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行測:邏輯填空題高效提分之道

縱觀各類公考行測試卷,邏輯填空在言語理解部分基本佔據半壁江山,也是讓考生愛恨交織的題目。所謂“愛”,除卻題目數量較為誘人以外,也因為這些內容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學習,因此有那麼一點點的熟悉感。相對而言,考生們的“恨”更為濃烈些,“恨”這些看似簡單卻又糾結無比的題目,“恨”自己在糾結很久之後最終依然與正確選項失之交臂。今天就讓中公教育專家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高效提升邏輯填空正確率的方法。

各類公考行測考試中的邏輯填空從理性意義方面而言主要是以考查實詞和成語的辨析為主,考查角度包括語意輕重、含義側重、感情色彩、適用範圍等多個方面。然而近幾年的邏輯填空除了考查詞意辨析以外更多的則是側重於考察題幹文段語境內部的邏輯呼應關係。那麼對於語境內部的邏輯呼應關係到底指的是什麼,到底又該如何在做題中運用呢?

邏輯填空中的邏輯呼應關係,簡單概括來說主要是指題幹給定文段本身的內部語境中相互照應或解釋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在做邏輯填空時不能只是簡單辨析詞語之間的區別,還要結合文段本身的內部語境來選擇正確答案。例如下面題目:

【例題】目前我國的文學缺少一種()性,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追求是在茫然當中尋求的一種航向。

A.獨立 B.超越 C.規劃 D.方向

【中公解析】在做這道題目時,如果我們單純只看空格所在的部分“目前我國的文學缺少一種()性”,根據用語習慣我們會排除“超越”,剩下的三個選項因為是同話題實詞都可以合情合理補充話題,甚至讀起來感覺很順口,毫無違和感,那麼可以都選嗎?當然不可以,因為我們都知道公考行測都是單選題,不可能三個選項都選。很多考生在此時此刻感到很糾結,到底選哪個好呢?其實,這道題只要緊緊圍繞上下文給定的內部語境,就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因為上下文之間一定存在一種邏輯呼應性。觀察空格後面的語句,大家很容易發現了一個詞彙“航向”,既然是在尋求“航向”,那麼就清楚地解釋說明了我國文學應該是缺少“方向”性,而非“獨立”性或“規劃”性。故而正確答案為D。

通過這道題目,相信大家應該可以理解邏輯填空中的邏輯呼應是什麼了。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在詞語辨析的基礎上,關注上下文語境之間的邏輯呼應關係,找到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解釋並鎖定空格應該填的詞彙。

大家掌握了邏輯填空高效提升之道了嗎?如果能夠掌握此道,那麼再次面對邏輯填空這個讓人“愛恨交織”的題目時便可以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