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要做强“主干”:构建三大体系 推进高质量发展

落实省委要求,成都要做强“主干”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省委明确提出,要做强“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落实省委的要求,7月6日-7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出全面部署。成都的“高质量发展”从三个维度出发,着眼解决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现代治理等领域,细化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路径。

[数说成都]

到2020年——

●全市R&D投入强度达到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847平方公里,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占比达到78%

●单位GDP能耗小于0.36吨标煤/万元,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

●外贸依存度达4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到位额超过130亿美元

●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9以下

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摆下“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图阵

7月2日,世界500强医药企业赛诺菲宣布,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和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环境的吸引力由此可见。

此次成都市委全会上也透露出消息,医药健康产业被成都当作万亿级产业“种子选手”进行培育,要在2020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营收亿元以上的企业增至500家。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从根本上取决于产业的支撑力和竞争力。为此,成都摆出“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图阵:到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壮大新型材料和绿色健康食品千亿级产业;培育形成会展、金融、物流、文旅、生活服务等5个千亿级产业;形成3个千亿级消费市场;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支撑的新经济新动能。

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锁定了传统优势产业。去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393亿元,在中西部地区居第一位。不到3年时间里,如何再增加3000亿元?成都锁定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主动融入国家“强芯”发展战略,培育FD-SOI特色工艺,构建完备自主集成电路产业链。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自去年人才新政颁布后,平均每天约800名、累计超过20万名本科以上人才落户成都。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促进落户人才更加有序流动,尤其是向新城、郊县流动,成都正在制定新的政策。

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 15072亿元、171个项目打响“攻坚战”

“只要把环境打造好了,市民就会觉得在这个城市生活很巴适。”分组讨论中,金牛区委书记金城点赞手中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讨论稿。

在这份改革攻坚计划中,项目是重头戏:未来成都将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分为枢纽功能提升攻坚、市政设施建设攻坚、城市有机更新攻坚、民生服务提能攻坚、生态本底打造攻坚、乡村振兴攻坚等6个方面。

6个攻坚领域中,枢纽功能提升攻坚占比最大,共计53个项目,总投资达到8315亿元。这些项目与资金,承载着成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坚定决心。

民生服务提能攻坚内容也颇受关注,这是成都着力补足的“短板”——

“优教成都”——到2020年成都将新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79所、小学171所、中学90所,新增学位28万个。提质将与增量同步进行。到2020年,成都将重点培育71所领航高中、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每个区(市)县至少有一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健康成都”——到2020年成都三级医院将达到70家,其中三甲医院30家以上,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340个以上。

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在企业办照方面推行“013”工程

部署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行动时,成都市通报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的最新动态:北京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将办理时间压缩至5天;上海大力实施政务服务改革,相关事项的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

在成都市委主要领导看来,营商环境就像空气、水、温度对于生命体一样,是企业生存和人才创业的基本生态。在此前进行的专项调研中,超过6成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回应企业需求,成都将通过优化办事系统、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120个工作日内。此外,在企业办照方面推行“013”工程:零见面、最多跑1次、3天办结。

得益于国际营商环境的优化,成都已成为外商投资青睐地,落户成都市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已超过280家。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的国际化程度,成都将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地方法规,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重大事项法定听证制度和行政咨询体系,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大力推行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打造西部法律服务核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制度和轻微违法行为甄别处理机制,营造宽容亲清的营商环境。

此外,以企业和群众办件量大的高频事项为重点,成都将全面推行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其中,“就近办”原则将打破户籍或居住地区域限制,推动同一事项在同一区(市)县任一政务(服务)中心均可通办,部分事项可跨区(市)县通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