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中三国淳于琼乌巢之战有没有醉酒误事?

拉拉手一起走1985


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汉朝时校尉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将军。校尉手下有自己统领的军队,而将军却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汉末年,汉灵帝设置的“西园八校尉”。

上军校尉——蹇硕

因为蹇硕直接受命于汉灵帝,并总管各军,就连大将军何进亦要受蹇硕的节制。

汉灵帝有两位皇子刘辩和刘协,汉灵帝认为刘辩为人缺乏威仪,所以他想传位于刘协,但就在他犹豫未决之时却身染病重,便把刘协托付给了“西园八校尉”之首的蹇硕。汉灵帝去世之后,蹇硕曾想先杀皇后之兄大将军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不想却被何进逃脱,随后何进拥立刘辩即帝位,尊其母何皇后为皇太后,从此东汉的实权落在了何进的手中。何进既已掌握了朝政大权,便怨恨蹇硕想谋害自己,于是他将蹇硕处死,“西园八校尉”也名存实亡了。

中军校尉——袁绍

袁绍(?-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汝阳人,汉末三国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于东汉名门,自他的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因此其家族也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后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被推举为关东联军的盟主。随后袁绍占据冀州,又夺青、并二州,击败了幽州的公孙瓒,统一了河北,他的势力也达到了巅峰。但在官渡之战中,败给了同为“西园八校尉”的曹操。

下军校尉——鲍鸿

鲍鸿(?-189年),东汉末年将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下军校尉。

鲍鸿在三国之中虽然不是很出名,但他也确是位名将,在他担任右扶风期间,恰逢西凉的韩遂率叛军进犯,鲍鸿率扶风军与破虏将军董卓合兵,大破韩遂的西凉叛军,史称为“美阳之战”。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拜鲍鸿为“西园八校尉”中的下军校尉,随后朝廷派他讨伐汝南的黄巾军,鲍鸿再次大破黄巾军,但因为他贪污军饷而被弹劾,最后死于狱中。

典军校尉——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了制约外戚大将军何进,设置了“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曹操虽然出身豪门,但却是豪门中的"寒族"。曹操精兵法,善诗歌,他的诗歌慷慨悲凉,他的兵法鬼神莫测,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之后,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许都,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大权在握,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助军左校尉——赵融

赵融,字稚长,东汉末年凉州汉阳郡人,在汉灵帝所设置的“西园八校尉”中,赵融为其中的助军左校尉。

关于赵融的历史记载并不多,只是说他后来投靠了曹操,而曹丞相也看在同事一场的份上,任命他为“荡寇将军”,官至“光禄大夫”,唯一能令人们记住他的,就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喷子祢衡对他的评价:“稚长可使监厨请客”。

助军右校尉——冯芳

冯芳,荆州西陵人,“西园八校尉”中的助军右校尉,宦官曹节的女婿,后官至大司农。

据《山阳公载记》的记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

左校尉——夏牟

夏牟,东汉大臣,曾任谏议大夫,后为左校尉,与袁绍、曹操等共为“西园八校尉”,当大将军 何进被杀、董卓乱政时,夏牟因与何进旧部分粮不均而被杀。

右校尉——淳于琼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河南禹州人,“西园八校尉”中的右校尉。

其实右校尉淳于琼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淳于琼后来追随了同为“西园八校尉”的袁绍,成为其麾下的大将,与张郃、高览等名将齐名。正当官渡之战处于对峙之际,袁绍派淳于琼镇守屯粮重地乌巢,不想却被曹操亲率五千精兵擒获,而且还被曹军割掉了鼻子。当曹操看到昔日的同僚这幅惨样时便问道"你今天弄成这样,是什么源故?"淳于琼答道"胜负乃天所控制的,问我干什么?"曹操本想要留下淳于琼的性命,但许攸却说"以后他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鼻子被割了,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

因此,曹操在割掉了淳于琼的鼻子之后,又杀掉了这位昔日的同僚。


刀墓手札


首先,淳于琼绝不像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所写的一样饭桶,淳于琼是袁绍手下的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可见其实力绝非寻常。

况且他曾是汉灵帝座下西园八校尉之一,与袁绍、曹操等具为一方豪杰,证明其绝非好勇斗狠的匹夫。

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对曹操夜袭乌巢有如下的记载:

曹操深夜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化装成袁绍部队的样子,一路上畅通无阻,突然发动进攻焚烧袁绍的粮草。淳于琼带兵攻击曹操失利,便退回大营准备固守待援。

曹操尽管兵力不如淳于琼,但是精锐之兵,淳于琼所率领的相对而言,却成了乌合之众。因此曹操一举击溃淳于琼,淳于琼力战不敌被俘之后被杀。


对于这样力战而死的将领,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不是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肆意丑化和贬低。

乌巢之败、淳于琼之死归根到底,无非是袁绍集团和曹操的斗争中棋差一着,实力不济所致,而非淳于琼“贪杯误事”的原因。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淳于琼因为喝醉酒而疏于防备,这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在正史里,不管《三国志·武帝纪》还是《袁绍传》都没有记载,估计是写小说的人虚构的。

倒是有一条疑似反证。《武帝纪》记载:

(曹军)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

曹操率领军队,在天明时抵达了援军营寨。淳于琼等人(当时看守粮草的是淳于琼等五人)发现了曹军,于是出门迎战。

要从这来看,淳于琼似乎并没有醉到神志不清的程度,还能做决定下命令。——不过这也只是猜测。

至于曹操为什么能奇袭成功,按《曹瞒传》的说法,是因为曹操伪装成了袁绍军队,宣称:“主公怕曹操偷袭后军,派我们前去增援。”所以一道上没人怀疑。

等到了地方之后,曹操围住营寨,四面放火,袁绍军于是受惊混乱,被曹军击破了。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


按《武帝纪》的说法,曹操也是前往偷袭,不过在开始交战后,是凭战斗力正面硬刚掉了袁军。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北门猿


淳于琼, 他早年与袁绍同列“ 西园八校尉” , 后随袁绍至河北。 颖川士人群体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荀湛、郭图和辛评、辛毗兄弟等。 荀湛, 据《三国志· 荀或传》注引《荀氏家传》: 湛乃或第四兄, 孔融尝论汝、新人物, 以为荀氏兄弟“并当今无对” 。荀湛当初依附韩馥, 但在袁、韩易位过程中, 又直接出面向韩馥施加压力, 迫其让位。

至于误事,我个人觉得没有,因为许叛逃于曹操,泄露了军机大事,这首先是最重要的,机密一泄露,首先就输了一半了。其次,曹操志在必得,必须拿下,派的是精兵,又是偷袭战术,甚至一开始穿的还是袁绍军的衣服,这种袭击有几个人能顶住?所以我觉得和他喝酒与否关系不大。

不过他如果没被割鼻子可能不会死,割了以后有人和曹操说如果它每次看自己都看到鼻子,那肯定会记恨于心复仇啊, 所以曹操没粘在同僚的份上,最后杀了他。


李三万的三万里


没有,一许攸泄露军机,二曹操用骑兵兵贵神速,已到出神入化之境,在救援将至的千钧一发之际破乌巢烧光军需。淳于琼与袁绍曹操都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曹本想放他,但已割了鼻子怕他记恨而免后患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