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要以道爲宗,以德爲旨,以和爲本!

爭,要以道為宗,以德為旨,以和為本!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道德經》通本〇八章)

爭,要以道為宗,以德為旨,以和為本!

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爭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篇》)

如今,以群聊的方式論道已成為許多網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諸如微信、QQ等聊天工具方便網友交流信息,可以學習,可以娛樂。然而,網友論道,常輕易發生爭執而傷和氣!這就引出何為爭,為何爭,該不該爭,該怎麼爭,等話題!貧道觀之,想到日常生活也何嘗離開一個爭字,於是感慨頗多,今略述一二,請各位道友指正!

網友群裡之爭,無非就是希望別人贊同或者至少不反對自己的觀點,又或是希望別人改變他的觀點,以合自己的觀點,再就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其實,天雖無二道,聖亦無二心,然而眾人因心性思維、生活經歷不盡相同,對生活對道的感悟也就難得統一了!所以我們沒有必要也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退一步說,強加也加不了,那等於火上澆油,反而燒燃了自家清靜心!至於是非對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自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也就該適可而止了,何必勞心傷神去證明。而且是非對錯往往都是相對而言,在我為是,在他為非,又怎好證明呢!正如南華真人說,“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南華真經·齊物論》)。

另外,我們站在那些好爭之人的角度想一想,其實他們大部分人好爭不為名利,不為食色,只是心理寂寞,心靈孤獨,或極度不自信,故而迫切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以安慰內心的空虛與增強自信!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更應該諒解包容,即使不贊同他的觀點,也只須點到為止,至於他如何選擇我們不可也不能干涉!

誠然,觀點不一,難以保證不爭!不爭,意味著要麼大家都已得道成聖,要麼都已心死如灰!所以為了交流共進,應該去爭。倘若中華沒有春秋戰國之百家爭鳴,哪有千年輝煌文化!問題的關鍵是該如何爭?孔子說,“君子無所爭”,一定要爭,那麼爭之時先敬個禮,握握手,爭完了一起喝杯小酒,這就是君子之爭啊!所以我認為我們一定要爭,就應該做到君子之爭!爭的時候可以面紅耳赤,可以拍案驚浪,但是不應該有譏毀、諷刺、辱罵等人身攻擊性的語言。所謂法從心起,相由心生,你口中吐出這樣的語言,別人就知道你肚子裡裝的是什麼水。蘇東坡笑佛印是牛糞的傳說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爭完了莫論輸贏,君不見是非成敗轉頭空!大家把酒盡餘歡,曲終人散,餘音繞樑,豈不美哉!

爭,要以道為宗,以德為旨,以和為本!


當然,爭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得有所爭!說白了就是肚子裡要有墨水!老北京有句話兒叫“沒個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也就是說沒有兩把刷子,你不要亂刷屏啊!所以我們討論,尤其是想要表明自己的觀點,一定要先坐過冷板凳,熟悉相關知識,有所成就,否則就應該虛心請教,而不是妄下斷論,以致群起而攻之!

然而,道祖老子說“上善”(《道德經》通本〇八章)者“如水”一般,善於助人而不爭,所以“幾”近於道!這是不是矛盾了呢?非也!老子也說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道德經》通本四八章)。為學就是做學問積累知識的過程,這個階段我們要不斷增長見識,也就要去爭去問去論;為道是體悟化通的過程,也就是把向外學來的東西內化,這就是要閉關釀酒了!這是對自己而言,對別人而言,上善之人也即有道之人,不會強行要求於人,他尊重別人,三言兩語點化於人,可化之人受點化,自然感激歸往,不可化之人隨緣去留,又何須一爭!老子還說,聖人“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通本二二章)。你若真有道,向道之人自然皈依,至於無心向道之人,反而避之不及!

總而言之,爭還是不爭,都應道法自然,以道為宗,以德為旨,以和為本!貧道希望與天下道友共勉,同證太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