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父母們,快救救自己吧!

孩子出生的時候

孩子開始上學的時候

孩子準備考試的時候

孩子找工作的時候

孩子找對象的時候

孩子生娃的時候

……

孩子的一生中

中國的父母沒有一刻停止焦慮

我們的眼睛永遠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

不斷的比較,帶來的只有焦慮

中國人最頭疼的詞“焦慮”。

有為中年而焦慮,有為事業焦慮,還有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

一群父母為孩子的作業焦慮,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焦慮……

為了輔導孩子的作業,媽媽們都變作張牙舞爪的惡魔。她們暴跳如雷,她們氣急敗壞,她們雞飛狗跳,她們當中有的甚至氣出了心肌梗塞。

一個孩子的作業而已,至於這樣嗎?孩子的智力有如此不堪嗎?為什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會這樣焦躁呢?

這些焦慮的情緒如烏雲蓋頂,時刻醞釀著,隨時會爆發。它像是瘟疫,蔓延到了每個父母身上。

做父母的我們,為什麼總這麼焦慮呢?

焦慮的父母們,快救救自己吧!

1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雖然如此,但中國父母依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

我們害怕孩子長得沒有別人家孩子高,成績沒有別人家孩子好,才藝沒有別人家孩子多……會輸,會落後。

於是把這種壓力強加到孩子身上,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也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能夠承受那份重量。

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父母焦慮,實際上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輸。

焦慮的父母們,快救救自己吧!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和對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花費大把錢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不惜代價送孩子上好學校,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強迫孩子去按照父母的意願做某件事時,還不忘對孩子苦口婆心地說上一句:“我是為了你好!”

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我們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想讓孩子幫我們圓夢;

我們小時侯成績不如別人,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沒過上安穩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

正是這種焦慮,讓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於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

焦慮的父母們,快救救自己吧!

2

今年暑假,一篇《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在家長們的朋友圈熱傳。

文中媽媽給女兒制定的暑期計劃表包括11個興趣班:語文3個、數學3個、英語1個、科學1個、編程1個、書法1個,以及游泳1個,還有一個國學夏令營,一個國際夏令營。從期末考試結束,一直持續到開學,滿滿當當。

從月薪不夠,到半年工資也不夠,暑假給孩子燒錢,說是無底洞也不為過了。

其實逼瘋家長的不是攀比,是不明所以的“高級”。

焦慮的父母們,快救救自己吧!

以國外遊學為例,已經呈現出越來越低齡化的狀況。

但問題是,對於兒童,別說是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就連安全都是未知數。

而提供這類“國外理念、高級知識”培訓、遊學機構們也樂意宣揚這種貴族教育的秩序,樂意讓花著真金白銀的父母們覺得錢到位了,就是能換來值得的回報。

寧可“燒錢”也要按照所謂成功人士、社會精英的標準打造孩子,燒著了的是家長們“望子成龍”的焦慮。

於是才有那樣的哀嘆,“月薪三萬撐不起暑假”。

焦慮的父母們,快救救自己吧!

我們焦慮,應想辦法消解焦慮,而不是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那怎麼消解焦慮?

心理學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理論,叫重定向理論,該理論告訴我們越關注越容易焦慮。

因此更好的方式就是用新的刺激改變原有的注意方向。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父母可以嘗試以下三種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一、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轉移注意力

女人沒結婚時,是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婚後,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就把自己丟了。

男人婚後照樣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焦慮感強的多是母親。無論父親母親,一旦注意力集中孩子身上而沒有自己,問題就會出現。

所以,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沒有自己就越焦慮。

這時,應強迫每個星期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可以跳個舞,畫個畫或插個花。努力找回自己的興趣,帶著愉悅的心情去享受它們。

實在沒有興趣的,就報個學習班。

烘焙、書法、瑜伽等,挑自己感興趣的學。關注、關愛自己越多,就越能氣定神閒面對孩子與家庭。

二、堅持運動與旅行

運動使人年輕。每個星期定個時間段運動。可以約上愛人或知己走步或跑步,或者花上健身房,花了錢可以促使自己堅持運動。

每年有一到兩次的長途外出旅行,每兩三個月應安排一兩次的短途遊玩,看看花,摘摘果。

約上三五知己,賞賞景,散散心,談談心。

千萬別以要照顧孩子為沒空的理由來拒絕這些事,孩子沒你照看幾天,家庭照樣轉,世界依舊美好。

三、要擁有能談心的知己

這條建議專門是給做母親的女人的。女人是善於傾訴的生物。所以傾訴也是轉移注意力的途徑之一

有煩惱了,約上知己好友,開吐槽大會,把焦慮、煩惱倒一倒,這樣能清一下情緒毒素,讓情緒平和。

方法總比問題多。改變的關鍵是愛自己。一個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去愛孩子

與此同時,我們父母也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指導孩子,引導孩子,為孩子的人生作出更科學的規劃。

希望我們都能愉快地跟焦慮說:“滾蛋吧,焦慮。”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