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

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孩子的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

研究調查了一千所學校裡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最終,出現了一個顛覆常識,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先列出8個相關因素:

  1. 小孩擁有高學歷父母

  2.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3.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

  4.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5. 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6. 小孩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7. 小孩在家裡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

  8. 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研究發現,有4個因素與孩子後來的考試分數高度關聯,而剩下那4個因素毫無影響。

大家可以先猜猜,哪些和孩子成績有關,哪些無關?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有關:

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

無關: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學歷高,孩子成績優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

想先說一個故事。

著名作家池莉曾經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所受屈辱數不勝數,她斷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敗。

“婚姻本身,沒什麼可以多說的,可以簡單歸結到一個字:緣。緣分盡了就是盡了。

但是婚姻一旦涉及孩子,那就是一個字,萬個字,無數個字也難以排解的矛盾和艱難了。”

為了孩子,她選擇忍耐,和丈夫簽訂了離婚協議,同室但分居。

就這樣,撐到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天。池莉覺得可以向孩子坦白了,話還沒說完,就被女兒打斷。

“其實早就知道了,我上初中不久就在書櫃裡看到了你們的協議書。

我沒有告訴你,是因為你們一定是擔心我學習分心,擔心我像別的孩子那樣鬧彆扭,既然這樣,那我就成全你們的苦心吧。”

原來懂事的她在父母面前裝了四年的“無知”。

聊天時,女兒還反過來安慰起了池莉,如果婚姻不和諧,離婚對大家都好。

後來,池莉的女兒考入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成為了克林頓、曼德拉的校友。

你會發現,父母的離婚對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孩子的學業,努力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這成為很多父母所堅持的偏執。

其實你們相不相愛,孩子最知道。

就像我鄰居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為了她假裝恩愛的時候,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學了。

有時候,光堅持形式上的完整,而喪失了溫情,其實是最傷孩子的婚姻姿勢。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有關:

小孩的媽媽在30歲或者

更晚的時候生她的第一個小孩

無關:

小孩的母親在孩子出生後

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魔鬼經濟學》一書中說過這麼一段話:“假如一名婦女30歲之後才要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學校成績好的概率會較高。這樣的母親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換算到中國,也是如此,晚婚晚育的好處,我們聽過太多,只不過中國晚婚晚育的年齡會比國外要早一些而已。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研究表明,26—28歲是女性生育的黃金時間,生的孩子也會更健康,更聰明。

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可達109.29。

與此同時呢,母親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辭職在家不工作,對成績毫無幫助。

這真是紮了全職媽媽的心啊!我們犧牲自己,付出一切,竟然對孩子的成績一點用都沒有?!

有部韓劇說:“孩子的成績,取決於爸爸的經濟實力和媽媽的情報能力。”

媽媽的情報能力,就在於每天瞭解大量的養育信息和大力蒐羅好的興趣班和培訓班,為孩子規劃一個孩子將來。

而全職媽媽的情報能力,絕對是一流的。

但這樣的情報能力,苦心給孩子報各種“班”,卻讓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沒有長進反而本末倒置,拔苗助長。

承認吧,那些年我們費盡心思的陪伴和苦心鑽研的教育技巧,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幫助。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有關: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無關: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公佈,高考狀元出爐了,沒什麼意外,狀元大多依舊家庭殷實,家境優渥。

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軒昂說:“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不得不承認,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把一些人遠遠甩在身後。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進,可能就會讓孩子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不止一條街。

正如作家王耳朵所說:“你不盡力打拼和賺錢,就無法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你沒有好的學歷,就不會提前告訴孩子讀書的重要性;你不懂得教育是一個過程,就永遠培育不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但是,孩子的成績卻與是否搬入條件較好的小區無關。

搬到好小區,甚至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成績更好?洗洗睡吧,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表面現象。

正如換了好鞋不會跳得更高,是一樣的道理。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有關:

家中藏書多

無關:

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家中藏書多就可以讓孩子成績變好?有點扯吧? 其實細想,發現很有道理。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每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讀書,成績也不會讓你擔心。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玩手機打遊戲打麻將,家裡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兩口子討論的都是哪個劇好看,哪個遊戲好玩,誰的牌技好。

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手機,遊戲,麻將大。

因為對他來說,手機,遊戲,麻將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不是書。那孩子就不會喜歡看書,成績自然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好。

之前聽過一句話:“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餓死,更別提成績了。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有人說教育是老師的事,其實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能否正確的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取決於家長在生活中是以什麼方式對待生活、對待工作以及對待他人,這都會給予孩子一個模範的作用。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

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地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

記住,還是那句老話,育兒先育己,要不然你的付出,99%是無用的。

審核:菜菜

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残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

最美半邊天

您的女性家園

官方微信號:fengxianfuli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