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政策嚴抓狠管,還有未來嗎?

P2P政策嚴抓狠管,還有未來嗎?

關於P2P暴雷後的幾點思考

最近的談P2P色變。從今年下半年以來一起接一起的P2P暴雷現象,震驚著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一方面監管力量的不斷嚴格,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變得越來越高,令很多機構望而卻步。另一方面,投資人也很迷茫,錢投入到傳統的基金理財還是還是投到房地產,這都是個問題。

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互聯網貸款行業經歷的煎熬、迷茫、痛苦。行業積累的問題集中爆發。從善林金融、唐小僧事件開始,行業的暴雷潮被掀起,愈演愈烈。平臺數量不斷減少,受害投資投資人數量不斷增加,逾期兌付、清盤退出、停止運營、失聯跑路,這些情況都在刺痛著投資人的心。但是同時也有許多企業活下來,並且活得不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在金融科技出現之前,主要有兩類群體在服務小微企業,一是銀行,二是傳統的民間金融。但是,基於運營成本、風險偏好等因素影響,這兩類群體在某種程度上都無法規模化的服務於長尾的小微企業。

P2P本質是一個信息撮合平臺,通過信息的匹配把投資人跟借款人鏈接起來,把錢借給借款人。通過一系列操作,投資人獲取收益,借款人獲得資金,平臺獲得中介的信息服務佣金。所以,真正的P2P是不經營風險的,它只經營信息。其實在早期互聯網不發達時候就有類P2P平臺,即民間借貸。而互聯網的興起將信息公開透明使得投資人、平臺和借款人都在同一個維度,實現資金的有效低成本流通。早期P2P確實是幫很多中小微企業和個人融到了很多資金,降低了融資成本。

P2P政策嚴抓狠管,還有未來嗎?

今日新聞分享: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特別郵票在港開售,受颱風“山竹”影響,“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特別郵票的銷售期由17日一天延長至18日。據香港郵政介紹,首日封已於首日售罄,其他相關郵品的銷量也十分理想。

最後有幾點思考和大家分享下:

一、要選擇合規靠譜的平臺,起碼要遠離線下理財平臺。高收益平臺、活期平臺和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最好也不要輕易嘗試;

二、學會甑別平臺信息;

三、投資一定要冷靜。要始終相信收益和風險是正相關的,對過高的不合理收益,要保持警惕。判斷平臺的風險管理能力,平臺的背景資質,投資資金的流向,借款人資質及通過實地考察是投資人。

一問企業管理公司是工商財稅、外資公司註冊、粵港車牌、港澳商務籤、稅務籌劃、私募基金、售電公示、類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法律諮詢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服務提供商,目前在深圳工商財稅及金融服務方面位於行業前沿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