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的两封公开信说起


从滴滴的两封公开信说起


2018年5月5日晚上,郑州空姐李明珠在执行完航班后,通过滴滴叫了⼀辆车,夜里11点50多分出门乘坐滴滴。结果在路上惨遭司机杀害。三个月之后,8月24日,温州乐清,⼀一名20岁的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过程中被司机杀害。两次恶性事件之后,滴滴均发布了公开回应,第⼀次是以公司声明的名义,第二次是以程维和柳青道歉信的名义。以下为两封公开回应的全文。

2018年5月10日,滴滴发布声明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向其家人道歉并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以下为滴滴声明全文:

对于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在这样的悲剧面前,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们沉痛的自责。我们真诚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滴滴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目前案件正在侦破过程中。请李女士的家人以及公众放心,滴滴将尽最大努力协助警方尽快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还李女士和家人一个公道。

再次向乘客家人以及公众道歉。我们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018年5月10日


滴滴出行


2018年8月28日晚8点半,在温州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发生4天后,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总裁柳青发表道歉信,向受害者、受害者家属道歉并承诺,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以下为道歉信全文:

郑重道歉


过去几天,我们的内心再一次陷入了无比的沉痛和煎熬。仅仅三个多月,在平台进行安全整改的过程中,悲剧再一次发生,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我们非常悲痛和自责。尽管在逝去的生命面前,一切的言语都苍白无力,我们还是要郑重地向受害者,向受害者家属,向所有人道歉。对不起,我们辜负了大家。

六年前出发的时候,我们坚定地认为可以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但经历的悲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缺乏敬畏之心的。因为我们的无知自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我们知道,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很多同事开始动摇,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做正确的事,全公司开始深刻检视甚至质疑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大家陷入了自我审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在这悲伤的时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带领团队去面对痛苦,承担责任,争分夺秒尽所有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让初心回归,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份哀思。

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团队反复梳理了案件的每个细节,并且深刻反思了背后的原因和管理问题,将在以下方面落实行动:

1. 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

2. 安全产品整体功能升级,优化紧急求助、行程分享等功能。对于人身安全的客服投诉问题,我们会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给到警方;

3. 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4. 与公安部门深入共建用户安全保护机制,高效响应各地公安部门的依法调证需求,并且启动测试已开发完成的警方自助查询系统。

虽然安全工作永无止境,虽然我们很难完全杜绝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平台做出不法之事,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平台上的乘客和司机,让网约车行业的犯罪率持续降低,配合警方将所有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恳请社会各界对我们进行监督和批评,时刻鞭策我们。

在逝去的生命面前,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再次向所有人郑重道歉。

程维 柳青


2018年8月28日


两封公开信,前者是典型的官方声明,而后者则看到了悔过的内疚和具体的整改行动。不可否认,滴滴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捷,也为出租车行业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空载等贡献。但是滴滴顺风车业务在短短三个月之内连续两次发生恶性事件,在这个方面滴滴平台责无旁贷!

从程维和柳青的道歉信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来自公司创始人和总裁的诚恳之意,但是我们依然要问为什么在乐清女孩遇害的4天之后才发出这封道歉信,为什么发出道歉信的滴滴官网不允许留言只允许点赞?滴滴一路狂奔的背后,到底它的初心是什么?本着这个疑惑,笔者查询了滴滴的官网。在滴滴的官网上,公司的愿景是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级科技公司。

在这个愿景里面没有看到乘客的身影。同时官网上关于滴滴价值观的描述是六条,分部是创造用户价值、数据驱动、合作共赢、正直、成长、多元。在这六条价值观里,只有第一条是关于用户的。在这一条的解读中,滴滴提到了三点:第一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是滴滴存在的理理由;第二是持续创新、不进则退;第三才是安全第一、体验第二、效率第三。那么,在价值观的解读背后,安全第一、体验第二、效率第三又是如何转化成滴滴人的日常行为?又是如何指导滴滴的业务发展呢?就在温州滴滴遇害女生出殡前夕,滴滴公司派了两位小年轻前来慰问,带着两盒礼品,一盒是牛奶。再次引来公众对滴滴公司的诚意和重视程度一片质疑。滴滴出行这次错得不轻,道歉信也发了,但,你会选择接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