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活」黨芳霞:悠悠歲月慈母情

黨芳霞,洛川縣東關小學教師,執著於三尺講臺,閒暇時抒情寫意。

「师生活」党芳霞:悠悠岁月慈母情
「师生活」党芳霞:悠悠岁月慈母情

漂亮誘人的水果大蛋糕,擺放在色香味俱全的農家飯菜中間。當桃紅色的荷花徐徐綻放時,喜慶的生日蠟燭燈亮了,歡快的生日歌響起來了。頭戴生日王冠的母親笑容滿面,在舅母和姨媽們的陪伴下,用力吹滅了蠟燭,許下了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心願,在一片掌聲和歡呼聲中,她便心滿意足地享受起舌尖上的美味來。

靜靜端詳著對面的母親,喜悅中我不由鼻子一酸,酸楚憂傷油然湧滿心頭。七十八歲的母親老了,真的老了!核桃般黝黑瘦削的臉龐上,刻滿了歲月深深的印痕;凌亂乾枯的白髮間,雖已無數次染洗依舊找不到半絲的柔順;暗淡無光的眼神裡略顯痴呆,盡是灰濛,寫滿憂鬱;枯枝般粗糙的雙手上,藥物也無法抑制的骨增生,大大小小地凸起在指縫間,看了就叫人生生心疼。生活的重擔壓彎了她的脊樑,刺眼的駝背使她本來就瘦小的身體更加矮小瘦弱,我們時時擔心她會隨風搖曳,因雨跌倒,真的叫人很揪心!

世間最貴手足情啊!去年臘月大舅的突然離世刺痛了母親,幾乎每晚她都要經受噩夢的煎熬。無盡的思念和病痛的折磨,使母親的精神一下子垮塌了,身體更加羸弱了。在她身上,我再也找不見以前輕快的腳步,開心的笑容。最近一個月來,她安靜地蜷縮著發呆,眉頭緊鎖,不願多說一個字,再也不像往日那樣不停吵嚷著要回家幹活!我可憐的母親老了,真的老了!好在天遂人願,哥哥領著母親四處求醫問藥,終於醫治了母親噩夢的折磨,又在生日宴上約來舅母姨媽們,加上我們幾個姊妹女婿的陪伴,母親才露出久違的笑容,重現清爽的精神。在這個瀰漫著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我只能強忍淚水,勸她老人家能吃就好好吃,能喝就好好喝。我要讓母親倖福快樂地度過這個特別的生日 ,我們企盼母親能早日重新開啟安康美好的生活模式!

夢迴童年,我抑制不住的幸福和快樂。不僅僅是我有一個老紅軍爺爺,有一個銀行小職員爸爸,更主要的是我有一個能幹利落、持家有方、熱情似火、正能量滿滿的媽媽做明燈。

聽外婆說,媽媽算得上山溝溝裡的金鳳凰。面容姣好,皮膚白皙,小巧玲瓏,是村裡的文化宣傳骨幹,而且文化水平較高,差一個學期就完小畢業,要不然就是正兒八經的國家幹部了。棲息在奶奶家的梧桐樹上後,在十里鄉村都是響噹噹的好媳婦、巧媳婦。

“好媳婦”的殊榮是村裡第一次評選“五好家庭”時村書記親手頒發給媽媽的。那次頒獎時的情景我至今依然記憶猶新。四十多歲的媽媽上臺領獎時竟然像個靦腆的小姑娘,在眾鄉親雷鳴般的掌聲中,臉紅了、手抖了、腿也似乎有點顫了。那張獎狀,媽媽也從未張貼過一次,我只是深深感到媽媽比以前做得更多了、更好了。但那張小小的獎狀,卻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我知道,那裡面凝聚著媽媽半生的勤勞純樸、善良慈愛,寫滿了媽媽幾十年來的艱辛苦澀、委屈無助,那是對中華民族無私奉獻、尊老愛幼、誠信熱情的傳統美德最美的詮釋!

「师生活」党芳霞:悠悠岁月慈母情

“巧媳婦”的美譽是村裡村外的奶奶阿姨送給媽媽的,也是最動聽、最讓我驕傲的稱讚。 在那些貧窮的歲月裡,媽媽憑著槓槓的雜飯針線手藝,總會讓我們在艱難中享受到無窮的快樂!記憶中偶然吃頓細糧,媽媽蒸的饃雪白松軟、香味誘人,我們姊妹幾個每次都要吃到肚子撐得快要破裂才肯罷嘴。做的麵條細長勁道,拌上油水不多但紅綠相間味道醇香的臊子,就連六十多歲的爺爺不吃個兩三碗絕不罷休。即使是令人生厭的糜子饃、玉米饃、蕎麥饃、高粱饃甚至是豆腐渣饃,媽媽也能把它們蒸得模樣俊俏、色澤純正,很受嬸嬸叔叔們的誇讚和孩童們的豔羨。那時候,好多個下午放學後,我第一件事就是快速跑回家,挑個最好看的炸皮饃,到當村門上(那時是我們村最熱鬧的地方)去炫耀。媽媽的那雙巧手呀,納的鞋墊密實合腳,做的鞋子漂亮耐用,縫的棉衣更是合體暖和,看到村裡村外的好多婆婆媳婦們都來我家討要媽媽親自畫的鞋樣子、請教媽媽做鞋子的秘訣,我心裡樂開了花。那時候穿著媽媽做的鞋子,真真是暖在腳上甜在心裡!

更讓我驚訝和自豪的是,無師自通的媽媽,竟然是位面花大師。一塊塊小小的麵糰,在她手中能變出各種藝術品來。過春節了,媽媽捏的花饃笑裂了嘴,兩邊再點上圓圓的小紅點,儼然一個個面若桃花的小美女;經過舂米、淘米、碾米、發酵等多道工序後,媽媽攤的月牙形硬黃黃、蒸的圓錐形軟饃饃、炸的鏡子樣油勺饃,都是黃燦燦、香噴噴、棒棒噠!樂得我們姊妹幾個搶著當媽媽的運輸兵、儲藏兵,只為了比賽誰找的多胞胎最多最漂亮。清明節快到了,媽媽提前一天著手,給全家人都要蒸個有自己屬相的罐罐饃。最妙的是哥哥的饃頂上全是槍呀兔子呀彈弓呀這些男孩子喜歡的玩具,我和妹妹的饃頂上當然是小鳥呀紅花綠葉呀梳子鏡子呀什麼的,知道我最喜歡讀書學習,媽媽絕對不會忘記給我再添上幾本書。現在我才明白,這小小的罐罐饃裡面,不僅融進了媽媽對家人的摯愛,對生活的熱愛,更寄託著媽媽對我的期望!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媽媽忙中偷閒,頭天一大早就用麵糰捏出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小動物:天上飛的小燕子小喜鵲、地上跑的小老虎小兔子、水中游的小魚兒小鴨子,還有小小的十二生肖,一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每每這時,我就幫媽媽把這些小可愛一一擺在大鐵鍋裡,伴隨著鍋底下的麥秸穰柴火,靜靜地想象著它們嬉戲遊玩的情景,輕輕嗅著淡淡的清香味漸漸濃郁起來,我便迫不及待地挑出幾個心儀的藏起來,偷偷地慢慢地享受。最令我難忘的是,昏黃的煤油燈下,媽媽一邊哼著兒歌一邊把五顏六色的布綹綹拿出來,耐心地縫製成我們喜歡的各種花型,再塞進雄黃香料,屋子裡便瀰漫著濃濃的香氣。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時,暖暖的陽光映射在自己衣服上的端午禮物和手上腳上的五彩絲線時,那份愜意和快樂比吃了蜂蜜還要香甜!瓜果飄香、碩果累累的季節來了,中秋節的腳步也就近了。媽媽便忙碌張羅蒸棗饃敬月神嫦娥了。那圓圓的棗饃最少有三層高,半月形的僅有兩層,每層中間都藝術地點綴上幾顆紅棗,煞是好看。在我心中,用媽媽誠心準備的貢品敬嫦娥,來年一定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歲月的車輪“吱扭吱扭”前行不歇,媽媽的生活熱情也越來越高漲。在我心中,媽媽永遠都是精力充沛、激情四射的!改革開放後,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完美。誰家寶貝滿月了、三歲生日了,媽媽常會被邀請去捏一對憨態可掬的小老虎、躍躍欲試的短耳朵兔子或者安閒靜臥的長耳朵兔子;誰家老人過高壽了或三週年慶典了,媽媽也都是樂此不疲,幫忙捏出一盤盤王母娘娘仙桃般的大壽桃;誰家出嫁千金了、娶兒媳婦了,媽媽完全不顧及越來越嚴重的頸椎病,欣然前去大顯身手:昂首挺立的大老虎,口含核桃,眼融紅棗,虎虎生威,宛若身披鎧甲的戰將勇猛前行;龍鳳呈祥的餛飩饃更是耀眼,他們身著盛裝,絢麗燦爛,神態自若,猶如凌空翱翔的仙女直奔雲霄。紅紅火火的婚禮盛宴上有了這些傑作襯托,更加喜慶熱鬧,靚麗醉人。每次長達一兩個小時的靜坐揉捏,媽媽一回來便喊著腰痠腿疼,頭暈眼花,但看到她喜笑顏開的神情,我們也就把埋怨悄悄藏在心底了。幾十年來,媽媽就是這樣忙碌著、充實著、享受著鄰里鄉親回報給她的餃子、攪團、麥飯,特別是農閒時圍坐在我家熱烘烘的大炕上拉家常、玩撲克牌的樂趣,那是金錢也無法買到的精神財富啊!我的陀螺媽媽,永遠有使不完的勁,永遠是生活中美的設計者享受者,永遠是年輕不老的!

我的不會老的媽媽,還是一位剪紙能手。剛剛有記憶那會兒,當臘月的序幕剛剛拉開時,媽媽便找出深藏在抽屜裡的小剪刀,在大雪紛飛幹不成農活的日子裡,安安靜靜盤腿坐在熱炕上,仔仔細細地剪起窗花來。與捏面花比起來,剪紙絕對要做到精細化。媽媽技藝可高超了,憑藉手中那把尖尖的小剪刀,一會兒便把心中美好的花鳥蟲魚剪成珍品了。最精緻的要數這麼幾幅了:以紅色為主的油光紙剪成的“西天取經”畫面裡,唐僧的慈眉善目、孫猴子的調皮機靈、沙和尚的憨厚老實、豬八戒的滑稽可笑都是有模有樣,清晰可見。喜慶五穀豐登的熱鬧景象、大生產運動的轟轟烈烈、喜兒父女相見時的激動深情……都是勾畫了了、活靈活現。我幫媽媽把它們貼在白生生的窗欞紙上,當即就吸引著村裡人前來欣賞,而我也常常在這些藝術殿堂裡徜徉,陶醉在故事情境中不能自拔。碗櫥上一副長達一米七八的“二龍戲珠”、“出水芙蓉”,五彩繽紛、形象逼真,凝聚了媽媽的智慧和汗水,寄予著媽媽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只可惜,我們那個時候並不懂得收藏,那麼多有藝術價值的民間藝術品,我們一件都沒有保留下來。更遺憾的是我們兄妹四人,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傳承媽媽的剪藝,只能眼睜睜看著媽媽的技藝失傳心急如焚。好在媽媽美好的品質薰陶感染著我們,猶如一盞明燈,時刻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這也算得上對媽媽的慰藉吧。我常常想,這麼一位傳統文化美的傳承者,一定不會有誰忍心讓她蒼老!

你們不知道,我的媽媽還是一位神奇的裁縫師。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小塊土疙瘩,便是媽媽當村裡裁縫的全部家當。一量、一劃、一剪,一整塊布料便變成上衣褲子的模樣,而後在縫紉機幾乎是一整夜一整夜的“嗒嗒”聲中,一件件合體的上衣褲子就很快與主人見面了。我家所在的二隊有幾十戶人家,老老少少幾百口人的衣服任務完全落在媽媽一人身上。為了保證每個人都能在春節期間穿上新衣服,媽媽在年關的兩個多月內幾乎每晚都是雞叫頭遍才能入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這種熟悉悅耳的聲音伴我寫完練習,又成為我酣然入睡的催眠曲。再次醒來時,朦朧中聽見的“嗒嗒”聲已由地上移至炕頭,後來才明白是媽媽實在熬不住寒冬的蹂躪才想出這個奇招來。媽媽的一流衣術、真誠守信、似火熱情,贏得全村人的信任與支持,消除了許多嬸嬸的誤解,也給我們家掙得不少工分,用它換來的糧票布票貼補家用,我們的生活比以前更加滋潤了。那時候,我們姊妹幾個的衣著打扮算是最流行的了。印象最深的是媽媽給我和哥哥親手設計的深綠色條絨上衣,黑色條絨褲子,花色的條絨口罩,在大多都是穿粗布衣服的夥伴們中間是最時尚的;上初一時我也是班上第一個穿料子褲的孩子,雖然是巧手媽媽用爸爸的舊褲子改成的,雖然雙膝上各有一個大大的長方形補丁,但在補丁更多更大的粗布孩子群裡,我彷彿就是那隻醜小鴨蛻變的天鵝,那種媽媽給的自豪和驕傲至今依然在心中盪漾!前幾天表姐說起來還是嘖嘖稱讚的!

自學成才的裁縫師媽媽還是生活的剪裁師。記憶中,我們家寬敞的窯洞裡,雖然甚是簡陋,卻在媽媽的妝扮下,所有物件都擺放整齊有序,擦洗得窗明几淨,打掃得一塵不染、溫馨舒適,沒事時我總是喜歡呆在家裡做作業、看課本。媽媽忙得不可開交時,我也常常學著媽媽的樣,把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把自己也收拾得乾乾淨淨。這種好習慣一直伴隨我上完小學、初中、師範,參加工作後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我更是精心佈置、用心打掃,再忙再累也會堅持每週末大掃大洗一次。記得在安民中學任教時,連續兩年我都奪取了“文明居室”的美譽。鄉土氣息特濃的院落裡,雖然充斥著家禽家畜的叫聲、瀰漫著濃濃的糞便味,但稍有空閒,媽媽就會把角角落落打掃個遍,大多時候,我們這個農家小院還是美不勝收的。春天來了,土院牆下,媽媽親手栽種的花兒競相綻放,整天對著媽媽燦爛微笑;夏天來了,土院裡的菜園子裡,一畦畦紅的綠的紫的蔬菜相依相伴,靜等媽媽帶她們回家;秋天到了,茂盛的核桃樹、梨樹、棗樹在光榮完成讓媽媽乘涼納鞋底、撿豆子擇蔬菜等等任務後,又用掛滿枝頭的碩果回報媽媽的辛勤。左鄰右舍、房前屋後、村裡村外 ,媽媽都是用善良、真誠、熱情打理親情、澆灌友情,幾十年了,親情樹枝繁葉茂 ,友誼花永不凋謝!

「师生活」党芳霞:悠悠岁月慈母情

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樣一位熱愛美、創造美、傳承美的不老的明燈媽媽,竟然也伴著時光老人匆匆的腳步,慢慢地蒼老了!

歲月悄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媽媽忙碌的腳步卻一刻也沒有停息。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吹進了我們這個小村莊,也溫暖了我們家每個人的心。1984年的秋天豔陽高照,沐浴著哥哥內招進爸爸所在銀行系統的喜訊;1985年的秋天風輕雲淡,吹拂著我鯉魚跳龍門踏進洛師大門的通知書。正當一家人沉浸在其樂融融的幸福中時,不幸也悄無聲息無情降臨了。年近古稀的奶奶竟然鬼使神差,從姑姑的自行車後座上摔下,全身腫脹,幾近癱瘓。記得我去醫院看望她老人家時,那因腫脹變形的臉把我嚇得嚎啕大哭,撒腿就跑,再也沒敢去過。好在醫治及時,爸爸媽媽姑姑也是竭盡全力、周到伺候,兩個月後奶奶就回家休養了。爸爸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從小就沒有擔當過重任,又是一個天下大孝子,由於身心疲憊,加之工作重壓,他也因突如其來的中風住院了。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落在媽媽瘦削的肩膀上。我不知道那個冬天媽媽是怎麼熬過來的。我只記得寒假裡那個寒風刺骨、雪花飛舞的下午,在省城住院四十多天的爸爸回來了。遠遠的,我看見爸爸艱難地拖著左腿一瘸一拐,彎曲著的左胳膊不聽使喚地顫抖著,歪在一邊的嘴裡發出“烏拉烏拉”的聲音,我一下子愕然了!跟在後邊的媽媽更瘦弱了,從沒見過的憔悴、額頭深深的皺紋、兩鬢顯眼的斑白,已經毫不留情地刻在媽媽不再光潔白皙的臉上。那一刻,我滿腹悲傷、淚如泉湧,從未有過的恐懼瞬間佔滿心頭。現在想想,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媽媽真的已經慢慢衰老了。但為了撐起這個家,媽媽依舊選擇了堅強和倔強。姑姑出嫁了、年邁的爺爺也喪失了勞動能力,媽媽毫無怨言,理所當然成為我們家裡裡外外的頂樑柱,就連揚場、犁地等這些男人乾的活媽媽也學會了。哥哥上班很忙,兩個妹妹還小,我特心疼媽媽,自覺當起媽媽的小助手。再後來,我就領著妹妹跟著媽媽學會了鋤地、施肥、收麥子、掰玉米、砍糜子杆玉米杆穀子杆;在以種烤煙為主要經濟收入時,我也早早學會了插煙秧、採菸葉、綁菸葉,常常三更天陪著媽媽往烤堂裡添煤或出煙,然後撿菸葉、分級、打包、上交,大多情況換回的都是不盡人意的收入。那個時候我就強烈意識到,如果爺爺年富力強,爸爸身體健壯,哥哥沒去上班,我們的辛苦一定會有高回報!這樣的事實在連續兩年的土地大平整中再次得到印證。

酷暑難耐的假期到了,熱火朝天的百畝方平整大賽也隨即拉開了帷幕,彩旗飄飄,吶喊陣陣,各家各戶都是全員動手、齊心協力,個個腳底生風,人人汗流浹背,看著人家在談笑風生中不費多大力氣就完成任務,我黯然傷神。媽媽堅定地告訴我們:“慢慢來嘛,咱們一定會成功的!”簡短有力的話語,也堅定了我的信念!就在沸騰的人流中,瘦削的媽媽領著弱小的我們,站在巨人一樣的土堆前,一钁頭一钁頭刨,一鍁一鍁地鏟,一架子車一架子車運。為了不拉後腿,我們每天都是早起晚歸,在別人家休息吃飯的當兒,我們仍然頂著烈日勞作。媽媽瘦弱的肩頭套著粗長的繩子,雙手緊緊抓住粗壯的車轅,因用盡渾身力氣拉車,腰板已經彎曲到與地面平行了。看著驕陽下媽媽溼透的脊背,我早已淚流滿面。唯有能做的便是和妹妹還有爺爺,使出渾身的勁在後邊用力推著。笨重的架子車艱難地爬上坡道,又輕鬆地下個坡道,載著我們的憂愁歡樂,載著我們的希望理想,伴著晨曦映著餘暉,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勤耕不輟。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次大平整,我們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在這裡,我要衷心感謝曾經向我們伸出過援助之手的叔叔阿姨們)。疲憊不堪的媽媽完全不顧及肩頭磨破的疼痛,手上滿是血泡的累累傷痕,總會第一時間給我們烙油餅、蒸白饃犒勞慶祝,我們的勞累睏乏便頃刻間煙消雲散,而媽媽拉車的形象卻永遠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成為我前進的不懈動力!後來每每教授《愚公移山》時,我都會忍不住講述烈日下“愚婆移山”的故事,心裡是那麼溫暖、又那麼酸楚……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悄悄溜走了。從母親的油鹽醬醋、田間地頭、眉間指縫溜走了,從哥哥的懵懂淘氣、成熟穩重、孝順擔當中溜走了,從我的成家立業、備課上課、成敗得失中溜走了,也從爺爺奶奶還有父親的墳塋無情滑過。每次撲倒在父親的墳頭,我都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我痛恨自己幼稚不孝,在父親短暫的六十年的有生之年,沒有給他買過一件像樣的衣服、做過一次豐盛的飯菜,沒有好好給他洗頭洗腳、帶他旅行遊玩,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都沒有侍奉陪伴,留下不可饒恕的終生遺憾啊!我埋怨父親無情自私,狠心拋下年邁的奶奶給瘦弱的母親,撒手人寰,駕鶴西去!父親啊,在您走後的日子裡,您知道母親是怎樣用瘦削的肩膀撐起這個家,替您為奶奶養老送終的?漫漫長夜裡,以淚洗面的母親一個人是怎麼熬過恐懼和黑暗的?父親啊,如果您還健在,孤獨寂寞的母親在頭疼腦熱、生病臥床時,最起碼第一時間能喝上一口熱水,吃到一口熱飯;如果您還健在,單薄無力的母親在手腕骨折、腳背砸傷時,不至於在噓寒問暖、攙扶換藥時偶爾還要求助他人;如果您還健在,孑然一身的母親也不至於在雨水肆虐的那個深夜,因遭受房屋突然坍塌的驚嚇而大病一場;如果您還健在,形單影隻的母親絕不會在驕陽似火下獨自一人拉枝疏果、施肥打藥,不會因勞累過度而手指變形、眼睛混濁,以至於挺拔的腰板、輕快的腳步、爽朗的笑聲再也找不見蹤影……我的至親至愛的老父親啊,您生前沒能讓母親享受到當一個幹部家屬的愜意舒心,惟願您天堂有靈,保佑耄耋之年的母親永遠健康快樂,永遠平安幸福!

悠悠歲月無情,寸草春暉有意!我真誠地祝福普天下所有勤勞善良的老母親,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平安快樂享晚年!

「师生活」党芳霞:悠悠岁月慈母情

主張尊師重教 倡導快樂工作

引領健康生活 服務職業發展

延安教職工的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