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大漲,或引發全國通脹?CPI說了算!

受8月臺風“摩羯”、“溫比亞”及上游水庫洩洪影響,“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遭遇多年未遇洪澇災害,50萬人受災,菜棚倒塌、部分菜農絕產,僅8月全國蔬菜價格漲幅高達11.7%,令人不免擔憂菜價或推升全國通脹水平。

菜價大漲,或引發全國通脹?CPI說了算!

當前經濟是否有通脹,通脹水平有多高?今天咱們就來詳細講解一個測量通貨膨脹的核心指標——CPI!

CPI數據一般會在每月的9日或10日由國家統計局在官網公佈,它是投資人從宏觀層面瞭解我國物價和通脹水平的一個窗口,資深投資者基本每月必看。

一、CPI究竟是什麼?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全稱,它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菜價大漲,或引發全國通脹?CPI說了算!

從CPI過往10年走勢可以看出,CPI值始終圍繞100上下波動。因此,看CPI的絕對值意義不大,主要是通過看CPI值的同比和環比變化來判斷物價的走向以及通脹程度,這一點與統計局每個月公佈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有點類似。

菜價大漲,或引發全國通脹?CPI說了算!

在看CPI變化時,“同比”比“環比”更重要,同比數據反映一年時間的物價變化,環比數據則反映的是一個月,“同比”能更直觀的反映物價走向,如上圖所示,2018年7月CPI同比漲幅2.1%,跟過往三個月的同比漲幅相比,就能看出通脹有抬頭的跡象。

二、CPI有哪些細分項?

如果不看CPI的細分項,就永遠不知道是哪一類消費品助漲了CPI的同比上漲。

CPI指數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它能全面反映總體消費品物價變化。CPI數據來源於全國31個省(區、市)500個市縣、8.8萬餘家價格調查點,包括商場(店)、超市、農貿市場、服務網點和互聯網電商等。CPI數據涵蓋了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等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菜價大漲,或引發全國通脹?CPI說了算!

通過7月CPI的8類細分項同比漲幅數據,就能清晰地看到哪類消費品價格漲幅最大,哪類表現平穩。需要注意的是,居住項的CPI同比漲幅反映的不是房價變化,而是全國租賃住房和水電燃料的價格變化,這是容易誤解的一項。

三、CPI權重佔比之謎

有時僅看細分項漲幅是不夠的,因為每個細分項在CPI總體指數中的權重並不盡相同。

據統計局公佈,我國CPI權重每5年大變動一次,每年小變動一次,最近一次大變動是2016年調整時確定的,下次調整時間預計是2021年。

但國家統計局一直沒有對外公佈每個細分項在CPI指數中的具體權重佔比,唯一可以看到的是每月食品菸酒這一細分項漲幅影響CPI總體漲幅幾個百分點的數據,這也是外界偶爾會質疑CPI數據真實性的原因之一。

CPI雖有瑕疵,但依舊是當前引用頻率最高、衡量物價漲幅最主要的核心指標。

四、

如何用CPI測通脹和通縮?

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核心指標,那麼具體如何使用呢?

菜價大漲,或引發全國通脹?CPI說了算!

國際上通常把CPI同比漲幅達到3%作為通貨膨脹的警戒線。當CPI同比漲幅大於3%,就屬於通貨膨脹;當CPI同比漲幅大於5%,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與通貨膨脹相對應的是通貨緊縮,

專家學者通常以CPI同比漲幅1%作為通貨緊縮的警戒線,CPI同比漲幅在1%以下,表面存在通貨緊縮的危險性和壓力,當CPI同比漲幅為負,就正式步入通貨緊縮週期。

根據統計局最新官方數據,我國7月CPI同比漲幅2.1%,目前處於通貨緊縮警戒線1%和通貨膨脹警戒線3%之間的中樞位置,相對穩定。當然數據僅僅是數據,可能你感受到的物價漲幅遠不止於此,具體原因你懂我也懂。

面對通脹,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資產配置,儘可能的實現自身財富的長期穩健增值,這才是抵禦通貨膨脹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