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居民銀行存款減少了?

BH5477


居民存款的減少,是方方面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家理財觀念的轉變以及房價的居高不下!

  • 互聯網理財越來越受大眾青睞

銀行存款已經越來越不受客戶待見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較低的利率、較長的業務辦理等待時間以及較弱的流動性,讓越來越多的人將存款投資到互聯網理財產品裡面。僅支付寶的零錢增值服務——餘額寶的規模就達到了1.86萬億元,超過國有四大行之一中國銀行個人存款總規模,可想而知傳統銀行在個人攬存領域所面臨的局面是有多麼被動了。

再者,餘額寶僅僅是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其中一款,其他諸如基金、P2P以及股票等互聯網投資方式多不勝數,哪怕只是和餘額寶一樣的寶寶類理財產品就不下二十款,互聯網理財正在逐漸被大眾所接受,銀行存款的市場份額也正在逐漸被蠶食。所以說,銀行居民存款逐年減少是一件可以預見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銀行學會接受並改進自身產品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所在!

  • 住房成本太高導致居民手裡沒有存款

2017年下半年以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相信每一個三四線城市居民都有一個清晰直觀的感受。我有個朋友,去年他銀行裡面的存款達到了150萬,買個我們城市好地段一樓帶院的160平房子不成問題,結果今年只買到了個同樣地段140平的18樓大高層,還得在銀行做一部分的住房按揭貸款,去年沒買房毀的他腸子都青了!大地產商這兩年一直在三四線城市搶地蓋房,美其明曰全覆蓋,真實意圖是什麼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清楚,居民存款買了房、貸了款,哪還有個人存款,都轉換為了地產商的單位存款或者被其繼續用於其他城市拍地蓋房,以最快的速度趕上最後一波地產紅利……

綜上所述,銀行個人存款總規模逐年減少並不是某一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互聯網理財以及房價上漲對其造成的影響最大!


銀行小學生


朋友,我很樂意與你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導致居民銀行存款減少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方面。



近年居民銀行存款確實出現了下滑跡象。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銀行存款增速出現歷史上首次下降,尤其是近年居民儲蓄增速下降幅度較大,已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



目前來看,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互聯網金融催生各種理財投資平臺,而且往往利率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吸走了居民銀行存款。比如餘額寶、財付通等支付平臺和P2P理財平臺等等分流了大量的居民銀行存款。



二是銀行長期負利率政策導致民眾財富縮水,民眾不願將存款存入銀行;儘管目前名義CPI(物價上漲指數)不高,但實際CPI遠高於此,如果存款到銀行就存在自然貶值現象;因為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數量每年在增加,現在M2已高達近170萬億元,市場貨幣流動性嚴重過剩。



三是民生保障措施不健全或水平不高,住房、教育、醫療等消耗了居民鉅額財富,比如一套房子消耗了幾代人的財富積累,一場大病有可能讓一個家庭返貧、教育支出與成本不斷加大等等,都使大量民眾手中多餘的閒錢減少,自然也就使居民銀行存款減少。



四是我國基尼係數不斷加大,社會財富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社會財富正向少數人集中。所謂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20%的人卻擁有80%的社會財富,正是反映這個問題。而且在銀行存款上一直還存在著85%人只擁有15%的存款現象,足見普通居民銀行存款的尷尬局面了。



至於朋友說的樓市消耗居民銀行存款最終都要存入銀行,銀行存款減少有點不理解,是這樣的:居民銀行存款與單位銀行存款是統計上的兩個概念,通常我國銀行機構尤其是央行將企業公司在銀行的存款稱之為公司存款,將民眾儲蓄稱為居民存款或住戶部門存款。



實際上對銀行機構總體存款來說,並沒有減少什麼,只是一個口袋出另一個口袋進的現象,也即居民將存款買房導致居民銀行存款減少,而房地產企業在銀行的存款增加,這就是現在一些國有大型房企財大氣粗、動輒揮金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催生無數“地王”的底氣之所在。



所以,居民銀行存款與房地產企業存款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也就是現在居民存款越來越少而房地產企業存款越來越“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說到這裡,朋友應該基本明白為何樓市消耗居民銀行存款的原因了。有不明瞭之處,我們可再交聊。願事業如意,人生快樂!


財經深思


不知道你從哪裡看來的數據,反正就孔方兄的統計來看,並不支撐說居民存款一定減少。


孔方兄根據央行數據統計,今年4月,居民存款確實是減少了1.34萬億元,這個量是非常大了;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今年2月,居民存款增長高達2.87萬億元,這可能和春節因素有關(很多企業要發年終獎,或者年底結清款項)。


而且,從歷史看,居民存款大幅減少也並不少見。比如2017年10月減少了8098億元,2017年7月份減少了7702億元,2017年4月份又減少了1.23萬億元。具體數據參見下面圖:



2016年1月,居民存款總和為56.1萬元,而2018年5月為68.13萬億元,28個月增長了12萬億元,增幅21.44%;2016年、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4%、9%,如果2018年前5個月按照增長8%來算,則同期居民收入增幅是23%——這和居民存款21.44%的增幅其實是吻合的。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餘額寶以及其他貨幣理財產品對存款有多大影響。目前,餘額寶(包括螞蟻金服另外對接的2支基金產品)總規模是1.8萬億元,而這1.8萬億元,是5年時間積累完成的,和居民存款60多萬億的總量相比,其實規模仍然很小,這更不用說考慮到企業存款,餘額寶的影響更是有限。


包括餘額寶在內的貨幣基金,規模有8萬億,非常可觀。但這些資金又到了哪裡呢?其實很大一部分還是流向銀行系統,比如餘額寶的資產當中,絕大部分是以協議存款的形式放在了銀行,最終的其實還是居民的存款。


房地產對居民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額13萬億元。如果按照三成首付來計算,居民需要交出去的存款是4萬億元,即存款會減少4萬億。


這13萬億的銷售額,至少一半是地價,6.5萬億,2.5萬億是各種稅費(包括開發商的所得稅),2萬億是開發商的成本,開發商的利潤可能有2萬億。(這個算法很粗暴,但應該能大致反映真實情況)


政府收到的9萬億(土地出讓金+稅費),有相當一部分會變成養老金、政府修建的鐵路公路機場橋樑等等,政府的支出,有一部分,比如說,至少4萬億元,會形成各個與政府有關係的人員的收入,他們拿到的收入,會變成居民存款。


還有開發商2萬億元的成本,除了鋼筋水泥這些實物的東西,很大部分給了建築工人、設計人員等等,我們就按照一半,即1萬億元來計算吧。


接下來開發商的2萬億元利潤了,如果按照一半的利潤分紅,那麼開發商的股東們可以拿走1萬億,剩下1萬億作為企業留存資金使用。股東當中,我們算散戶一半吧,那就是拿走5000億元,這些利潤也會變成居民存款。


最終的結果是什麼?雖然購房者少了4萬億元存款,但3成首付撬動了9萬億元的銀行槓桿資金,這9萬億元當中,大概有5.5萬億元還是會變成居民的存款(4萬億+1萬億+0.5萬億)。整個社會的居民存款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


這就是房地產這劑藥很難停下的原因,因為藥效太好了,不但地方政府高興,開發商以及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行業都喜歡。


總結一下:居民存款減少是偶有發生的正常現象,不是趨勢性和常態化的;餘額寶和貨幣基金增長很快,但由於居民存款數量很大,還不構成實質性影響;房地產可能導致買房這部分居民的存款減少,但會導致整個社會存款增加。希望我的回答對於你的理解有所幫助。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長期關注金融信息的朋友最近一定看到這樣一則消息,據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餘額寶規模已突破1.86萬億元,超過了中國第四大銀行中國銀行的1.78萬億元的存款規模。



近年來,國內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異軍突起,吸收了原本屬於銀行的部分資金,也為銀行的攬儲工作加大了難度。

現如今,銀行業整體存款規模遭遇“滑鐵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銀行存款受互聯網金融等非銀行理財產品的過度衝擊;

二、由於同業業務監管加強,主動負債規模受限,銀行對一般性存款的需求增加,比如說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產品。

正如開篇所說,貨幣基金不斷蠶食銀行存款,我們從餘額寶這幾年的迅猛發展可見一斑。截止2018年1月底,中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管理突破12萬億元,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其中貨幣基金成為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增長的重要推手,達到了7.3萬億元,這也是貨幣基金規模首次突破7萬億元整數大關。



餘額寶等貨幣基金的過快增長,相對於國有大行,中小銀行存款下降,拉存款的難度越來越大。換句話說,銀行存款減少其實是向大行集中,而中小型銀行吸收存款難度加大,新增存款分佈也越來越不均。


另外,現在是全民理財的新時代!不像過去老百姓除了銀行存款以外幾乎沒有太多的選擇。而餘額寶在2013年6月的上市,讓越來越多的理財小白們有了更好的理財選擇。其年化收益也遠遠大於銀行存款利息。

最後,那就是面對當前的負利率時代,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很多工薪階層也意識到存款去銀行就是虧本,存的越久虧的越多。在大家普遍面臨高槓杆(房貸、車貸等)的時候,能夠用於消費的資金被擠壓得所剩無幾,如果再去銀行存款那就更不划算了,於是乎,很多人選擇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


東震木


根據央行公佈的金融數據,2018年4月居民存款減少了1.32萬億,而5月增加了0.21萬億,也就是說兩個月加少了1.11萬億。

存款是不會憑空消失的,銀行存款減少的資金必然是會流動到其他地方,那麼都有可能去哪呢?

餘額寶

說流入餘額寶可能會獲得更多人的贊同,但這明顯不符合事實,通過餘額寶投資的6只貨幣基金規模總計才1.86萬億,半年時間增加了兩千億,而銀行存款減少了1.1萬億,數額明顯不符。

順便說一句,這兩天有很多人在熱炒“餘額寶規模超過四大行存款了”“餘額寶是最大的銀行了”,我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些冷知識。第一,餘額寶1.86萬億的數據是最新2018年6月份的,而中行1.79萬億的數據是2017年末的;第二,餘額寶1.86萬億的數據是6只基金總共的,而中行的數據只是個人活期存款,個人定期存款、企業定期存款、企業活期存款均不包括,而其中個人活期存款規模是最小的;第三,在工農中建四大行裡,中行的規模是最小的。


樓市

雖然你說無法理解存款流入樓市,但是確實有這種可能。

隨著去年以來房價的上漲,以及房貸首付比例的提高,肯定會有一部分存款流入樓市。

打個比方說,以前一套房子100萬,首付比例20%,也就是要交20萬首付,而現在房子漲到了200萬,首付比例提高到30%,也就要60萬元的首付,這些錢從哪裡來?一部分要從存款裡來啊。

有人可能會說,那賣房子的人不得了錢存銀行嗎?這可不一定,賣房子的人無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賣自住房,一種是賣投資房,賣自住房的人去哪住?還得買房啊,錢能時剩下多少。賣投資房的人,如果甘於把錢存到銀行,當初就不會投資房產了吧,現在嚐到甜頭,很多人會繼續投資。

以我掌握的信息,至少有一半的人賣了房子會再買房子,真正存到銀行的少之又少。

理財產品

現在無論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雖說我國的儲蓄率依舊是世界第一,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滿足於銀行存款的投資方式,而尋求收益更高的產品,自然會分流存款。


我認為投資,才是存款減少後的主要流向。

我國的儲蓄率,目前還在50%左右,而世界主流水平只在20%-30%,仍然有調整的空間,存款減少,並不奇怪,大勢所趨。


鑫財經


朋友們好!目前銀行上浮利息,大力吸收攬儲,究其原因,首推居民存款減少!據傳目前人均存款僅2萬元!很明確的講,居民存款減少與目前的金融經濟市場狀況息息相關!


下面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影響居民存款增減的主要因素:

第一,首推競爭因素!隨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各類金融產品日益豐富。自然會對傳統的存款市場進行分流。

第二,投資理財意識的增高。錢往高處走,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長期以來的,儲蓄低利息,與人們日益提高的理財意識相碰撞,是許多資金拋棄了傳統存款儲蓄。轉而投向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

第三,傳統金融機構與現代金融企業的博弈!隨時代發展,新生的互聯網理財平臺,提供了更好更多的服務!例如,高收益,高安全,高流動性的開放式基金。7天×24小時服務!無門檻理財,便捷的申購贖回等等,對傳統的銀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衝擊!

第四,與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的變化有關!目前銀行提供的低利率服務,與目前金融市場化有脫節!

第五,心理因素!長期以來,談到銀行存款儲蓄,普遍有一種低利息吃虧的心理。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歷史因素。

第六,對比效應!屬於網絡信息流的發展,存款人對世界利息走勢有較為清晰明瞭的理解和掌握!

第七,其它!例如對某些金融單位信任度降低,對服務不太滿意,居民收入的增長情況,大額消費投資例如購房等,也對存款構成重大影響!

綜上所述,居民存款的大幅減少,由於今後有可能長期存在!是受多種因素和經濟運行狀況影響!但我們也看到銀行採取了一些主動性的措施,例如上浮存款儲蓄利率,開發市場化的新產品提供更靈活的服務等等!也見到了一些效果!

對於存款減少這個問題,不同的朋友會有不同的看法,歡迎把您的看觀點和經驗和朋友們分享,共享多贏!


理財迦


根據報道:“從居民儲蓄增速來看,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增速值仍然為正,說明總額仍然是增長的,只不過增長的速度放緩了。2018年有可能會出現一個臨界點,總額開始下降。

在說明增速降低之前,先要對居民銀行存款有個概念,居民存款是指老百姓個人存款,單位存款不在居民存款之列,因此,老百姓買房的錢從銀行取出,通過房產商存入銀行後就不是居民存款了。同樣,大家購買餘額寶,餘額寶又把錢存到銀行,也不算居民存款。

居民存款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也就很清楚了,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1、老百姓的理財意識增強,出現資金搬家。

以前普通百姓能接觸的理財方式就是存款和國債,但是,現在各類互聯網理財風生水起,據統計,餘額寶已經達到1.86萬億,全部貨幣基金總額已經達到8萬億,P2P也達到1.6萬億,信託、銀行理財產品、股票、期貨黃金等也不在小數。

因此,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並沒有減少,只是資金搬家了,從單一銀行存款變得更加多元化,人民理財意識覺醒了。

2、房地產升值,老百姓資金投向房產。

眾所周知,近期長得最快的就是房價,北上廣深自不必說,四五線城市房價都已經過萬了。如果說老百姓可支配收入跟不上GDP,GDP跟不上M2,M2直接跟不上房價啊!因此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大部分流向了房地產,銀行存款自然會被分流了。

樓市對銀行存款的影響不容小覷,是最大的吸金器。但是樓市資金大多利用了貸款,甚至有多級槓桿,風險高但居民存款關係不大。

總結

目前我國GDP不斷增長,貨幣發行速度也沒有放緩的情況下,社會整體資金量仍然是上升的,銀行存款也是增加的,只不過居民存款增速放緩,今後也有可能出現減少的情況,只要GDP是增長的,居民存款減少是件好事,說明老百姓投資渠道多了,居民理財意識增強了!

關注理財,請關注天涯孤行者!


天涯孤行者


居民的存款並未減少

根據銀監會公佈的監測數據,截止2017年12月末,中國本外幣存款餘額169.27萬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164.1萬億元,同比增加13.51萬億元,增速8.8%。

其中,住戶存款(也就是居民存款)增加4.6萬億元,達到64.3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09萬億元,達到57.1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6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23萬億元。

所以我國居民的存款並未出現下降?不知道你這個數據從何而來?

增速在下降

2017年全年我國的住戶存款增加4.6萬億元,而2016年住戶存款增加5.16萬億元,也就是說居民的存款增長幅度是在下降的。根據銀監會公佈的歷史數據:我國居民儲蓄增速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所以你這個題目表述為居民存款的增速一直在下降會更加準確一點。目前居民存款的增速值仍然為正,說明總額仍然是增長的,只不過增長的速度放緩了,或許再過幾年才會出現負值。

是什麼原因導致增速下降

1、互聯網金融的興起

互聯網金融,包括餘額寶、零錢通這些貨幣基金還有P2P這類網絡理財以及保險業的蓬勃發展,使得不少居民的資金流向互聯網理財及保險市場。

比如餘額寶目前規模達到1.8萬億元,已超過中國銀行的活期存款總額,雖然這類資金有大部分(以餘額寶為例,60%左右)仍然會迴流到銀行存款中,但以貨幣基金的名義存入和以居民個人存入記賬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計入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款;一個是計入居民存款,正式因為這樣,所以居民的儲蓄存款增速才會出現下降。

2、房地產市場火爆

最近幾年火爆的房地產市場,使得大額的居民存款湧向房地產企業,開發商收到款項後,部分資金髮放給員工作為工資(仍轉為居民存款)、部分給政府納稅及繳納土地出讓金(轉為財政性存款)、部分支付給工程商(轉為企業存款)、部分自己的利潤(放在銀行則轉為企業存款、用於購買理財或者債券等,則不計入存款)。上述原因,也導致了居民儲蓄存款的增速的減少。

3、居民消費的增長

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2017年年均增長11.3%,實際增速比同期GDP增速快3.2個百分點。國民收入中儲蓄和消費總和是收入,如果總收入不變,消費增加了,那儲蓄必然減少。其實看一下天貓雙11,每年的銷售額,就知道我們的居民消費有多恐怖。

總結

社會上的資金並不會消失,包括你所說的樓市資金,只是資金從居民流向企業後,企業如果存入銀行,則統計的就非居民儲蓄存款了;如果企業用於在二級市場投資債券或者購買理財,則整個銀行的存款就減少了。

而從央行發佈的2018年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增存款5352億元,從存款結構看,當月新增存款主要來自企業部門,住戶存款則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也驗證了這點,社會資金從居民的存款轉移至企業存款。

但為什麼最近幾年,我國居民的總儲蓄存款還在緩慢增加呢?因為經濟是發展的,社會的總財富在不斷的增加,只要居民增加的財富多於其支出的資金,那麼銀行的居民存款仍然會在增加。


鯉行者


當前,銀行存款減少是經濟時期的一種正常反映,不值得大驚小怪,也不必過於渲染。不過,存款減少對商業銀行信貸擴張能力確實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存款減少,直接制約了銀行業務擴張和效益能力,而且存款下降對應的就是攬存壓力的上升。不過,當前存款下降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房地產調控。始於2016年的全國性的房地產調控和,對儲蓄有著很大的影。在各種政策的直接影響下,首付比例提高、全款買房的情況增多之後,對應而來的就是儲蓄的消耗。尤其是2018年以來,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首付比例以及貸款利率的上漲,直接消耗了居民儲蓄。在過去一段時間,儘管企業和政府按照"去槓桿"的要求在降低負債比例。然而居民確實在加槓桿,再這樣的背景下,居民整體儲蓄下降是在正常不過的現象。

2.互聯網金融發展。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給居民存款提供了更好地去處,互聯網金相比較於傳統金融機構,有著豐富的金融產品,對投資者更加具有吸引力。這引發了銀行存款的的流失,而且是不可逆的趨勢性的!

3.存款利率上限的存在,對於銀行攬儲是非常不利的因素。相對於第三方理財、信託、互聯網金融等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銀行理財收益率低了很多很多,它們並不在一個起點上競爭。


老王的茶館


居民銀行存款減少主要是樓市吸金,跟餘額寶沒什麼關係,因為餘額寶等貨幣性基金還是迴流到了銀行,是居民存款的一部分,只是過了一道手。為什麼樓市把錢吸走了呢?很簡單,你買了房,全款買了存款當然減少了,付了首付還貸也同樣是存款減少同時負債增加了,所以對於老百姓來說肯定是銀行存款減少了。

我估計你說的是對於銀行來說,為什麼居民存款減少,因為你全款買房,取出了存款當然會減少。如果你付了首付還貸,是把房子抵押給銀行貸的款,你的首付拿出去本來存款就減少了,貸款的那部分實際上是銀行幫你提前付了,你再慢慢還本息給銀行,實際上買房款還是你付了,有人說開發商拿到錢還貸款給銀行了啊,實際上開發商拿到錢後還的是它自己之前貸的款,與你的這個不同。所以樓市吸金,銀行的居民存款是減少的,這幾年的統計數據已經顯示出來了,房價若持續上漲,金融風險將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