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府将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要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推动生物医药行业跨越升级。要围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等新兴药物为重点,推动临床紧缺的重大疾病、多发疾病、罕见病、儿童疾病等药物的新药研发、产业化和质量升级,整合各类要素形成一批先进产品标准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关键原辅料和装备配套能力,支撑生物技术药物持续创新发展。

(二)政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拟于“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生物医药合同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建设专项。通知称,将通过专项实施,有效支撑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力争达到每年为100个以上新药开发提供服务的能力;提高药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全产业发展效率,支撑一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高质量集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通知表示,专项将重点支持两大方向:

1、生物医药合同研发服务。重点支持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高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公共服务机制的优势企业,在药学研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药临床研究等细分领域建设合同研发服务平台,优先支持能提供多环节、国际化服务的综合性一体化合同研发服务平台。

2、生物医药合同生产服务。重点支持创新药生产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已上市药物规模化委托加工等合同生产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支持掌握药物生产核心技术、质量体系及环境健康安全(EHS)体系与国际接轨、公共服务机制健全的规模化、专业化合同生产服务平台。

(三)社会需求持续增长

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都会使医药市场的需求规模保持持续性的增长。有效的市场需求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可预见的持续上升的市场需求将促进产业不断地发展。

二、不利因素

(一)我国自主创新品种明显不足

从2017年新药申报情况看,国内创新药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获批上市品种还相对较少。国产化学新药在2017年获批生产的受理号数量为16个,9家企业申请,覆盖了5种药物活性成分。目前,每年新申报的国产新药IND数量已经达到300个以上,这些申报的品种预计将于3-5年以后逐步获批上市。在生物药品上,2017年仅一个国产品种批准上市,即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天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产品,已于2017年10月获我国CFDA批准上市。

(二)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

生物制药投资回收期长,开发过程具有很高的失败风险,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费用也很高,单靠企业根本难以支撑整个生物医药研发过程,没有足够的投入,研发难以进行,因此,需要引入风险投资来完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有效的资本运作是生物医药产业成功的基础,是推进产业集聚的基础。但国内对于生物医药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而且现阶段的产权交易、生物技术价值评估等基础条件方面的不足,导致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狭窄,风险资本进入不足,不利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主营业务收入预测

2017年,中国生物药品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311.0亿元,同比增长11.8%。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生物药品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352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95%,2022年生物药品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960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生物药品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测


未来5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注:数据仅统计规模以上生物药品制造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