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从亲王到皇帝的逆袭之路(二)

上文说到,朱棣的内心是不平衡的,这就让他有了夺权的想法。但是从内心的不平衡到准备夺权当皇帝,自己也曾苦苦挣扎,毕竟所谓的夺权说白了就是造反,造反的名声可不太好听。更何况,万一起兵失败,那可不仅仅是自己人头不保的事情,自己可能就是第二个胡惟庸了。就在朱棣犹疑不决之时,一个人的出现坚定了朱棣夺权的想法。他是一个僧人,名字叫道衍,此人虽是僧人,却是乱世之能臣。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帮朱棣打天下,他看出来朱棣不可能偏安于一隅,与朱棣的初次相遇,便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此后就以军师的身份辅佐朱棣。在朱棣夺权的过程中,道衍也出了不少计谋。

明成祖朱棣:从亲王到皇帝的逆袭之路(二)

在朱棣起兵之前,就和自己的侄子之间进行了一场间谍战。朱允炆不放心这个日益强大的叔叔,朱棣为了给最后的起兵铺垫道路,也时不时的派人刺探消息。刚开始的间谍战,朱棣是处于劣势的,毕竟朱棣是一个粗人,而饱读诗书的朱允炆,就不一样了,朱棣派出的间谍,很多都被自己的侄子给策反了。眼看情报获取不顺,朱棣便盯上了宦官。朱元璋开国之初,就明令禁止宦官参政。而朱允炆这一点继承的不错,这些宦官在朱允炆手底下混的不太行,而这些人呢,天天跟着皇帝,恰恰是离皇帝最近的人。朱棣便花重金收买了这些人,有关朱允炆的情报就这样源源不断的从宫里流到了北平。但就这场间谍而言,朱棣是失败的,差点还因此赔上了性命。

明成祖朱棣:从亲王到皇帝的逆袭之路(二)

本来朱棣起兵的日子还要往后推迟,自己还可以装疯卖傻一段时间,但是自己的长史葛诚却背叛了他,把朱棣要起兵的消息告诉了朱允炆,最关键的是朱棣自己却不知道。兵部尚书齐泰得知消息后,密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前往逮捕朱棣,此时的朱棣已经非常危险。计划看似天衣无缝,但是张信看好的是朱棣,关键时刻,他混进了王府,将消息带给了朱棣。朱棣终于看清了情况,朱允炆已经对自己动手了,兵临城下,不得不反了。他抓了前来抓自己官属的张昺和谢贵二人,集结部队,开始了所谓的“靖难”。这一刻终于来了,自己的侄子要置自己于死地,就不能怪当叔叔的得罪了。

朱棣的第一仗是跟一个叫宋忠的将领打的,宋忠也算是有军事才能,但诡计还是被朱棣识破,战败之后宁死不屈,被朱棣杀了。朱允炆开始慌了,如果不抵挡这位叔叔,自己就保不住这个位子了。他选了朱元璋留给他的长兴候耿炳文,但是耿炳文很快战败。这个时候的朱允炆做了让自己后悔一生的决定,那就是任命李景隆做主帅,来抗击朱棣。虽然说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子,可是他老爹的才能他好像学的不太通。朱棣先是名命自己的儿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自己拉了善谋略的宁王,借了他的朵颜三卫,朵颜三卫都是蒙古人,又收了朱棣的好处,战斗力自然是不在话下,首次出战,就击败了围攻朱棣的李景隆部将陈晖。之后与李景隆在郑村坝展开了决战。

明成祖朱棣:从亲王到皇帝的逆袭之路(二)

李景隆始终是嫩了点,这场战争如果拖得时间越长,朱棣师出无名,自会不战而退,但是自己按捺不住,亲率中军出战。朱棣知道李景隆所率军队庞大,但真正的弱点就是李景隆的中军。朱棣乘李景隆出击,迅速抓住机会,派奇兵从两翼攻击,李景隆很快战败。最可笑的是李景隆在战败之后连夜向南奔逃,士兵在得知李景隆逃跑之后,战线顷刻间土崩瓦解。朱棣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了退守德州的李景隆。这一战,朱允炆元气大伤。在击败李景隆之后,朱棣迎来了夺权之路上真正的对手,他就是盛庸,盛庸和铁铉联手,第一次真正的挫败了朱棣。朱棣失败之后,开始了反击,盛庸退守东昌。在东昌的盛庸,再认真分析了朱棣的作战方式后,用使用大量火器和箭弩的作战方式与朱棣彪悍的起兵决一死战,可惜这一次,朱棣再次战败。

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朱棣的内心动摇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打不过盛庸。眼看生死存亡之际,朱棣的军师道衍出场了,他劝回了朱棣。当朱棣与盛庸再次相遇时,朱棣绝地反击,在夹河击溃了盛庸的军队,又在灵璧彻底击败了朱允炆军队主力,俘获了大将平安。盛庸还是没能阻挡的住朱棣,这个让朱棣吃过一次次败仗的将领,还是陨落了。接下来的扬州城,胜利的太快,监察御史王彬被下属出卖,不战而降。此时的朱允炆已经无计可施了,手下没有大将,将领没有士兵。就算齐泰等人都出去募兵,可这有什么用呢,朱棣的大军已经在京城脚下了。

明成祖朱棣:从亲王到皇帝的逆袭之路(二)

紫禁城

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朱棣了,京城很快就被朱棣拿下,这条路终于走完了,他终于成为了皇帝。而朱允炆呢,成王败寇,在烧毁了宫殿之后,便不知去向,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朱棣虽说是武装夺取的政权,为当时世人所不齿,但事实证明,朱棣是一个好皇帝,帝国在他的治理下,繁荣强盛,也算是不负倒在自己通往王位之路上的将士和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