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新絳臊子麵

也說新絳臊子面

也說新絳臊子面

新絳地道臊子面

歷史文化名城新絳有很多美食,臊子面就是其中一種。

新絳臊子面沒有岐山臊子面響亮的名頭,也沒有其紅油搶眼、酸辣奪味、胡蘿蔔丁捧場的張揚,但它卻以臊子地道、湯味鮮醇、麵條滑爽而深受老百姓喜愛,成為百姓婚喪嫁娶、小孩生日、老人祝壽等場合招待親朋好友的早間主食。

新絳人過紅白事的早飯通常是從一碗臊子面開始的。一捧盤熱氣騰騰的臊子面端上來了,先用筷子翻攪幾下,以便細長的麵條與臊子湯深度融合、入味。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臊子湯,臊子湯是臊子面的靈魂。新絳的臊子湯通常用白條雞長時間文火熬煮而成,喝一口鮮亮的臊子湯,熱而不燙,滑而不膩,頓覺每個毛孔都滋潤熨帖。

新絳的臊子頗為講究,要選取五花帶皮、七瘦三肥的豬肉,切成丁,倒入燒開的油鍋,不斷攪拌翻炒,大約三成熟加入黑木耳、海帶絲和一定量的薑末、蒜末,翻炒後加入適量的碘鹽,當肉七成熟時加入醬油、花椒等調味品,九成熟快出鍋時加入金針、白豆腐、炸豆腐等,攪拌微燉一會,即可出鍋。出鍋時,再加入紫菜、蔥絲、香菜段、小菱形紅黃蛋皮作為漂菜。面少湯多,臊子雜糅葷素,吃一筷子,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臊子面早先流行於新絳南嶺北山、汾水兩岸的千家萬戶,到如今,縣城不少飯館專門把它作為一道美食。臊子面,既可以登大雅之堂,也常出現於尋常百姓的家庭餐桌,牢佔一席之地。

臊子面,外地人到新絳不可不嘗的美食;臊子面,新絳人幾日不吃就心裡發癢、嘴上犯癮的美食。臊子面,早已作為一種味覺基因深存於新絳人的味蕾和腦海之中,其背後承載的長命長壽等諸多民俗和文化,恐怕也是其流傳久遠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