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打胰島素?糖尿病患者究竟該如何決策

對於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來說,單純依靠飲食和運動往往很難使血糖控制到理想的範圍,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接受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物和注射胰島素兩種方式。很多患者認為打胰島素比較麻煩,只願意口服降糖藥物,結果導致血糖控制不理想,久而久之,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相繼出現,此時再後悔已經晚了。那麼糖尿病患者究竟是該口服降糖藥物治療?還是該打胰島素?我們依據什麼來做出相應的治療選擇呢?

目前口服降糖藥依據其主要作用可分為以下三類:

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打胰島素?糖尿病患者究竟該如何決策

第一類是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如格列齊特、格列吡嗪等,它們能夠刺激機體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使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增加,從而降低血糖。但這類藥物容易導致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第二類藥物是胰島素增敏劑,主要包括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雙胍類具有減少肝臟葡萄糖輸出和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的雙重作用,我們平時普遍使用的二甲雙胍就是屬於這一類。這類藥物不好的一點就是存在胃腸道反應,偶有乳酸酸中毒。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來發揮作用,這一點很重要,在胰島素同等量的情況下,如果靶細胞的敏感性越好,自然血糖下降越明顯,常用藥物如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但這類藥物也容易導致體重增加,還有水腫的發生。

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打胰島素?糖尿病患者究竟該如何決策

第三類藥物我們稱之為糖吸收抑制劑,它能夠抑制小腸吸收碳水化合物,從而降低餐後血糖,適用於那些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的患者,常用藥物如阿卡波糖。

總體而言,口服降糖藥物雖然方便,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越用藥體重越高。此外,口服降糖藥物無法保護我們的胰島功能,更不能直接提供身體所需的胰島素,特別是在胰島功能基本衰竭的情況下,胰島素的分泌量明顯減少,此時再選擇口服降糖藥來控制血糖顯然是不合適的。

那麼有人會問,如何判斷我的胰島功能是否正常呢?我們可以通過胰島素釋放試驗,具體做法為囑病人空腹8小時以上,先抽血測定空腹胰島素和空腹C肽,然後口服75克無水葡萄糖粉或者100克麵粉做的饅頭,其後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分別抽血檢測胰島素和C肽水平。

如果胰島素和C肽變化趨勢提示胰島功能衰竭

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打胰島素?糖尿病患者究竟該如何決策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用胰島素,胰島素在保護胰島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有助於胰島第一相分泌功能的恢復。

最後總結一下,胰島素的適應症有以下六方面:

1. 1型糖尿病

2. 口服降糖藥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

3. 需要手術的糖尿病患者

4. 處於應激狀態下的糖尿病患者,如嚴重感染

5. 存在急性代謝紊亂的糖尿病患者,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

6. 糖尿病妊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