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春节,是人们一年一度大团圆的日子,也是适龄青年谈婚论嫁的日子。每年春节前后,都是结婚“高峰期”,然而,近年来,随着乡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结婚互相攀比、高价彩礼的风气在一些农村地区蔓延。一些家庭拿出多年的积蓄甚至举债结婚,生活负担随之加重。那么,农村地区婚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如何移风易俗来营造良好的乡村文明新风尚呢?请看春节期间,我们栏目记者回乡调研带回的报道。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正月初五,是一个婚嫁的好日子,上饶市余干县的刘汉(化名)也选择在这一天订婚。刘汉和妻子经历十年的恋爱长跑,终于修成正果,可是刘汉家为了结婚所需要的花费也是伤透了脑筋。

刘汉:订婚与结婚的两个过程,这两次花的钱的数额都是不一样的,总体的金额是一个15万的彩礼钱,总体的花费可能会到25万,这样对一个年收入只有10万的家庭来说,确实负担很重。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刘汉自2015年大学毕业,就在广州工作,为了结婚,去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广州附近的一个城镇买了一套小面积的房子,而这套房子花掉了刘汉家几乎所有的积蓄,订婚需要的彩礼钱则是从亲戚朋友家借的。

刘汉:出来工作的年限自己并没有那么多钱,那么很多大部分都是需要家里的父母,进行帮扶,大部分就是父母出钱,然后自己能出一部分就出一部分,大头还是在父母那里,给父母增加了很多的压力确实。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为了彩礼钱,订婚前一天晚上,刘汉的爸爸召集家里的亲戚,坐在一起商讨如何凑齐这15万元。

刘汉的爸爸 刘武(化名):我们夫妻辛辛苦苦,从外面打工回来,坐车都舍不得回来,都是骑摩托车回家,每年也是骑摩托车回去,就是为了节省几百元的车费,真是有点负担不过来,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儿子已经定亲了,我们也有一个盼头和期盼。

对于彩礼钱,刘武的亲家表示,会返还给两位年轻人。

刘武的亲家:上午给了钱,让大家看到这些钱,下午就会还给这里,只是让大家看一下,有这样一个程序。

15万彩礼,在记者老家并不算高的,在记者的家乡微信群里面,也时常有关于彩礼钱的讨论,大多订婚彩礼钱都超过了20万。

刘汉的二伯:我村子里面,一个小伙子要找一个老婆,要花多少钱,现在一般都要二十四万八,还要一个小车,还要买三金,还要打发亲戚朋友,大概两万,还要请一个酒席钱,大概要花到,两次至少要5万,还包括其他的要过四十万。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记者调研发现,农村的婚嫁彩礼近几年来水涨船高。正月初八是余干县鹭鸶港乡的村民白金龙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5年前,白金龙的儿子订婚,5年后才迎来了结婚的仪式。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白金龙:也就是说,钱不够,慢慢攒下一点点钱,五年前我花了17万块钱,后来就没有钱了,就靠自己去赚一点,再积攒下来钱,给他办喜事。那个时候我那个儿媳妇彩礼不是算是很多,她讲的时候是10万块钱,按当时的时间来说,不算是最高的。

白金龙告诉记者,结婚彩礼钱是由嫁娶双方一起商议决定的。

白金龙:说实话就是双方亲戚,如果能够互相理解的话,就比较好一点,不能理解的话就很难说,再说这个年头,男孩子讨女孩子实在没有相当够条件的,实在是很难讨,说实话,就我们农村来说,大部分是这样的。讨一个儿媳妇,做父母的是伤透了脑筋。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白金龙对记者表示,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农村很多地方的彩礼都比较高。

白金龙:彩礼只有高,不会低,可以这么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家随便就是几十万呢,听人家说,那边一个村里的20万现金就带走。就是前天的,20万现金拿走还有其他的不算。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在调研中,对于婚礼大操大办,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并不情愿。

白金龙:

简化一点当然好啦,简化一点肯定好了,谁都想了,但是农村的风俗一下子也没有那么快想简下来,能节省是更好的啦。程序少了,麻烦少了。比如说办酒席的话,我们这边的还是个老风俗,办三顿酒席,你像那个我们上余干那边,他们习惯了办一顿酒席,就办一场一餐的酒席,按照我们的农村来说,就会省一点钱,各方面的麻烦事也比较少一点。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农村婚嫁成本节节攀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张煌生是余干县民政局的工会主席,从事民政工作15年,他认为农村婚嫁成本升高还是攀比风气在作怪。

余干县民政局工会主席 张煌生:各个家庭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有的是条件好的,有的生活条件差的,第二个就是虚荣心理和攀比风气在作怪,还有一个就是目前在农村有一些大龄的单身男青年,数量较多,而相对应的女青年较少,这样多种原因综合起来,就会促使这个彩礼慢慢走高。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在日常的民政工作中,张煌生观察到,高价彩礼容易导致一些矛盾和纠纷。

余干县民政局工会主席 张煌生:

在一些离婚案例当中也往往有这样的,正因为他们感情破裂,而又涉及到前面的彩礼费用很多,造成他们在财产分割上面纠纷比其他的更多。

据张煌生的观察,婚嫁成本过高让农民背上了沉重负担,多数家庭需要举债,甚至出现“因婚致贫”的现象。

余干县民政局工会主席 张煌生: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钱,花在子女结婚的头上又远远不够,欠下的债务谁来负担呢,大部分还是要父母来负担,所以这样的家庭就很难偿还因结婚而欠下的债务,导致他们的生活大不如前。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张煌生表示,如果按照婚事新办的原则,可以节省一笔很大的费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余干县民政局工会主席 张煌生:在我们村、乡,特别是农村家庭,对结婚花在彩礼的这种开销应该平均在20万元左右。本着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原则,按照目前的彩礼开支的一半拿出来就可以办一场既热闹又简朴的婚礼。所以如果按每一对节省开支10万元计算,全县就总共大约一年可以节省的彩礼开支可以在五个亿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很大的数字。

为遏制“天价彩礼”,刹住铺张之风,形成了乡村文明新风貌,余干县在去年下发文件,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制订乡约民约,在各个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倡导青年进行集体婚礼。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余干县鹭鸶港乡党委副书记 韩斐辉:也需要我们政府乡里也好村里也好,如何引导这个事情,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这场工作也是长期的,也不是说一次两次的活动,或者是短期就能够改变的。婚姻是大事,不看彩礼多少,两个人的生活也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余干县文明办主任 饶汉生:一个是通过政府这方面大力的宣传,通过他们身边的一些的典型的事例示范教育他们,主要是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另外我们在规范农村里面的婚礼礼金过高问题,我们还在一些中介机构媒婆教育方面,还要加大一些引导的力度。我们从政府层面去,慢慢地去引导,推动群众慢慢接受这一些新兴的文明新风,让他去改变过去一些风俗习惯。

高价彩礼,对于多数农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在调研中,我们的记者发现,很多民众都是随波逐流,似乎别人收了这么多,自己也不能落后。但实际上,这样的高价彩礼不但异化了乡风民俗,增加了村民负担,也腐蚀了乡村原有的质朴的价值观。“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良好的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基层政府的积极引导,也离不开民众个体的自觉自愿参与。只有回到相互扶持、携手共度的本质,而不是用金钱来衡量,才能让婚姻更加巩固稳定。

(记者:曹之宪)

......

「新春走基层」农村彩礼调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