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教你一招老实人处世宝典:厚道做人,圆滑做事!

鬼谷子教你一招老实人处世宝典:厚道做人,圆滑做事!

你是个圆滑的人吗?很多人把圆滑理解是贬义词,其实不是,圆滑形容一个人为人处世各方面都做得很周到,能够识破人心,懂得进退之道,这样的人才是圆滑的人。

为什么要学会圆滑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其实很多人是看不透人心的。

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韩信。我们都知道韩信被誉为:兵仙,啥意思呢?兵法这件事被他玩的出神入化,可是人无完人,一个人优点越大,缺点也就越大,比如韩信虽然擅长玩兵法,但是不圆滑。

这并不能怪韩信,因为人无完人。古往今来很多史学家在总结韩信悲剧的时候,总是给贴个标签:傻。

真是这样?当然不会,韩信没我们想的那么笨,他只是不够圆滑而已。比如老板不喜欢自己,应该怎么办?圆滑的人马上就会想到退。

但是韩信却是选择躲,韩信其实一开始也是躲。《史记》里写的很清楚: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通俗的说就是韩信知道刘邦对自己有想法,所以就一直躲着刘邦。

你要知道韩信曾经是集团分公司董事长齐王,现在成了一个区域经理淮阴侯,甚至更自己曾经属下周勃平级,韩信还不知道低调点,你觉得他真傻吗?

有人会说,不对,韩信咋会集团分公司董事长呢?其实太史公写的很明白,韩信当过是齐王和楚王,所以韩信的自称不是“我”,也不是“俺”,而是:寡人。比如蒯通打着看相的名义怂恿韩信搞事情时,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

可是为什么刘邦非要跟韩信过不去呢?因为韩信被杀时才35岁,比刘邦足足小26岁。这样的人权倾一时、骁勇善战,更要命的是他是“兵仙”,

比如韩信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提出统一天下战略,并自己实现了的名将,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比如韩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打败顶级名将项羽的顶级名将。这是兵势家和兵谋家的对决。比如韩信是汉代军法的创立者,曾与张良一起首次系统整理了中国兵法。周勃和周亚夫在韩信眼里都是兵法业余人员,跟周勃站一起,韩信觉得丢脸。

换着你是刘邦你能放心?所以他是项羽之后的头号威胁,所以韩信必须死。

鬼谷子教你一招老实人处世宝典:厚道做人,圆滑做事!

鬼谷子说: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鬼谷子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占据主动权,最重要的在于控制对方。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人控制,否则就只能被人主宰。

为什么韩信会任人宰割呢?因为韩信尚未觉悟。这并不能怪韩信,一个人白手起家,没靠爹妈,从一个要饭的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称“寡人”的男人,对年轻的他已经够了。我坚信刘邦西游之后,韩信会搞事情。人心本来就是如此。

所以你会发现最想搞死韩信的是谁?是吕后,而不是刘邦。因为刘邦能镇住韩信,可是吕雉是不可能的。因此吕后千辛万苦想解决韩信,这个逻辑就通了。实际上韩信被灭,刘邦去世后,吕氏的狐狸尾巴马上露出来了。

我们换个角度,如果刘邦让韩信进宫,你猜韩信会不会去?他就是因为在云梦溪被刘邦诓骗才会被贬称楚王的。

所以韩信必然会防备刘邦。只是韩信怎么也没想到,他防住了刘邦,却会被一个女人算计。这个世界上很有趣,可预期的敌人往往不是最危险的,不可预期的才是最危险的。

那么韩信是怎么被人干掉的呢?因为萧何。萧何是怎么干的呢?两个字:忽悠。我们知道韩信其实一直在躲着老刘家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再者由于他是王,不需要天天在皇帝面前转悠,所以老刘家其实已经感觉到想控制韩信很难。

可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关于如何搞死韩信这件事,吕雉和萧何着实花了些功夫。

怎么做的呢?太史公写道: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注意最后一句,韩信是告诉朝廷,他生病了。所以萧何才会回信说:就算身边了,勉强来参加这个party吧,毕竟是老刘家办的。

所以韩信就进宫了。他的原因也很简单,1、吕后是个女人,2、萧何给自己当内应。3、老刘家的面子还是要给一点的。当然最重要的是,韩信坚信,就算刘老板再不够意思,也不会对自己下黑手的。再者一手提拔自己的是萧相国也会帮自己说情的,于是韩信起身了。

你知道韩信为什么要去吗?因为他选择相信,所以结果你懂的。

鬼谷子教你一招老实人处世宝典:厚道做人,圆滑做事!

所以韩信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不够圆滑。

我们在职场上打拼,虽然我们愿意跟每个人友好相处,但现实是,我们总少不了像韩信那样躺着中枪。有人会说了,我给企业做了很多贡献,其实老板有时候只看你的利用价值,再说你的利用价值再大能比韩信还大吗?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韩信应该怎么办?他应该学习心术,跟张良学习,走为上计。有时候我们职场生涯最大的困难不是进而是退,因为我们舍不得既得利益,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鬼谷子告诉我们,该退的时候必须退,因为只有退才能进。就如鬼谷子说的:“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在职场中如果遇到危险就必须懂得后退,就像圆环圆滑,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懂得进是聪明,知道退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