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方數據直觀看待十八以來安陽發展新面貌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安陽市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擴大開放水平,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全市經濟總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一、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綜合實力由弱轉強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安陽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空前加劇。面對困難和挑戰,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不懈努力,堅持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經濟總量實現了新的跨越。2016年安陽市生產總值達到1806億元,年均實際增長8.1%,經濟總量居全省第8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4869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從官方數據直觀看待十八以來安陽發展新面貌

二、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安陽市不斷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快字當頭”到“好字優先”,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三次產業協同性增強。農業基礎穩固、工業生產能力全面提升、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16年三次產業結構為8.1:49.7:42.2,二、三產業增加值佔比重上升了3.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服務業不斷髮展壯大。信息服務業、快遞業等現代物流業迅速發展,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日益凸顯。需求結構明顯改善。經濟發展由投資拉動為主,轉變為投資、消費、出口協同帶動。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2016年,城鎮化率突破50%,達到53.8%,比2012年提高11.4個百分點,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區域結構不斷優化。

三、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呈現轉型發展新特徵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安陽市工業企業由小到大,由分散到聚集,由粗放式到集約化生產,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高,企業效益逐年攀升,關聯產業靠攏集群,形成了林州市裝備製造、殷都區冶金建材、內黃縣陶瓷、湯陰縣食品醫藥、高新區電子信息與新能源等各具特色、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湯陰縣產業集聚區被授予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765.7億元,年均增長9%;實現利潤141.2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00億元,是2012年的1.4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98家,比2012年增加22家,其中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424家,其中100億元以上企業4家,50億元以上企業10家,10億元以上企業62家。工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鋼鐵、煤化工等傳統產業得到改造升級,新材料、節能環保、汽車、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不斷培育壯大。

四、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由小康向富裕文明新農村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陽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有效克服了洪澇等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2016年,全市糧食總產量219.5萬噸,連續多年獲得豐收。湯陰縣榮獲“國家級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示範區”稱號;林州市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

五、第三產業迅速成長,傳統與現代服務業齊頭並進

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經濟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大力發展三產是促進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三產富市”戰略後,安陽市三產步入加快發展軌道。規模不斷擴大,就業人數迅速攀升。2016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761.5億元,年均增長8.8%。三產吸納勞動力就業的優勢正逐漸顯現。第三產業內部行業較多,勞動密集與技術密集、智力密集行業並存,可以吸納不同層次、不同素質的勞動力就業。安陽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超過80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為28%。第三產業不僅吸納了大量新增勞動力,而且還吸納了部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轉移的勞動力。第三產業正逐步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為順利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做出了貢獻。

第三產業內部各類服務業均實現快速增長。一是商業持續繁榮,基本形成了多層次、多門類的商品市場體系和多種經濟成份、多種市場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並存的商品市場格局。二是金融市場體系初步建成,金融產品逐漸豐富。積極引進域外金融機構,不斷深化內部改革。2016年底,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197億元,是2012年的1.6倍。三是房地產業有新突破。2016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達到264.6億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四是文化旅遊業取得長足發展。隨著安陽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來,安陽市旅遊業迅速增長。我市成為首批中國研學旅遊目的地城市。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晉升5A級景區。全市旅遊總收入2016年達到335億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文化旅遊業已逐步成為安陽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五是新經濟加速成長。“互聯網+”專項行動穩步實施。大數據雲計算中心建成,工業雲、政務雲、民生雲全部上線運行。中部易商谷、豫北跨境電商產業園和全省首家“中國生產力眾創空間”建成投用。

六、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十八大以來五年,黨中央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人民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全體人民切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016年安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10元,是2012年的1.3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3285元,是2012年的1.54倍。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社會保障事業不斷髮展,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2年連增,人均2208元。基本醫療保險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2016年,財政民生支出185.5億元,佔總支出的77%。城鎮新增就業8.29萬人。

從官方數據直觀看待十八以來安陽發展新面貌

七、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安陽市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科技投入持續增加,科技發展成果豐碩。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7家。2016年專利申請2317件,專利授權1177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市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實現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標準化村衛生室實行全覆蓋,衛生機構218家。文化、體育事業不斷進步。

八、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得到空前重視,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安陽市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藍天工程”,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15.3%。市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80天。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小散亂差”汙染企業得到清理整治。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

一組組從量變到質變的鮮活統計數據,反映了科學發展給安陽市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帶來的巨大變化,體現了全市人民艱苦奮鬥、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安陽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已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站在了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上,這為安陽市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原經濟區區域性中心強市的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安陽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