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名人来自湖南湘乡,你知道吗?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千年老书院的楹联上写下了,楚才在历史上的辉煌。在楚南潇湘,又以湘乡为盛。三国蜀汉后期的蒋琬、南宋状元王容等等成千上万的湘乡人逐步走向各个时代的主流、历史的锋口。除了知名的陈赓、谭政两位共和国大将,十七届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以外,还有哪些是从这个古称龙城的地方走出来的?其中这四位,你了解吗?

易华 (1294~1377),字闻远,湘乡州唐甲湾(今湘乡市潭市潭台村箭楼湾)人。南方红巾军领袖,湖广参政。元朝末年,易华以乌石寨为点与周围建立乌石、白石、青山、营盘、珍珠等48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北方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南方爆发了徐寿辉起义,紧接着,布王三孟海马起义于湘汉,芝麻李起义于丰沛,郭子兴起义于豫州,还有李二、彭大、彭均用起义于徐州,方国珍起义于海上,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义军,成为深为郭子兴赏织的一个将领。少怀大志又才兼文武的易华也率乡民起义,成为湘中农民起义军的中坚并很快发展到长沙、衡阳、永丰、宝庆等七州县四十八寨,臣服于汉王陈友谅。

这四位名人来自湖南湘乡,你知道吗?

至正二十四年吴汉大战。陈友谅子陈理据守在武昌,朱元璋督师围攻。陈部守将阳从政飞檄至湘乡州取粮,易华代输米十万八千石。陈理部得易华助粮,又固守了数月。后朱元璋击败陈理,得陈理粮册,降将阳从政报告朱元璋说湘乡州曾助陈部粮米十万八千石,朱元璋大怒,就以易华助粮之数征纳湘乡州的粮赋,并按数改征银两,强令永为照纳,这样湘乡州的田赋较宋元时的三万三千石增加了六万余石。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山枣镇城江村人,晚清著名将领,新疆首任巡抚。其父刘厚荣参加湘军,在岳州(今岳阳)被太平军击毙。“子报父仇”的刘锦棠15岁时投入刘厚荣生前所部。此后随其叔父刘松山转战于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积功至道员,成为老湘军中后起的年青将领。

这四位名人来自湖南湘乡,你知道吗?

1875年,清廷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帅从兰州移驻肃州,运筹帷幄,指挥入疆作战。左宗棠上书清廷,夸赞刘锦棠“英锐果敏、才气无双、志虑忠纯”,推荐他总理行营事务,朝廷照准。年仅31岁的刘锦棠实际上成为收复新疆的前敌总指挥,不仅手下的老湘军,新疆其他各路官军都受其节制。1883年清廷批准新疆正式建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迪化,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巡抚。

黄公略(1898—1931),湖南省湘乡市中沙镇桂花乡朝阳村人,是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公略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2009年,黄公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这四位名人来自湖南湘乡,你知道吗?

李卓然(1899—1989),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宣部副部长,湖南湘乡市山枣镇洪塘村人,早年参加了五四时期学生活动;1920年同周恩来等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后在苏联学习;1930年春回国,派往中央苏区工作,参加了第2—5次反围剿斗争;长征途中参加了遵义会议;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建国后担任政治宣传工作;“文革”中受到迫害,后恢复名誉;1989年11月9日在北京病逝。

“李卓然”这个名字,现在许多人并不熟悉,但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这个名字却曾声名赫赫。他和周恩来、邓小平一起留学欧洲,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他参加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他曾在红四方面军抵制张国焘的分裂路线,浴血奋战河西走廊,并临危受命率领西路军余部突围。

这四位名人来自湖南湘乡,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