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时代变迁,精髓永恒,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永远是历史延续的主旨。杭帮菜发展至今,博采众长,精工细作,传统与现代,外来元素与本土文化交织融合,变与不变的是杭帮菜的创新与精髓。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让我们走进杭帮菜的领衔人物

——胡忠英大师

去探寻杭帮菜中的精髓,

去寻找那迷宗菜的源泉。

胡忠英

(国际烹饪艺术大师、中国十大中华名厨、中国烹饪大师、曾二任杭州酒家总经理、南方酒店总经理,现任杭州饮服公司餐饮总监,胡忠英技能大师工作室)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迷宗菜的创始人

一个把餐饮当作艺术,

孜孜不倦寻觅艺术境界的人

一个可以把吃变成一种艺术、一门学问的人

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宗无派,浑然天成,真正的高手会把所有派别的精华烂熟于胸,然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世上的道理大抵相通,做菜也一样,掌握不难,难在创新。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在胡忠英的身上有着太多的头衔和荣誉,多年兢兢业业的厨师生涯、令人叹为观止的精湛技艺,为他赢来数之不尽的金牌和掌声,而面对这些最高荣誉与头衔时,胡忠英也只是微笑而过,仍旧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忙碌着。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要找到胡忠英并不难,没有特别的事,要么在厨房,要么在大师工作室,和胡忠英大师聊天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一说起他的迷宗菜,他的话匣子就更加合不拢了。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不是我选择了餐饮,

是餐饮选择了我

胡忠英大师是1967年开始参加工作,那时候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胡忠英被分配到杭州望海楼菜馆,做厨师,跟随前辈童水林先生学习厨艺。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学习,1980年被调到市中心的杭州酒家工作,先是当厨师,在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进步较快,不久就当了厨师长,后来是副经理,到1985年的时候担任了总经理。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在1988年胡忠英代表公司参加全国第二届烹饪技术比赛,获得了两金、银、铜4枚奖牌,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些荣誉让胡忠英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和未来更加坚定信念。

1990年6月胡忠英被受命前往东欧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市的“杭州饭店”担任中方经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让胡忠英在两年多的国外生活和经历更加开阔眼见,也对他今后厨艺的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两年后胡忠英回国,受命负责筹建经营杭州特色菜餐饮的国营店“杭州南方大酒家”。正是那时胡忠英提出了“迷宗菜”的理念,立志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胡忠英决心继续立足于杭州菜,取各帮菜系之所长,使用新的制作手法和工艺包括中西合璧,并融会贯通成一体,把这创新思路的菜定名为“迷宗菜”。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顾客的反馈、同行的肯定,让胡忠英坚信 “迷宗菜”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更有将其发扬光大的信心和决心。

1993年11月胡忠英和他的团队成功举办了“满汉全席”,随后还陆续举办了“仿宋寿宴”、“乾隆御宴”、“袁枚宴”四场迄今为止高标准的仿古宴席。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2004年,胡忠英受集团公司任命重建杭州酒家,第二次担任杭州酒家总经理。胡忠英也决心重新树立这块老字号招牌,在任期十年里打响了杭州婚宴市场的一块牌子。

2014年,公司成立了胡忠英技能大师工作室,胡忠英就开始一门心思的研究创新菜肴,菜肴标准化的事情了。这时的胡忠英对餐饮行业的工作更像是一份责任。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创意

餐馆不再晒肉皮

餐馆晒肉皮有不少弊病:一是增加厨师工作负担,二是占地方、影响环境,三是不卫生,特别是天热、黄梅天,发霉生虫是常事。

胡忠英担任酒家经理不久后,就让采购员进肉时,不要进整只猪腿,而是只买无皮无膘的腿精肉。

带头巧用色拉油

自从胡忠英发现客人吃到后面菜肴总是被猪油冻住,胡大师从“用色拉油炸牛排”上受到启发,让厨师试用色拉油烹制虾仁之类的菜肴,无论是色、味、质,都一点也不比用猪油烹制的差。这是中餐用油上的一个变革,而这个变革就是胡忠英带的头。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一门心思一个灶

杭州酒家的炉灶升级换代,从用煤改用了煤气。厨师一人只管一个灶,一心不两用。保证了每只菜肴的烹制品质,而且还为厨师精烹菜肴、创新菜肴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早茶喝了“头口水”

杭州一直没有一家餐馆卖早茶,胡忠英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便决定由杭州酒家来带个头,做每天早上6点就开市的早茶。推出了杭式酥点、小笼、虾饺、蒸仔排等十多味茶点。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自创壁炉除“预订”

当时大部分菜肴现吃现烧,但也有不少菜,没有半天一天的功夫,是端不上餐桌的。因此,需要“预订”。但胡忠英利用了酒家三楼的一面墙壁,设计了一座没有店家用过的、也没有在市上见过的大壁炉。炉内分成几个分格,可同时烘烤叫化鸡。这样就不用再预订了。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烹饪艺术中迷宗

迷宗菜概括起来就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正所谓“适口者珍”,迷宗菜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别出心裁的制作手法和工艺,更重要的是在对各派菜系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做出的融合和改良。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迷宗菜的创立,对于整个餐饮业发展是一大贡献,不拘一格的思路给新时代的中国餐饮极大的发展空间。研究迷宗的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衍生出适合地方特色的地方“迷宗”:有以川菜为依托的“豆花”迷宗,有“南料北烹、北料南烹”的鄂式迷宗,军旅菜点中有之,连科尔沁大草原上也有迷宗菜的身影“迷宗菜”。

“南方迷宗”不仅在杭州声名鹊起,还飘洋过海远渡东瀛。96年初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中,来自日本东京雅秀殿中菜馆的田中厨师长就以一手“迷宗菜”技惊四座。原来早在80年代日本厨艺界访杭时,胡忠英的“迷宗”理念就得到认可和推崇。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胡忠英谈到:“烹饪是艺术,饮食是文化,杭州菜经历了南宋文化一直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杭州人世代相传,对吃有独特的审美观念,有独特的讲究。看似简单菜,里面包含了杭州的生活习惯,口味口感,文化内涵。

这种对菜肴与生俱来的敏感度,才能在烹饪杭州菜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迷宗菜,可以别出心裁的使用各种制作手法和工艺,但万变不离其宗,理念文化,这就是宗”。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从看书写字到烹饪佳肴

胡忠英空下来的时候会喜欢看看书、练练书法,提高个人的品味和欣赏能力。“我看书,不是看情节,而是找规律,从四大名著到一般的武侠小说我都看,尤其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喜欢看书的时候总结规律。

专访;杭帮迷宗菜大师胡忠英

所有事情都有它的规律,了解了它的规律,把握了它的发展趋势,你才能做好它。做菜也是这样。中国的烹饪文化从几千年前开始流传到现在,在不断地变化创新,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光靠基本功,会几道拿手菜是不够的,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才能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做好餐饮其实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胡忠英经常要求徒弟们知识要全面,能吸取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其实要吸取各家之长并不难,但要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就要花一番精力。迷宗菜就是博采众长的产物,这就是餐饮的艺术。

烹饪是艺术,但能够真正享受这门艺术魅力的人并不多,在煎炸烹煮之间,胡忠英挥洒自如地奏响了属于他的艺术金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