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北鎮蹤涵》:耶律倍隱居醫巫閭山

天顯三年,公元(929年)十二月,耶律倍回上京暫住,耶律德光揹著耶律倍詔派耶律羽之,把東丹國南遷到東平郡(今遼寧的遼陽市)。升東平郡為南京,把原渤海國的靺鞨人遷到東平郡及周圍的地區。東丹王耶律倍根本不知道這一重大變化,而耶律德光根本也沒有徵得耶律倍的同意。皇權壓頂,這一重要措施,並未徵得耶律倍的同意。

耶律倍回到南京,過著受人監視的生活,東丹王及太子之位已經成了虛名。

《遼代北鎮蹤涵》:耶律倍隱居醫巫閭山

耶律德光之所以決策把東丹國遷到東平郡,目地是更好的控制東丹王,他不但把東丹的首府和臣民遷走,而且還放火燒了東丹國的首府建築。

耶律倍感到無可奈何,從此耶律倍過上無助的生活。

耶律德光雖當上了皇帝,但是也很害怕哥哥耶律倍的實力。所以,在耶律倍活動範圍內都安排內線,監視耶律倍的行蹤。

《遼代北鎮蹤涵》:耶律倍隱居醫巫閭山

天顯四年(929),耶律倍多次朝見耶律德光和母后,但每一次得到的都是冷淡的接待。

皇后述律平和皇帝耶律德光為了讓耶律倍徹底放棄做皇帝的想法,公開冊封耶律李胡為壽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明確了皇位繼承人。

耶律倍實在是隱受不了母后與二弟的冷漠之情,為了不讓皇帝耶律德光存有戒心,將妻子和孩子留

在東京(當時稱南京,現在的遼陽)為人質。自己只帶著四十多人來到(遼寧省北鎮市)醫巫閭山最高峰大望海山上修築讀書堂,並從中原購入大量的書籍超過萬卷,成立當時遼代最大的圖書館。耶律倍在這刻苦學習中原文化。冬季大雪封山,不便運送糧食蔬菜,他就把一部分書籍運到觀音閣,(當時的觀音閣叫清安寺),夏季住大望海山,冬季住觀音閣。

《遼代北鎮蹤涵》:耶律倍隱居醫巫閭山

耶律倍在醫巫閭山生活期間,結識了當地行醫大夫的女兒高雲雲(也稱高美人),經過多次交往產生了愛情,並納為妃子,在讀書堂的北側又為高美人修建了行宮,又稱高美人行宮。耶律倍在閭山以狩獵、寫詩、作畫為趣。現在醫巫閭山大觀音閣景區的曠觀亭、望海寺、萬年松、風井、道隱谷、帝王谷景區的觀音洞、藏軍洞都有耶律倍留下的足跡。特別是“道隱谷”大石棚的來歷與耶律倍第五個兒子耶律道隱有著直接關係。

《遼代北鎮蹤涵》:耶律倍隱居醫巫閭山

本文摘自:《遼代北鎮宗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