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的認知行爲治療

抑鬱症具有高度複發率的特點。抑鬱症患者一年以內的複發率約33%,五年內的複發率為70%。第一次復發後,再復發的風險進一步增加,經歷過2次復發的患者再複發率為80%,有過3次復發的患者其複發率高達90%。


抑鬱症 的認知行為治療

其中,1)並非所有的抑鬱症都如以往判斷一樣會完全緩解,至少有10%的患者在一次發作後處於慢性狀態;2)抑鬱症自殺率最高的兩個階段是疾病發作期和出院一年內,一方面是因為發作期病情最為嚴重,另一方面是治療緩解1年以內,患者的病恥感大大增加,對自己評價過低,從而導致自殺;3)理論上說抑鬱症恢復後就應該停止服藥,但循證醫學的結論是,至少需要維持治療6-9個月,這是因為抑鬱症極容易復發,且兩次發作的相關性也非常密切。

抑鬱症“臨床痊癒”後並未完全恢復。經過現今的各種治療後,仍然有20-40%的人會存在殘留症狀,而這些殘留症狀是復發的危險因素,並預示著更差的心理社會功能。存在心理社會功能損害者,痊癒率大大降低(22%);累計發病率上升者痊癒率則更大的降低(61%),功能損害明顯與抑鬱復發的危險度相關。

心理干預的必要性

  • 抑鬱症患者症狀臨床痊癒與心理社會的功能恢復的不同步性;

  • 症狀的改善不能充分地解釋或代替心理社會功能的改善,心理社會功能的改善滯後於症狀的改善;

  • 在當前的治療情況下,“臨床痊癒”的抑鬱症患者遠未達到心理社會功能的全面康復,症狀消失與心理社會功能恢復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步;

  • 除遺傳及生物學作用外,抑鬱症患者仍然存在著多種心理社會易感性,如存在著大量的人格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認知歪曲,隨意心境改變,反芻等;

  • 心理治療在增強藥物療效、改善預後上作用顯著,心理治療可以解決藥物無法解決的特定問題,如:自罪、無望、消極、低自尊,減少殘留症狀、增強應對技巧,促進持續、健康的認知改變;

  • 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不僅存在著“生物學功能”和“社會功能”需要恢復3-6個月的時間問題;

  • 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即使是“臨床”痊癒了,依然存在著“心理功能”恢復的問題;

  • 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徹底恢復需要康復期的心理干預。

自1890年開始,發展出一系列的心理治療,包括精神分析、行為治療、來訪者中心、認知治療和1974年發展起來的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已逐漸被國際醫學界認可。

研究發現,1)從長遠來看,認知治療的療效與抗抑鬱藥相當。CT與藥物的有效率均顯著高於安慰劑,CT與藥物的有效率,HAMD減分值無顯著性差異。2)從生存率來看,心理治療的生存率較高,甚至優於單一藥物治療;雖然心理治療起效較慢,但認知治療的復發比例低於抗抑鬱藥。

儘管藥物治療有效,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對治療無響應,如何提高患者的痊癒率?此時,心理治療成為抑鬱症的重要治療手段。近20年來,心理疾病,尤其是抑鬱症和心理治療的相關研究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並且心理治療也降低複發率,心理治療成為抑鬱症的重要治療手段。

NICE 2009版和APA 2010版推薦,心理治療可以作為輕-中度抑鬱的初始治療,與藥物聯合的情況下心理治療可以作為中-重度抑鬱的初始治療。另外SIGN 2010版和CANMAT 2009版認為各類心理治療方法中 ,CBT、IPT是抑鬱症的首選心理治療方法。

APA 2010版抑鬱症治療指南建議:

  • 全面的精神病學評估(病史、症狀等);

  • 評估患者的安全性,如自殺風險;

  • 評估功能損害和生活質量;

  • 監控患者的精神狀態;

  • 對患者及家庭進行健康教育。

這十條為心理治療的基礎,其中沒有任何一條談及如何用藥。

認知-行為療法

目前大量實證證據表明,抑鬱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其理論基礎是以 Beck 認知理論代表的抑鬱認知理論。


1)行為部分:抑鬱是喪失、失去、缺乏獎勵或者是不能獲得獎勵的結果;行為激活、問題(社交、生活技能)解決技能。行為治療的原則是:低強度、不疲勞的適度運動。而疲勞+抑鬱,會加重抑鬱病情。因此,如何恰到好處的使用行為治療絕非易事。

2)認知部分:歪曲的自動思維;適應不良性假設;負性圖示。認知歪曲是整個CBT尤其是整個認知治療的核心,也是CBT被認可的主要原因。

3)習得性無助:抑鬱患者把失敗歸因為內部的,穩定的能力,並認為這是持久的;而把成功歸於為外部的不穩定的努力,認為這是暫時的。

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發生並非由應激壓力事件直接導致,而是經過個體的認知加工,在消極和非理性的認知模式影響下促成。這些歪曲的非理性思維方式是自動發生作用的。而CBT治療,通過思維的改變和引導可以修正情緒和行為失調,幫助獲得心理健康。

從理論上來說,治療師幫助患者一起學習識別出這些負性認知的反思意識和分析技能,認識到思維活動與情緒行為之間的關係;糾正患者的不良思維方式,並通過不斷練習和有效反饋,習得和固化合理的思維模式,使患者不再糾結於過去;在面對新的壓力事件時嘗試去積極思考和應對,獲得戰勝心魔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成功治癒抑鬱症。因此,CBT 治療抑鬱症最關鍵的內容和目標是認知重建。

CBT 幫助人們改變負性消極的、自我毀滅的思維方式,CBT 引導抑鬱患者重新學會積極思考是非常有益的嘗試。儘管 CBT 不是對所有抑鬱患者都有效,但許多實證數據證明了它的優勢和療效。在抑鬱症的心理治療技術中,CBT 被最常採用。

在幫助抑鬱患者逐漸實現認知重建後,CBT 重要的保持措施之一是心理應對技能的學習,患者心理應對技能的習得是CBT 治療期間最重要的認知改變,這一內容的學習使療效持久而更有彈性。患者成功擺脫抑鬱症的困擾並非從此免受負面思維和情緒的侵擾。事實上,和開心幸福的體驗一樣,負面情緒和壓力事件也是生活的常態,接受 CBT 治療的患者所取得的進步更多體現在他們的自我覺察和反思能力上:患者學會控制頭腦中自動出現的負性思維,而不再是被這些想法所奴役。

經過CBT 的治療,當負性思維再次出現時,他們應用學會的心理應對技能來成功識別並反思自己是否正在作出非理性的判斷和結論,而避免受到消極情緒的侵害。這些心理應對技能一旦習得,人們可以隨時靈活地應用於以後的生活中。比起抑鬱症藥物治療不理想的藥效持續效果,CBT 心理治療在這個方面更有其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