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阻礙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開放

“國進民退”愈演愈烈

最近,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的“紀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提到了目前經濟領域愈演愈烈的國進民退現象,即在廣東、浙江等民企民營資本最發達的地方,國資都在高歌行進。

按照會上李揚的說法,目前哪怕是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國進民退依然這麼明顯,是有四個原因:

第一,經濟形勢穩中有變,尤其是在貿易戰陰影下出口受到衝擊;第二,“三去一降一補”使得產業鏈條的優勢地位發生變化,產業鏈中下游的民營企業發展不足;第三,由於影子銀行受到了抑制,過去大多靠影子銀行融資的民營企業,融資路子斷了;第四,雖然主流政策上強調不能歧視小企業、民企,但事實上歧視仍然存在,很多企業過不下去了。

李揚還擔心,這些民營企業真的併入了國企的話,會導致民企自主權受限,原本充滿活力的民企也會變得謹小慎微,生命力被窒息。

其實這些民企爭著併入國企,在外部壓力下主動“國進民退”,是和目前的大背景息息相關的。很多行業大搞壟斷,民企難以進入,而在難賺錢的行業民企在大環境下賺錢越來越困難,上游又被壟斷企業卡脖子,就造成了這種爭著併入國企求保護的怪現象。這還是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地方,在其他地方的狀況可能更不樂觀。

在統治者擁有絕對權力的封建社會,就曾經有一個商人群體,利用權力謀求壟斷髮財,但是自身也被權力侵害,與此同時,這種壟斷也妨害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得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沒有長成參天大樹,走上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

官商勾結滋生壟斷

鹽作為重要的民生用品,在清朝的時候是被壟斷的。清政府依賴鹽務作為其財源,因此管控嚴格,只有與官方關係密切的鹽商才能做食鹽貿易。

比如曾有一個歙縣商人叫餘同銘,原本並不經營鹽業,後來因為結識了同為歙縣人的淮南鹽務總商程上慎,並與之成為世交好友,才涉足鹽業。此後他又結識了時任安徽巡撫的徐國相,並保持了非常密切的關係。當徐國相升任湖廣總督時,餘同銘也隨徐國相把鹽務生意做到了漢口。

如果有鹽商發現自己並沒有和相關官員結成緊密關係,恐怕自己內心也會不自安,主動尋求與官員攀附關係的機會。常見的辦法是與官員結成姻親關係、官員投錢與鹽商合夥經商、鹽商主動負擔官員日常開銷等。

在封建時代,掌握最高權力的還是皇帝本人,所以鹽商還要千方百計討好皇帝本人,以獲得更大權勢,減少鹽務官員對自身的騷擾和傷害。畢竟鹽商再怎麼討好鹽政官員,鹽政官員人數還是很多,並且對對鹽商進行盤剝,勒索利益。為了對鹽政官員產生政治地位上和心理上的優勢,鹽商只能通過尋求權利更高且不會徇私的政治勢力庇護。在官官相護的帝制社會,也只有藉助皇權之力,披著“恩賞”的外衣,才能在封建官僚勢力壓制的夾縫中求得生存。

鹽商們便千方百計地討好和籠絡皇帝,通常以資助軍需、河工、災賑等名義,或每逢皇帝巡幸及各種慶典時,捐納大量銀兩的方式進行。被各種後宮戲吹捧美化的乾隆下江南,就少不了鹽商大把花錢,以博得乾隆高興,才能得到親近皇權的機會。這是鹽商為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政治投入,他們深信拿出自己利益的一部分給皇帝,將來能夠換取更多的利益。

無論是對官員,還是對皇帝的政治投資,都是鹽商搞權錢交易,以維持其壟斷地位的手段。但這種靠巴結權勢獲取壟斷暴利的商業模式,顯然會因為政治上靠山的失去而不長久,比如上文的例子裡,湖廣總督徐國相因“徇庇”免官,餘同銘家因為失去了這樣一個大靠山,業務急劇下降,最終關門歇業。

壟斷導致效率低下和腐敗

這種高度壟斷、官商勾結的環境下,商業氛圍自然很差,因為官員只顧著盤剝而不是服務,商人也淪為了徹底的食利階層,大量資金用於腐敗而不是投入再生產,使整個行業發展變得畸形。

鹽務官員經常巧立名目向鹽商亂攤派,比如兩淮鹽區規定鹽商每年要向鹽政交納8萬兩白銀作為“公務”費用,向鹽運司交納4萬兩白銀作為鹽官的“薪水”,這些費用屬於鹽商額外增加的。鹽政官員以其貪婪的本性,對收入依然不滿足,使鹽商被任意宰割。這讓眼上的成本大大增加,嚴重扭曲了市場秩序。

在餵飽了鹽務官員的貪慾,討好了皇帝之後,掌握著壟斷地位的鹽商又怎麼會專心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務呢?他們只會通過壟斷地位把被官員盤剝走的錢財變本加厲地賺回來。鹽商們可以在封建官府的庇護下,進行壓低鹽價、短斤、摻沙土、哄抬賣價等非法經營,通過這些形式所得利潤要遠遠大於打通官府所需之費。最終被抬高的成本和劣質的服務也就只能轉嫁給必須要吃鹽的平民百姓頭上了。

在壟斷環境下,沒有充分的市場競爭,民眾不得不忍受質量很低,價格卻昂貴的食鹽,而且鹽商往往還在行銷口岸以囤積居奇、摻假等方式任意抬高賣價,以牟取暴利。有時民眾買入的食鹽還被攙和汙泥、雜入皂莢、蛤灰等作偽行為,以次充好,使鹽質更差。

這充分說明了,在官商勾結形成壟斷的環境下,沒有充分市場競爭,最終獲利的是大權在握的官員,忍受市場扭曲後劣質服務和商品的只有無權無勢的民眾。

破除壟斷才能激發經濟活力

鹽務的國家管理和高度壟斷,折射了清朝的惡劣商業環境。在這種賺錢的買賣容易因為官府介入而變得壟斷的國家,想要通過做生意發財致富的人不會琢磨如何做好產品和服務,也不會投入資金大搞研發推動技術發展,只會把錢投入在拉攏結交官員上,以維持自己的壟斷地位。

在這樣人人追求壟斷和政商關係的商業環境下,原本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顯然難以進一步發育,也無力對抗整個封建官僚體制,導致中國沒有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並在近代落後於西方。

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

如今經濟的一大負擔,也正是壟斷導致的經濟效率低下。尤其是上游行業國有企業不放開的領域,市場競爭缺失,導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差、價格高,嚴重影響下游產業。

在去產能後,原材料價格全面上漲,上游的國企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下游的民營企業面臨上游漲價抬升成本的壓力。生產成本上來看,中國汽油的價格是美國的1.6倍,天然氣的價格,是美國的4.5倍,電力價格是美國的1.3倍,土地價格是美國的2.6倍。掌握著壟斷資源的國企自然可以獲得高額盈利,而民營企業則不得不承擔高企的生產成本。

成本的升高讓企業不敢繼續追加投資,2018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15158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壟斷阻礙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開放

高漲的成本也壓縮了生產和盈利能力,導致近幾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疲軟。

壟斷阻礙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開放

最終受害的還是民眾,面對上漲的物價壓力,以及投資和利潤全面萎靡後的收入增長預期,他們已經不敢消費了,消費增速也大大減緩。

壟斷阻礙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開放

壟斷的弊端正在各行各業逐漸顯現。最可怕的是,這個時候居然還有人在高喊“中國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這顯然不是蠢就是壞了。目前讓中國經濟難以更進一步活躍的是壟斷,而民營經濟正在貢獻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要是退場了,中國經濟才真正會垮掉。

壟斷阻礙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開放

想要給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活力,下一步就是要破除壟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加強競爭,讓上游行業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更好、更便宜,減少市場扭曲,減少下游企業負擔。這樣才能讓國家經濟發展“活”起來,而不是坐視壟斷耗盡資源卻沒能提供良好的服務,錢卻被食利集團白白佔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