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多管齊下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脱贫攻坚进行时‖多管齐下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

于田縣託格日尕孜鄉博熱克其村有364戶135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6戶852人。“我們村今年要實現整村脫貧。”9月6日,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選派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袁雪峰說。

如何脫貧?新疆有色集團、新疆農業大學、于田縣社會保險管理局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消除村民“等靠要”思想,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精準定向施策,帶領村民走上一條脫貧增收路。

一戶一策助脫貧

“只有結合貧困戶實際,脫貧才更有效、更直接。”袁雪峰說。

為了找到脫貧之策,第一書記統籌駐村各支力量,明確入戶走訪任務,並分析找準致貧原因,結合實際研究幫扶措施,制定“一戶多策、一人一策”精準脫貧措施。

“是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幫我開起了加工廠,讓我的生活更有保障。”村民麥麥提明 · 如孜在自己的木材加工廠邊幹活邊激動地說。

麥麥提明家有4口人,孩子年幼,收入主要靠種地和養羊。以前,他在家做木材加工生意,但規模較小,收入有限。工作隊幫麥麥提明分析原因找準“窮根”,鼓勵他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動員夫妻倆外出就業或就近就地就業。

在工作隊幫助下,今年2月,麥麥提明申請了5萬元無息小額信貸作為啟動資金,在村裡開了一家木材加工廠。現在他家的木材加工廠已經步入正軌,每月收入2500多元。妻子圖尼薩汗 · 胡加百都拉在村裡“衛星工廠”上班,每月工資也有1000元。

麥麥提明還購買了2頭扶貧驢,每頭扶貧驢國家給予5000元的補助。在工作隊幫助下,他把驢交給合作社託管,每年有2400元的分紅。“今年我家脫貧沒問題。”他充滿信心地說。

創新方式增收入

工作隊結合實際,想出新“點子”幫助村民創業增收。

通過實地調研,工作隊發現村裡的貧困戶亞森 · 鐵木爾等3人會洗車技術,想創業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

4月底,工作隊與派出單位商議後,投入1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幫助亞森等人購置洗車用品、用具,併為他們協調免費洗車場地,3人的創業夢實現了。

亞森等人幹勁十足,車洗得乾淨且價格優惠服務周到,受到客戶好評,洗車場常出現排隊的現象,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工作隊還把目光聚焦到了養殖上。

以前村民在家中養殖羊、毛驢等,可缺乏科學養殖技術,牲畜有生病、死亡現象,養殖效益不明顯。工作隊與村“兩委”研究決定以養殖合作社的模式集中託養零散養殖的牲畜,村民可以以牲畜入股的方式自願加入,把時間騰出來外出務工。5月,養殖合作社正式成立。目前,全村有321頭驢進入合作社集中養殖,514名村民受益。

村民木塔力甫 · 艾克木家裡養了3頭驢,6月初,他將驢交給了養殖合作社託管,“我沒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打工了。”他說。

思想轉變拔窮根

扶貧先扶志,工作隊定下十戶培養一名大學生、十戶發展一名黨員、十戶有一名致富帶頭人的目標。

袁雪峰介紹,工作隊設立了教育基金,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給予獎勵,對家庭特困大學生每個月給予最低100元的生活補助,確保更多的孩子都能進入大學校園學習。目前,全村已有25名大學生。

工作隊向村民講解黨的好政策,帶領村民學習,吸引村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如今,入黨成了村裡的時尚事,全村已有近30名入黨積極分子。

發揮技術能手、致富大戶的示範引領作用,讓更多村民學習木材加工、養殖、種植、打饢等技能,帶動村民就業創業。

通過一系列措施,村民們的觀念發生很大轉變,學習知識、掌握技術、勤勞致富成了村民掛在嘴邊的熱門話題,村民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投稿:[email protected]

脱贫攻坚进行时‖多管齐下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