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絕地大反彈,究竟發生了什麼?

從7月20日開始,上證指數啟動了“絕地大反彈”,僅僅幾天上證指數從2700多點回到了2900附近,一掃之前的陰霾。

引爆本次上漲的關鍵是7月20日的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地以及上週國常會關於貨幣全面寬鬆得到了基本確認。

在本次新規的細則中,公募可投非標、符合條件的類貨基產品可採用攤餘成本法、整改不設硬性指標等尤為引人注目。(非標是影子銀行的代表,過往許多房地產企業、中小企業及地方政府會通過非標來融資的)。

7月23日,國務院常委會會議召開,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和使用要加速,其目標直指基建在2018年下半年將再次發力。

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一個現象:寬鬆!但是國家又表示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市場的理解與政策的矛盾點在哪裡?

一行兩會系列動作背後的深層次邏輯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回到2017年底,政治局會議確定了2018年三大攻堅戰(防範系統性風險、扶貧、汙染整治),其中排在三大攻堅戰之首的就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更具體的指向方向是通過

打擊非標來徹底整治影子銀行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5、6月代表影子銀行一部分流向的新增信託貸款、新增委託貸款和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正在加速下滑,顯示出18年對於影子銀行的打壓已見成效。

同時隨著上半年中央政府對於影子銀行的打壓,以往依靠非標等影子銀行進行融資的房地產、地方政府基建項目都受到到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從17年11月份的20.1%下跌到18年6月份的9.7%

除了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受到壓制以外,以往依賴非標進行融資的中小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由於非標被打壓,在銀行難以貸到款使得資金鍊斷裂,進而引發了信用違約風險。

在經濟面臨下滑風險的大背景下,一行兩會接連出招,為經濟升級“保駕護航”:貨幣政策上,在7月5號定向降準釋放了7000億流動性後,央行又在7月16日至19日連續連續淨投放了5400億元,7月23日又進行了5020億的MLF操作。

而在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上,主要體現為加快地方債發行進度、推動基建投資以及繼續加大減稅力度,預計下半年減稅可能達到2000億的規模。

是否要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

眾祿基金研究院的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是,一行兩會此次頻繁出招只是為了扭轉前期打壓影子銀行所帶來的“惡性循環”,並非重新回到類似08年的大放水。

1) 當下沒必要進行“大水漫灌”

目前市場並非缺錢,錢在銀行口袋,銀行出於風險考量不願把錢借給企業,擔心企業破產後對銀行業績造成影響,這些問題並不是放水能夠解決的。此次資管新規雖然放寬了對於非標的投資,但是總量上仍有限制,另外關於剛性兌付、去通道、淨值化管理等大方向並沒有絲毫的妥協。

2) 現在不能大面積“放水”,亦不會引發房地產泡沫

十九大確定了中國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過去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於房地產投資和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但是現在我們逐漸意識到了這種舊的經濟發展模式賴以生存的基礎正在逐漸變化:中國的城鎮化率正在接近歐美等發達國家水平

隨著中國居民流入城市的速度變緩,市場對於房地產以及基建的需求也在不斷的飽和,必須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方式來繼續保持經濟的穩步快速發展。

雖然政策已經轉向,資金仍習慣於投資房地產項目或者基建項目來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因此在政策限制商業銀行對房地產及基建項目貸款的同時,衍生出了影子銀行這一產物:居民通過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變相的將錢投向了房地產以及基建項目上。如果此次我們全面放開影子銀行,那麼經濟又將回到房地產+基建投資的老舊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升級之路將更加艱難,因此李克強總理這次提到:我們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要妄想我們再回到舊經濟模式。

此次對沖宏觀經濟風險是為了給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提供一個更好的宏觀大環境

,最終的目的也是希望通過整治金融亂象引導資金流向國家支持的產業中去。

基民的投資方向:代表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成長股

近期基建題材的行業接連領漲申萬28個行業指數,這是市場對於基建下半年發力預期在股市上的表現,然而我們認為這是基建題材的反彈而非反轉!正如前文分析,此次發力是為經濟轉型提供更好的宏觀環境,並非為了託底而刺激經濟,基建只是個輔助作用,核心要點在於新經濟上。

預期7月底即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將會釋放出更多“如何刺激新經濟”的相關政策,後期隨著政策的釋放與落地,成長性板塊將引來爆發的機會。眾祿基金研究院重點推薦軍工、5G、芯片、先進製造業等代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板塊投資機會。

很多人對如何選基有想提的問題:什麼樣的基金可以跑贏大盤?如何挖掘基金價值?牛基怎麼挑?眾祿基金研究院歡迎你加入投資理財交流群,直接向我們提問。眾祿基金研究院專家帶你見招拆招、靈活應變!長按識別圖片二維碼,歡迎加入。

上證指數絕地大反彈,究竟發生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