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我不一直在走偶像路线吗?”廖凡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酒杯,一手叼着烟说。

以这样不设防的随性姿态、如见故人般的聊天方式接受采访的“偶像”,恐怕也就这位了。

此前,网友曾戏谑地举行过《101大叔》选拔赛,以大叔作为“偶像”标准的评选中,廖凡还入围了复选赛。

这位44岁的偶像有一张轮廓硬朗的脸,皮肤纹理清晰,肤色稍显黝黑,留着O型短胡茬,与以白净小鲜肉为代表的“偶像”大不相同。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当廖凡出乎意料地反问“我不一直在走偶像路线吗?”时,似乎暗示着我们有重新审视“偶像”含义的必要。

他放下酒杯,接着说,小鲜肉是应时代审美观念改变而生的,但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每一款偶像都有。

廖凡,无疑是小鲜肉时代的另类。

抛开外在的审美标准,“偶像”原本指称各行各业里的楷模,或值得崇拜的人。

作为演员的廖凡,23岁出演孟京辉话剧,30岁凭《绿帽子》获得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34岁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40岁凭《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第四位拿下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华人影帝。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廖凡在演员这条道上,是当之无愧的偶像。只不过,他走上了一条与“流量”背道而驰的路,不上真人秀等综艺,没有铺天盖地的代言,没有各路花边新闻,没有街拍机场照,除了电影宣传期几乎不露面,采访回答还常常让人摸不清头脑。

廖凡的经纪人信哥说:“他就是这么反人设,反套路,一个纯粹的演员。”

难以用人设定义的廖凡

当下,艺人往往会通过作品角色、社交网络或是真人秀综艺等,建立鲜明讨喜的“人设”。观众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而廖凡给人的印象则是,低调的影帝。

“在我们工作领域,通常都会对艺人有一个定位或者人设,但是对廖凡来说,任何人设都是不成立的。”同时经营着其他明星的信哥说,因为廖凡太纯粹,太真实,很难去定义他。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绿帽子》剧照,左为廖凡

廖凡在公开场所的曝光度有限,银幕角色从《绿帽子》里暴戾的歹徒王要,到《白日焰火》里颓败的警察张自力,再到《江湖儿女》里落魄的老大斌哥,每个人物都被他演出了复杂度,很难去用单一形象做一个人设的框定。

“可以说,我跟哪个角色都不像,也可以说,我跟哪个都像。”廖凡绕圈地说道。

有报道写到一个段子:廖凡拍完杂志硬照,会亲自去挑选照片,让摄影师删除掉一些很帅的照片,认为那些照片不够真实。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采访中向廖凡求证这一行为时,他先是冷幽默地反问:“不想给自己拍帅了,我说过这话?我真佩服我自己。”接着解释说,应该是因为他不欣赏那些照片,他欣赏的是那种传达情绪,给人冲击力的照片。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有的人非得跟自己的眼睛过不去,有的人非得跟自己的鼻子过不去,还有的人非得觉得自己的下巴长了,而我恰巧在意的是另外一个点——能表达我自己情绪的。”廖凡说。

当修容成了明星工作室日常时,廖凡却特立独行,一反常态。他曾说,演员脸,经拍的不是外貌,而是不确定的、多变的、能引人联想和代入的气质。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当被追问照片可能不符合大众审美时,廖凡调侃道:“我迎合他们,他们也不会买我的账,因为我费特别大的劲儿,可能也达不到效果,那还不如做自己。”

2014年,廖凡提名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时,被问及想不想得奖,他心直口快地说:“谁要说不想得影帝,那是装孙子。”

信哥说,事后他问过廖凡同样的问题,廖凡说他希望拿奖,是因为这是对他工作的一种褒奖,但是拿到之后,跟朋友喝酒庆祝一下,这件事就翻篇了。奖项不是人生前行路上的保护罩,也不能让它变成一个负担和束缚。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得奖时,廖凡曾坦言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变。如今四年过去了,问到他有没有变化时,他幽默地回应说,明显话变多了。

要说廖凡有一个人设的话,那应该是“琢磨不透”。

因为真实,所以反套路

廖凡时常被认为是个难对付的采访对象。因为他的回答一反官方客套,让人很难接话。

比如在回答演员常规类问题:怎么饰演这个角色?他就会卡壳。他会很较真地反问“一个小时能聊清楚这个事吗?”他认为如果真是对表演感兴趣的人,他会很愿意说。如果只是需要客套地编一些应付的话,他觉得没有必要。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再比如未来规划或转型这类问题,他会不解说:“我一直都在变,避免重复。我所有的角色都不一样。”

近些年,廖凡也会频繁被问到流量明星的话题,他就更不解了,“我说你们的问题都很怪,这个是一个时代的现象,因为观众审美变了,需求变大了,他们才会出现。”当然,他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每一款偶像都有,好比电影不能只有商业片而没有艺术片,他们有机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

廖凡说,很多时候,他都在回答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相同的问题。出来的报道,无非是帮他多梳理了五年,或者十年的经历。“我有时也很纳闷怎么都没有点别的招呢?后来我发现,可能是我没有那么多有聊的料给他们提供。”

廖凡还曾一本正经地想过:即使他穿得花枝招展地出现在机场,为什么也没发现有人拍他。信哥哭笑不得地回应说,没有安排过这些曝光环节,他不需要 去维护这样的形象。

“他是一个特别冷幽默的人,这些都是他最真实的一种表达,他很害怕一些无聊的问题,他认为采访是一个两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信哥说,如果和他聊电影、聊生活方式,他可以跟你聊很久。但有些问题,比如未来的规划这类比较虚幻的问题,他不是不可以回答,但是答案很容易沦为官方的客套话。

采访中聊到电影话题的时候,廖凡特别兴奋,“像梅尔维尔《独行杀手》那种黑色电影,可能没什么台词,但是很吸引我……”谈到与姜文、贾樟柯、刁亦男等导演合作时,他瞬间变身迷弟,“跟他们合作,能感受他们那么强烈的个人魅力,我觉得挺幸福的。”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廖凡、姜文、彭于晏

信哥说,廖凡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个样,他一直都在释放最真实的自己,活在一个很舒服、很自由的状态下。即使不在演员这个特殊的行业领域,他这样的人在当下都显得弥足珍贵。

廖凡的回答,不是反套路,而是真性情。

社会太着急,慢慢积累好过一下释放

“我见廖凡时候,就觉得他后面的路一定会走很长久,不是说他后来一定会拿奖大红大紫,而是说这样一个对演员这份职业,保有喜爱和敬畏之心的人,他在演员这条道上的生命力一定会很长久。”信哥说。

年轻时候,廖凡上海戏剧学院同届的同学,李冰冰、任泉已经一个个红了,而廖凡还一直在影视剧里“混脸熟”,《将爱情进行到底》里徐静蕾的前男友,《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海归等一类小角色。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像雾像雨又像风》廖凡

即使不给他多的表演机会,他还是会“死磕”每一个角色。

拍《白日焰火》前,廖凡增肥了20斤,每天蓬头垢面,臃肿不堪地体验落魄的生活;拍《师父》前,廖凡每天喝米汤,4点钟起来练功,两个月练了至少720个小时的咏春拳;拍《心理罪》时,廖凡废船码头泥潭的打戏拍了整整五个通宵。

拿完影帝后,廖凡的片约和代言不断。信哥透露说,大概有几十个代言找来,他只接了两个,一个是自己真心喜欢的汽车品牌,一个是公益性质的代言。

同期的剧本大概会接到十个左右,他感兴趣的就只有2-3个,所以他基本还是保持每年2-3部作品的频率。廖凡本可以拿完影帝“趁热打铁”,增加曝光度迅速走红,但他却以这样的慢节奏接戏,从出道保持到了现在。

廖凡说,慢慢积累比一下释放了要好,但这个社会太着急了。

“每个演员的诉求不同,他认为他应该腾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以最好的状态来准备每一个角色。”信哥说。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采访中,当廖凡听到,把他与从话剧转电影的优秀演员相提并论时,突然正襟危坐地拍拍肩膀说:“一下子觉得肩上的胆子好重。”

诙谐幽默过后,他接着说,戏剧转大银幕表演其实有好有坏。戏剧演员总会预设好一切,表演中很少有意外。以前他喜欢这样有条不紊的可控性,比较有安全感。后来他发现跳出安全区,面对不可控的电影角色也挺有意思的。这次《江湖儿女》的表演,廖凡就遇到了新的挑战。

“贾导片子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感觉都很自然,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他喜欢用非职业演员,而我作为一个演员,混迹于他们中间,表演痕迹特别重,会显得特别突兀,这件事很尴尬。”后来,廖凡慢慢体会以含蓄的情绪表演,打趣地形容自己饰演的大哥其实是斯文的老师模样。

廖凡说,一个演员的上升期是当作品被接受的时候,其他任何时候都是在下降。作为演员的他,只有不断地努力,为下一个被认可的角色做准备。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廖凡微博自拍照

“你说廖凡是不是明星?他不一定需要每天无数的通稿、无数的曝光,也不需要每天发多少条微博,更不需要每天打开电视广告都看到他。他只在自己演员领域里,兢兢业业。他首先是个演员,然后才是个明星。

”信哥说。

演员廖凡,是明星,也是偶像。

廖凡:偶像应该有我这款|独家专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