜”,他回憶她“小軒窗,正梳妝”,他深沉的感情裡有平平淡淡的日常,也有痛徹心扉的難忘。

誠然,古代男子習慣於三妻四妾,即便後來他續絃王潤之,並且有侍妾朝雲,但我相信他心底會永遠保留著一個空間,那裡有他肆意的青春,有他純粹的愛戀,有他久久不願忘懷的人,那是他的元配妻子王弗。他們都把自己最美的年華獻給了彼此。

這份深情,總會讓我想起沈從文先生寫過的那句話:“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生死相隔,從來都不是愛的終點。最深的情誼,在心間。

關鍵詞八:生活——《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八首代表作,看盡一代才子蘇東坡

蘇軾留給後世的印象,不只限於文采、書畫,甚至政績,他對生活的情趣,讓其形象更加血肉豐滿。

比如東坡肉,正是在他做杭州太守時成為了本地第一道名菜,並流傳至今。據說東坡肉並非在杭州首創,它是創制于徐州,完善於黃州,名揚於杭州的。由此可見,在被貶黃州的那段人生低谷期,他做到了樂觀曠達,並懂得以美食來取暖。

這是一個多麼熱愛生活的人,在他的詩、詞、文裡,隨處可見吃吃喝喝的描寫,這首《浣溪沙》就描繪了一次春遊的野餐情形,當然,此次吃得還算清淡。

這是他與朋友同遊南山時所作,彼時他已經離開了被貶之地黃州,心情十分舒暢,連作詞的調子都是輕快舒適的。

上闋是煙雨濛濛的春景和淡煙疏柳的清新,下闋則毫不客氣地開始吃吃喝喝了——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用上面飄浮著白泡的茶作為午茶,再來一盤蓼菜的嫩芽與青筍當作小菜。然後優哉遊哉地吃起來,不僅嚐到了食物的滋味,也似乎品嚐著春的滋味,和歲月的滋味。

最後他總結道——人間有味是清歡。

是呢,人生不在於有何等的榮華富貴,有怎樣的功名利祿,能盡享那清清淡淡的歡樂,身邊有親密的家人與朋友,內心有一份真正的安然和愉悅,便是圓滿的幸福。

這八首詞,或許只能代表蘇軾的一些性格、一些理想、一些狀態、一些情腸,當然他還有很多優秀作品,在此我們不能一一訴盡。

比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臨江仙》,比如“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定風波》,比如“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蝶戀花》,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臨江仙》,比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江城子》,比如“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的《阮郎歸》……

而這,正是我一生讀不完的詩意,一輩子品不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