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能力5个对接!担当“主干”责任,成都将有这波“操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6月29日至3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会上提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调联动,更好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6大能力5个对接!担当“主干”责任,成都将有这波“操作”……

图源四川日报

这次全会,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

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

省委明确提出,要做强“主干”,支持成都建设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而对于成都来说

要如何发挥“主干”作用

与各区域之间又该怎样协调发展

……

7月14日,在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成都作为唯一的市州代表,站上了发布台。通过省、市委领导的解读,成都未来的发展与承担的责任,有了更为清晰的擘画。

提升“六种能力”

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创新力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这正是

成都做强“主干”的重要意义

成都要如何做强“主干”?

提升六种能力”。在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的回答中,出现这个关键词。

6大能力5个对接!担当“主干”责任,成都将有这波“操作”……

区域带动能力、金融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能力、文化影响力、门户枢纽能力——这六种能力,对应的正是“五中心一枢纽”建设,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的经济总量虽然在省内遥遥领先,但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与广州、深圳两个标兵相比,仅相当于前者的64.4%、后者的61.9%。

6大能力5个对接!担当“主干”责任,成都将有这波“操作”……

中电熊猫车间

成都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6个双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产业集群。”谢瑞武介绍,为此成都将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前几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万亿产业”冲刺路线图:成都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最有可能第一个冲进万亿阵营的种子选手。目前该产业的体量已达6393亿元,在中西部地区居第一位,随着京东方、成都格芯、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项目的陆续投产达产,其体量和质量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际影响力,是成都作为“主干”要重点提升的一种能力。更多领馆、更多国际组织、更多国际会议、更多国际赛事……谢瑞武用一组“更多”,点明了成都的努力方向,“我们要在全球布局一批招商和旅游促进机构,提高国际高端要素资源聚集和调度能力,发挥好‘四向拓展起点,全域开放支点’作用。”

加强“五个对接”

成都又将如何发挥“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五个对接”。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的回答又出现了一组关键词。

6大能力5个对接!担当“主干”责任,成都将有这波“操作”……

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治理——在他对这“五个对接”的阐释中,用时最多的是

“产业”。他介绍,成都与市州之间的产业对接,将在模式上尝新,如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事实上,对这种模式的“尝新”已经开始。

不久前,成都与广安达成了“双飞地”的合作模式。按照约定,未来广安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选址建立飞地园区,主要包括标准化研发、临床试验制剂中试等,为广安生物医药发展构建“最强大脑”;在广安建设30平方公里的医药产业园,主要引进原料药、仿制药、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生产型企业。

其实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成都也需要兄弟市州的“配合”。这种模式下,市州也将共享成都机遇。落户成都的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项目,已吸引20多户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成都及德阳、眉山、绵阳等城市。

此外,成都还将探索“存量不动+增量分成”的区域利益分享模式。市州企业将总部搬迁至成都后,企业原有的税收仍留在该市州,在这个基础上做的增量税收,成都才与市州按比例分成。

6大能力5个对接!担当“主干”责任,成都将有这波“操作”……

国铁公交化运营线路规划图

基础设施方面的对接也已积极展开。经过近一年的筹备,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改造方案基本敲定,未来将有近百亿资金投向该领域,使周边7个市州与成都的距离缩短至半小时以内,到2020年实现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420公里。

交通对接,其实体现的是近水楼台效应。如已开通的成绵乐城际铁路,让德阳与成都的距离,最快时缩短至23分钟。成都与德阳之间的经济往来明显加快,产业分工也逐渐开始显现。

在与市民幸福感、认同感直接挂钩的公共服务方面,随着成都教育投资集团、医疗集团的成立,成都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将逐渐向市州拓展。

热点问题 权威解读

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

“一干多支”,将环成都经济圈单独作为“一支”,与成都市相区分;“五区协同”,则将成都市与环成都经济圈一并定位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分合之间,折射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正发生变化。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介绍,“一干多支”将环成都经济圈单独作为“一支”,与成都市区分开来,主要是考虑成都作为经济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成都周边各市各有定位,与成都应当是“近水楼台”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而在“五区协同”中将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成都作为全省的‘主干’,应该助推环成都经济圈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增长极。”

成都平原经济区与环成都经济圈有什么不同?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明友解释,“五区协同”中所提到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和过去“多点多极”战略中所提到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相比,从范围上来说都是“1+7”,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将成都单独提出来并形成“成都+环成都经济圈”的形态,就是要更强调成都作为“主干”的引领带动作用。“过去是将成都和周边7个城市放在了同一个平面上,现在更加突出成都‘首位’概念,体现在规划上,就是要统筹考虑、错位发展,突出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关系;体现在产业上,就是辐射带动,以成都相关产业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做好协同配套、合理分工,共同打造以成都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作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交子之星”上市公司倍增行动计划有哪些具体内容?

在日前成都举行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交子之星”上市公司倍增行动计划首次对外披露。14日的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作了解读。

成都的“交子之星”上市公司倍增行动计划将集中推动一批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打造资本市场“成都板块”。按计划,2018-2022年全市拟上市企业245家,强力推进一批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证券市场挂牌上市。目前包括科技、人社、国土、环保等成都市12个与上市工作联系紧密的部门、全市22个区(市)县等,均已建立主管或分管领导牵头的上市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上市工作。近期,成都还将制定“上市工作滚动发展计划”,力争5年实现巨大突破,形成资本市场“成都军团”。

如何构建区域协同合作机制?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透露,四川省将建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还将分区域研究制定财税、金融、土地、产业、投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同时,将加强督察督办和考核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区域协同发展如何选择“切口”与发展方向?

协同动力应该来自区域间的利益共赢。首先是互补性。“人无我有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首要动力。”邓长金举例,如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成都的协同切口可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其次是共通性。邓长金谈到,产业结构不同的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可以在共同承接成渝两地的产业转移上实现协同。资源禀赋趋同、发展方向一致的各方,也可以在“1+1>2”上找到协同切口。如同样发力红色旅游的区域,可以在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等方面联动。

要实现互利共赢,核心的方式在于降低协同成本,如交通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使其低于自搞一套的成本。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明友介绍,离成都很近的眉山和资阳,通过共享028电话区号、中欧班列这些要素,几方合作项目已达300多个。更应该有良好的合作机制。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透露,成都正探索建立“存量不动,增量分成”的区域利益分享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