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級教師給小學父母的5條忠告,孩子別太活潑,否則學不好!

很多家長來聽育兒課,聽完回頭就跟人說“沒用”,其實學育兒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光聽課確實沒用。

很多時候,不聽課,但做有心人,看書或者觀察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從他們的操作思路中也能獲益匪淺。

今天就介紹一個小學特級語文教師的獨特教育法:

一,上小學後,不要讓孩子太活潑

通常人們都認為孩子應該天真無邪,活潑好動,否則就是壓抑天性。

學齡前兒童確實應該如此,但到了上學年齡,老話說“要收心”,其實就是別太活潑了,要靜下心來讀書。

今天說的這位特級教師,他讓孩子收心的絕招是:嚴肅,但不繃臉!

現在有個流行的小視頻,叫“班主任變臉”,即:前一秒還和同事開玩笑,後一秒面對學生就立馬擺出一張冰山臉。

這就是繃臉了。

而特級教師的做法是:表情淡定,眼神犀利,對學生、家長、同事,基本上都差不多的態度,很令孩子們很服氣,有種被尊重的感覺。

美國有一本育兒名作《第五十六教室的奇蹟》,裡面講述了:教師的氣質決定了孩子的氣質,教師若是俗氣,沒有想法,那麼他教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一位特級教師給小學父母的5條忠告,孩子別太活潑,否則學不好!

二,重視書寫,以及格式

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學歷高的人,字都不好看。

當然,如果問他們,他們一定會說:字嘛,看得明白就好了。

在我兒子幼升小時,幼兒園班級群裡也曾討論過:做作業速度重要,還是準確率重要,或是書寫重要?

  • 很多人的排序是這樣的:準確、速度、書寫。
  • 但在本文特級教師眼裡,是這樣的:書寫、速度、準確。

她認為:小學作業、考試有錯誤不可怕,很容易補上來,但書寫、格式的習慣不養好,以後就難改了。

  • 好好寫字,能培養孩子認真、投入做一件事的習慣,並在做事中保持對美的鑑賞力。
  • 保證格式,能規範孩子行為,提高自我約束能力,遵守紀律,方便糾錯。

對低年級孩子來說,字一下子寫不好沒關係,但格式要遵從:字大小、間距均等、不寫太濃太大、上下行字對齊、直線一定要用尺劃。

一位特級教師給小學父母的5條忠告,孩子別太活潑,否則學不好!

三,閱讀比作文更重要

育兒群裡有人抱怨:孩子讀三年級了,作文寫不好,老師懲罰天天寫,但孩子又寫不出,天天憋到半夜才勉強完成。

而本文的這位特級教師認為:作文能力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一直悶在家,窩在寫字檯旁,閉門造車,即使多寫,也寫不出好文章。

作文素材的積累可以通過:參加各種活動、旅行開闊眼界,如果沒有時間、精力,那麼就多看書,也是一樣。

所以,老師一般不埋怨孩子作文能力,但鼓勵孩子多看書,看完了把書裡的內容分享給父母、同學、老師,這樣慢慢地,表達能力一定會上去。

一位特級教師給小學父母的5條忠告,孩子別太活潑,否則學不好!

四,家長要陪足孩子2年,急不來

在心理諮詢工作中,經常會聽到家長提問:不是說一個習慣養成只要21天嘛,為啥我們盯著孩子都2個月了,還是老樣子?

21天法則,適用對象是成年人,而非孩子。孩子養成一個新習慣,至少需要3~4個月。

成年人有基本的自控力、預判力,只要克服拖延,能動性一激發,平均維持21天,就能養成一個新習慣。

但對孩子來說,基本素養都未成型,家長只有持續監督,才能促進新習慣穩定下來,不再反覆。

另外,家長培養孩子新習慣,一次不要太多,至多三個,最好是一個個養成。

  • 一次規定太多新習慣,孩子會覺得處處受控、碰壁,容易灰心喪氣。
  • 另一方面,家長要學會取捨,不可能所有好習慣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
一位特級教師給小學父母的5條忠告,孩子別太活潑,否則學不好!

五,要多做家務,出門衣著要整潔

關於做家務,我也深深贊同,並且曾寫文章闡述過養成這個習慣的重要性:

而關於衣著整潔,老師認為:把自己外表捯飭整齊了,頭腦裡的條理也會更清晰一點,前提是要讓孩子自己選擇衣服,穿搭好。

一位特級教師給小學父母的5條忠告,孩子別太活潑,否則學不好!

愛因斯坦曾說: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都忘記之後,還剩下的才是教育。

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有值得學習的對象,關鍵學了要去用!

—End—


處處有心,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對兒童及青少年、家庭、婚姻方面的心理諮詢有長達10年的工作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