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新县|青年将领肖永智

在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里,有一座用水泥和沙石砌成的半圆形坟墓。墓前竖一石碑,上面雕刻着7个宋体大字:“肖永智烈士之墓”。每年清明时节,当地人民到这里为烈士扫墓,敬献花圈,寄托哀思,缅怀英雄。

肖永智,1915年生于今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肖湾村(该乡、村原属湖北省黄安县)。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苏维埃通信员、红十师师部通信员、师少共团委书记、宣传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八路军新八旅政委、冀南七分区司令员等职。由于他久战沙场,战绩显赫,曾被称之为“勇敢善战的青年将领”。1943年10月,肖永智在山东省清平县陈宫营遭遇战中,身中数弹,光荣牺牲,时年28岁。

肖永智出生于农民家庭。清贫的家境、艰难的岁月磨炼了他的筋骨和意志。7岁在本村私塾念书,学习勤奋。1926年夏天,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箭厂河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小学。从此,他学习更加勤奋,不管白天夜晚,总是刻苦攻读,立志“做一个有头脑有学问的人”。结果各门功课成绩名列前茅。学校老师经常夸奖:“永智这孩子天赋好,肯用功,将来必有成就。”

肖永智学业精,擅长文艺和体育,而且还能写作、弹唱。每逢传统佳节,学校组织文艺演出,他化装登台表演,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表演逼真,很受观众欢迎。少年时代的肖永智就有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在学校,他喜欢和穷苦的同学接近,而对那些穿戴时髦、神气十足的纨绔子弟,从来不屑一顾,有时还朝他们背后吐唾沫。有一次,放学路上,他看见几个恶少对一个穷人家女孩动手动脚,言语下流,他冲上前去给每个恶少一拳,喝斥道:“往后再欺负她,拧掉你们的脑袋。”那几个恶少知道肖永智跟父亲学得几手武艺,不敢还击,哭叫着逃走了。自这以后,学校富家子弟再也不敢在穷人孩子面前耍威风了。

1926年秋,革命烈火蔓延到箭厂河地区。肖永智的父母在鄂豫皖边区领导人吴焕先、曹学楷同志的串连和发动下,秘密加入农民协会。吴焕先经常到肖家,给永智的父母讲革命形势,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描绘革命胜利后人民当家作主的甜美生活。年幼的肖永智听到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语暗暗发誓,长大后也跟吴叔叔一样干革命。一天夜晚,吴焕先又来到肖家,谈到高兴的时候,他突然问起肖永智到哪去了?永智的父母告诉他:“早就安顿他睡了。他年幼,嘴不严,大人的事不能让他知道。”谁知话音刚落,肖永智蓦地撩开门帘,伸出半个脑袋,翘着小嘴说:“别看不起人,为啥不让我知道?这事老师早跟我们讲了。”

吴焕先看到这孩子聪明活泼,心里非常喜欢,便用手把永智拉过来,搂在怀里,半开玩笑地说:“你小子偷听秘密,要治罪。”笑声过后问道:“你既然知道了,该怎么办呢?”肖永智马上回答:“不告诉别人,把嘴巴闭严。”

听了孩子的话,吴焕先欣喜地对老肖夫妇说:“往后再不用对永智保密了。加劲培养,是棵好苗苗。”此后,吴焕先每次到肖家来,机智的永智不用大人吩咐,总是悄悄地坐在门外,怀抱一只小花猫,主动担任放哨任务。

鄂豫皖边区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由秘密活动变为公开化。肖永智在父母启发教育下,思想进步很快,积极参加了儿童团。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就和儿童团员们一起扛着红缨枪,唱着“天下农友要翻身,自己当家作主人。一切权利归农会,共产党是咱们领路人。”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山口、村头,替红军站岗、放哨。对于行迹可疑的陌生人,就拉着到村苏维埃见“大人”,警惕性可高啦。一天,吴焕先正在肖永智家召开赤卫队负责人会议。快吃午饭时,有一个中午男人鬼鬼祟祟地想往村子里溜。藏在树林内放哨的肖永智发现了,赶忙追上去问道:

“你找谁?干什么的?”

“不,不找谁,我是收购皮货的。”

“有路条吗?拿出来瞧瞧!”

“有,有……”那人在口袋里摸了半天,也没有掏出路条。机智的肖永智就不再追问,反而缓和地说:“没带路条拉倒,反正你也不会是坏人。我家有几张羊皮,卖给你,多给点钱行吗?”

“好说,好说。”

那人说着就跟永智往村里走,快到家门口时,永智大声喊道:“娘,我领来个收皮货的,快把那几张羊皮卖给他吧!”

吴焕先和参加会议的人一听,马上做好了准备。那人刚刚迈进门槛,就被捉拿起来。经审问,这人乃是地方反动武装头子方晓亭派来的密探。事后,吴焕先爱抚地摸着肖永智的头说:“这小子做事还挺有板眼哩!”

1930年2月,黄安县苏维埃成立,吴焕先推荐肖永智当了县苏维埃通信员。有一次,永智去白区给地下党组织送一封急信,正急急忙忙地走着,不料迎面遇上几个保丁,想躲已来不及。他急中生智,假装跌个跟头,顺势把信塞进路边草丛里,然后爬起来照旧朝前走。那几个保丁喝住他,浑身上下进行搜索。永智一点也不惊慌,故意唠唠叼叨地说:“老总,我是个穷要饭伢子,哪里有钱呀!”保丁们看他穿得破破烂烂,就骂骂咧咧地将他推开,往前走了。永智赶紧回头找到信件,装进内衣口袋,及时送到白区联系人手里。这事传开后,县里领导都称他“机智勇敢的红小鬼。”

1931年4月,鄂豫皖边区特委决定扩编红军,年满16岁的肖永智想: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夜晚,他把自己要求参加红军的想法告诉了县委张书记,请求帮助解决。美好的愿望终成现实,永智的请求被批准了。他戴上崭新的军帽,真的成了一个红军战士,并被分配到军部当通信员。1931年6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商城南部长竹园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因永智机智勇敢,办事果断,军首长把他调到红十师作宣传委员兼少共团委书记。

肖永智经常和战士讲形势,谈理想,发现战士有困难,就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有个战士因参加红军,致使父母被匪军杀害,心情很沉重。肖永智有空就找他谈心,耐心开导,鼓励他英勇战斗,杀敌报仇。后来这个战士精神振作起来,打仗十分勇敢。由于肖永智政治工作做得好,受到全师指战员的夸奖。1932年5月,肖永智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他被提升为红四军第十师宣传科长。

就在这月下旬的一天夜晚,乌云笼罩,细雨蒙蒙,大地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忽然,一名侦察员回来报告:约有一个营敌军,向我革命根据地箭厂河一带逼进。肖永智奉命率领一个加强连,冒雨出征杀敌。他依据地形将兵力部署在敌军必经之路的两侧,自己带领20名战士,迅速切入敌后,堵住敌军退路。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时,肖永智的信号枪响了,顿时全连红军齐开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响成一片。毫无防备的敌人遭此突然夹击,前推后拥乱作一团,有的被当场击毙,有的举手缴枪,只有一小部分侥幸逃掉。这次战斗速战速决,干净利索,前后不过一个半小时。

1932年7月,国民党调遣重兵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在大兵压境的时刻,张国焘惊慌失措,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根据地,向川陕转移。肖永智得知这个消息感到惆怅不安。他思想不通:难道辛辛苦苦开创的根据地就这样把它抛弃?他找一些知己同志交换思想,有的回避,有的不搭腔,而永智却直接了当地谈出自己的看法:“撤离大别山,西进川陕,这不是良策,是失策。”这话被张国焘知道了狠狠“克”了他一顿,还派人背地监视他。肖永智深知个人处境危险,但为整个部队的生死存亡,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见解:“不管怎么说,在敌人面前逃跑不是良策。”

“围剿”之敌见我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气焰越发嚣张,一面血洗苏区,残杀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一面集中大批兵力,追击我军主力。为掩护部队移转,肖永智主动请求调到警备部队任职,他要亲自带领战士阻击敌人。

这天夜晚,我主力部队在皖西一个小山村宿营,天还不亮,敌人一个先遣师闻讯追来,立刻和我警备部队交上火。永智组织一个营的兵力猛击敌人,他自己率领百余名战士悄悄撤出火线,找到干柴枯草,每人一把,浸透梓油,点燃后由西往南“推磨”式前进。敌军发现这一情况,误以为我主力部队向南运动,于是无心恋战,马上向南追去。

肖永智见敌上钩,带领战士们加速南进,并鸣枪示意正面抗敌的那营警备部队趁机西撤,追赶主力。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牵着敌人鼻子向南拉了20多华里,为掩护我主力部队转移争得了时间。

东方已经发白,晨曦辉映山林。肖永智从容带着百余名战士掉头西向,追赶主力部队去了。直到这时,敌人才知中计。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8月,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一、四方面军分作左右两路继续北上,开辟陕甘革命根据地。肖永智对中央决策十分拥护,脸上时常现出笑容。一、四方面军混合改编后,肖永智被任命为右路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

右路军到达川西阿坝时,张国焘野心勃勃,大搞分裂主义,竟背着右路军总指挥朱德,私自密电陈昌浩,命他率兵追击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所率领的左路军一、二、三团。在这危急关头,红四军副军长许世友和政委王建安挺身而出,勇战逆流。肖永智冒着生命危险,坚定不移地站在正确路线一边,避免了一场红军打红军的流血事件,制止了张国焘的分裂行为。

芦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肖永智奉命重上战场,奔赴抗日战争第一线。1937年8月,肖永智被任命为一二九师七七二团政委,跟随刘伯承、徐向前同志翻越太行山,跨越京汉线,顺利进入鲁西南地区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1939年秋天,华北地区阴雨连绵,部队行进困难。一天夜晚,部队宿营在野猪岭的一个山村里,突然遭到日冠包围。肖永智沉着冷静,毫不惊慌,从村子里找来一些火药和鞭炮,装进几个汽油桶里,点火之后砰啪爆响。肖永智布置十几名战士在村西佯装突围,吸引敌人主力,然后集中全团火力攻打一处,胜利突出重围。战后一些干部和战士夸赞肖永智用兵如神,他却说:“和魔鬼打交道,就要多长个心眼。两强相遇勇者胜嘛!”部队突围后,很快转移到馆陶县境。肖永智率部迂回穿插,勇战日寇,不久就在这里开辟了方圆百余里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夏季,党中央作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行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肖永智奉命率部奔赴冀南三分区,和先遣纵队、八路军七七二团合编为一二九师新八旅,由肖永智担任旅政委。

整编后的新八旅,成分比较复杂,干部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小矛盾。有一天,部队住在一个村子里,有个瓜农见到新八旅的战士路过瓜园不吃瓜,十分感动。他特意挑了一个沙瓤大西瓜送到部队表示心意。全旅战士几百人,一个西瓜怎么吃?肖永智沉思一会儿,叫警卫员请来部下几名战士当代表来旅部作客。他先把圆圆的大西瓜送到一个战士面前,笑着说:“请吃瓜。”这个战士笑了笑递给另一个战士。手捧大西瓜的战士站起来说:“政委,瓜不切开怎么吃呀!”肖永智哈哈大笑道:“对了,对了。整瓜难吃,切开就容易吃了。”那几个战士吃着切开的西瓜,茅塞顿开,都说:“政委,过去我们做了一些不利于团结的事,今后一定改,要亲密团结,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肖永智做政治工作不搞空头说教,善于把革命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故事化,尤其注重用实际行动感化战士。一天夜晚,新八旅偷渡敌人据点侧面的一条大河。渡口没有船,又不知河水深浅,敌人还不时朝河边开枪,进行“火力侦察”。这时,部队有些混乱,肖永智立即命令往后传:“肃静,沉着,待命。”自己一甩衣服,亲自跳河试探水情。然后命令先遣纵队和攻克纵队先渡河,他去指挥着合编前自己所率部队的战士压在最后。渡河成功了,新八旅从此更加团结。

1943年春,抗日战争进入新的阶段。为了配合战略反攻,冀南党委命肖永智带领一部分干部、战士奔赴卫河以东,开辟临(清)、馆(陶)、堂(邑)根据地。他带队到达目的地立即深入乡村,出入农家,展开了紧张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同年7月,在冀南成立七分区,肖永智担任分区司令员。

金秋十月,银棉白,金谷黄,敌后根据地一派丰收景象。一天中午,肖永智带着两名同志串乡部署护秋措施,行至清平县陈宫营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山东保安二十二旅的袭击。他们当即伏地还击,英勇奋战。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过大,肖永智等3名同志先后壮烈牺牲。

肖永智为国捐躯的噩耗传开,冀南党政军民悲痛欲绝,同声哀悼。一位和肖永智并肩战斗多年的老战友,挥泪写下一首《悼永智》小诗寄托哀思:“戎马沙场十三秋,铁蹄踏遍半神州。英勇善战一将领,功勋卓著仍黑头。今日含笑为雄鬼,九泉之下亦风流。”

红色新县|青年将领肖永智

肖永智的家乡箭厂河乡油榨村,被誉为“中原将军第一村”

文:金 锦

来自:新县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红色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