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未來5年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府將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政府要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推動生物醫藥行業跨越升級。要圍繞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以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新型疫苗等新興藥物為重點,推動臨床緊缺的重大疾病、多發疾病、罕見病、兒童疾病等藥物的新藥研發、產業化和質量升級,整合各類要素形成一批先進產品標準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技術體系,提升關鍵原輔料和裝備配套能力,支撐生物技術藥物持續創新發展。

(二)政策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通知,擬於“十三五”期間組織實施生物醫藥合同研發和生產服務平臺建設專項。通知稱,將通過專項實施,有效支撐創新藥研發和產業化,力爭達到每年為100個以上新藥開發提供服務的能力;提高藥品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和全產業發展效率,支撐一批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發展;帶動區域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高質量集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通知表示,專項將重點支持兩大方向:

1、生物醫藥合同研發服務。重點支持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高標準質量保證體系、健全公共服務機制的優勢企業,在藥學研究、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新藥臨床研究等細分領域建設合同研發服務平臺,優先支持能提供多環節、國際化服務的綜合性一體化合同研發服務平臺。

2、生物醫藥合同生產服務。重點支持創新藥生產工藝開發和產業化、已上市藥物規模化委託加工等合同生產服務平臺建設,優先支持掌握藥物生產核心技術、質量體系及環境健康安全(EHS)體系與國際接軌、公共服務機制健全的規模化、專業化合同生產服務平臺。

(三)社會需求持續增長

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醫保體系進一步完善、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加深,都會使醫藥市場的需求規模保持持續性的增長。有效的市場需求是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的源動力,可預見的持續上升的市場需求將促進產業不斷地發展。

二、不利因素

(一)我國自主創新品種明顯不足

從2017年新藥申報情況看,國內創新藥正處於發展的初期,獲批上市品種還相對較少。國產化學新藥在2017年獲批生產的受理號數量為16個,9家企業申請,覆蓋了5種藥物活性成分。目前,每年新申報的國產新藥IND數量已經達到300個以上,這些申報的品種預計將於3-5年以後逐步獲批上市。在生物藥品上,2017年僅一個國產品種批准上市,即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天津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聯合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產品,已於2017年10月獲我國CFDA批准上市。

(二)風險投資體系尚未建立

生物製藥投資回收期長,開發過程具有很高的失敗風險,市場不確定因素很多,費用也很高,單靠企業根本難以支撐整個生物醫藥研發過程,沒有足夠的投入,研發難以進行,因此,需要引入風險投資來完成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過程,有效的資本運作是生物醫藥產業成功的基礎,是推進產業集聚的基礎。但國內對於生物醫藥的風險投資體系尚未建立,而且現階段的產權交易、生物技術價值評估等基礎條件方面的不足,導致風險資本退出渠道的狹窄,風險資本進入不足,不利於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主營業務收入預測

2017年,中國生物藥品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3311.0億元,同比增長11.8%。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生物藥品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352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8.95%,2022年生物藥品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4960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生物藥品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預測


未來5年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注:數據僅統計規模以上生物藥品製造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