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作者 / 舍儿

周五晚,Samuel&周震南两位新生代偶像以1710262的热爱值喜提本季《潮音战纪》的总冠军。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都说今年是偶像元年,从pick偶像出道到偶像搭档竞技,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偶像综艺层出不穷。为了赶上市场潮流,各大经纪、影视、唱片等娱乐公司都开启了打造偶像的业务板块。

比如Samuel的经纪公司达意美施就是一家业内最大型的演艺策划公司。面对强大的竞争市场,达意美施的CEO刘嘉良信心满满的告诉网娱观察:

“我每年策划上百场演出,只要为我的练习生安排30场,就不愁没有饭吃。”

流量1.0时代:我拒绝了“超女”演唱会,

后悔的时候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达意美施有着超过15年的演艺策划经验。

2005年以前,个人演唱会在内地还未盛行,演艺活动多以《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这类的拼盘演唱会为主。此类活动由企业、政府买单,所有门票都是赠送的,并不存在市场和票房一说。

当时达意美施的主要业务就是做这类演出的承办方,负责明星邀约、舞美搭建、节目串联等一系列流程,收取的也是固定的打包价格。

对刘嘉良来说,2005年是演艺活动市场的一个转折点。

那一年《超级女声》爆红,李宇春、周笔畅等人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追星狂潮,震惊全行业。天娱当时的董事长王鹏与刘嘉良交好,在聊天之余王鹏向刘嘉良随意提起:我们预计举办10场演唱会,你要不要来做?

“不做”刘嘉良斩钉截铁的拒绝了。

“我当时没有亲临过超女的现场,不知道她们有这么火。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一批新人又没有作品,拿什么开演唱会?”刘嘉良感慨到。

直到某天刘嘉良下楼买报纸,发现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每一页都在报道《超级女声》的比赛战况,这才让他意识到超女真的火了,火到即将开创娱乐圈新时代。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2005年那会儿互联网还不行,最有权威的还是报纸。在报纸上做广告一版至少30万到50万,还不是头版,而这两家最知名的报刊竟然如此大篇幅的免费报道她们。”

刘嘉良当机立断决定要将超女10场巡演全部拿下。于是他立刻致电天娱副总,也是正在负责演出活动的王珂,结果打了好多天都不通,最终还是通过王鹏恰接才拿到了济南场和南京场的主办权。

做一场超女的演唱会投入在300万左右,济南场赚了60万左右,南京场赚了300多万,按当时的市场份额来说已经算是超高了。如果最初答应签下10场,一定可以血赚一笔。但,“市场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后悔药可以吃。”刘嘉良说。

因超女的走红,天娱公司的规模迅速发展到百人,刘嘉良也陆续参与策划了多场天娱的演唱活动。刘嘉良回忆:“06年参与了李宇春《why me》音乐会制作,反响超级热烈,真的是人山人海。07年快男又掀起了一番热潮。那几年打着超女快男旗号举办的活动真的太多了。”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2010年之后,演唱会市场逐渐步入正轨,达意美施也着重开始打造个人演唱会。2013年中国出台八项规定,禁止公款邀请明星,自此票房成了演唱会的重要元素。与此同时,新生代韩流偶像席卷,国内也开始有了“流量”的概念,即娱乐市场进入了粉丝经济年代。

跟随着市场的变化,达意美施又有了新的方法论。

流量2.0时代:张杰8场演唱会场场盈利,许魏洲开票30秒售罄

2013年达意美施策划了东方神起成员金俊秀的演唱会,门票很快售罄。刘嘉良意识到继超女过后的又一波粉丝市场已经到来了。

于是,刘嘉良养成了每天睡前刷微博的习惯。将目光聚集在了话题度高、粉丝活跃度强、有市场潜力、能唱歌的艺人身上。

2014年《我是歌手2》播出,张杰再度爆红,刘嘉良果断参与了张杰演唱会的制作。经过多次磨合后,达意美施从同年9月到12月共做了8场张杰演唱会,且场场获利。“这是2010年过后,首次让我强烈感受到流量艺人有多能赚钱。”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同年,《古剑奇谭》热播,李易峰成为时下最热男艺人之一,刘嘉良称每天夜里两三点钟点开微博话题榜上都还是李易峰。于是在2015年达意美施接连做了李易峰的两场演唱会和一场生日会。同时期和李易峰类似且能够开演唱会的流量艺人并不多,观众可选择性较少,因此演唱会几乎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李易峰虽为选秀歌手出身,但相比之前歌手的身份已弱于演员,因此刘嘉良决定做他的演唱会时也招来过质疑。事实上在粉丝经济年代,路人消费只占其一,更多的则是粉丝购买力。于是在李易峰过后,刘嘉良又在2016年打造了许魏洲的演唱会。

“我发朋友圈说要许魏洲演唱会时大家都震惊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许魏洲是谁。”

刘嘉良回忆:“有次赶巧和黄景瑜许魏洲同一班机,出来之后发现外面全都是人,至少有七八百人在呐喊,真的惊着我了。”

“我通过光线去找许魏洲,最后发现许魏洲其实是我很熟悉的朋友在带。那个时候他已经定了做深圳跟北京签唱会,我说你这个规模太小了,我直接给你升级到万人演唱会。”

许魏洲首场演唱会开票后,刘嘉良又发了一条朋友圈:30几秒,卖光了。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这几年中,达意美施陆续打造了杨洋生日会、黄景瑜生日会、泰剧《一年生》见面会,具体盈利数额刘嘉良表示不便透露,但的确是非常非常好。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度,刘嘉良能够及时捕捉到流量艺人的信息,并尽可能的敲定其演唱会主办权,“能够有机会跟各个流量艺人进行合作是我的愿望”。

当然刘嘉良也并不是百发百中。

网络时代下的市场情况不能全凭直觉,还需倚靠数据支撑。除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这些乐坛常青树之外,大多数歌手在策划其演唱会之前都要进行市场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艺人热度,粉丝活跃度,作品传唱度等。

“前几年的市场调研可信度是比较强的的,而近两年注水现场就比较严重,即使艺人团队不做粉丝也会刷热度。有的艺人各方面数据都不错,但门票却卖得很少,这个损失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流量3.0时代:偶像是市场发展的方向,

等有需要再做就来不及了

达意美施从十年前就已有了艺人经纪板块,加之这几年刘嘉良对流量艺人和粉丝市场十分关注,因此做偶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事实上达意美施推出偶像业务并不是追赶《偶像练习生》的热潮。早在2015年达意美施参与Bigbang演唱会的策划时就有了打造偶像的想法。“Bigbang的音乐、舞蹈、编排真的都太精彩了,包括整套体系的管理、包装、制作全部都是成型的。”刘嘉良赞叹道。他也十分希望自己的公司也能够引进这样的体系。

不幸的是,2016年限韩令实施,刘嘉良担心市场的风向会有所转变,因此一直持观望状态。直到去年,刘嘉良才决定签约已出道的美籍歌手Samuel。

“Samuel完全是养成模式出道的艺人,完全符合我们将来培训理念。另外他的基本功非常好,唱跳都OK,形象也非常好。”

Samuel与达意美施签约后,刘嘉良先后安排他出席了四川跨年演唱会、江苏春晚,以及刚刚收官的《潮音战纪》。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2005,选秀让刘嘉良首次感受到粉丝的疯狂。

2013年,李易峰、许魏洲等艺人再次让刘嘉良嗅到偶像市场的无限商机。

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引发全民热议,娱乐圈进入偶像元年,又一次证明了刘嘉良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达意美施也更加坚定了打造优质偶像的信念,继续向全国招募新的练习生。

通过推荐、报名等方式,达意美施目前已储备了5个准备出道的练习生,他们在公司接受表演、声乐、形体课的训练,陆续还会有考核淘汰的制度。

培训练习生的师资团队也几乎是一流的,音乐老师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舞蹈老师曾是EXO、GOT7的伴舞及编舞。目前刘嘉良还在和刘天池团队恰接表演的培训课程。

“有合适的节目我们就会推荐他们去面试,但毕竟还是以强化提升技能为主。我希望我的练习生是能演能唱能跳,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

随着偶像元年的到来,培养偶像成了市场上的主流趋势,各大娱乐公司都在忙着囤积练习生,其中也不乏已接二连三推出人气偶像的公司。市场竞争如此强大,但刘嘉良却没有过多的担忧:

“80%的练习生公司都是拿着资本的钱在做,而我们是先销售后产出的公司,相对来说会少走许多弯路。即使我的练习生排在第10位,我也保证他们比5-9名的练习生出场率高。我每年策划上百场演出,只要为他们安排30场串演,就绝对不愁没有饭吃。”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如何追赶市场脚步?


面对抢手的偶像市场,刘嘉良一直秉着乐观的态度,除公司内部在培养的练习生之外还打出了长线计划。

据刘嘉良介绍,公司目前已和四川广电集团合资成立了2000平方米的明星教育学院,寻找优秀的学生进行培训。目标分为三档,6到12岁,13岁到16岁,16岁以上。通过几年的培训后选择最优秀的,再送至国外继续深造,此计划预定10月之后正式实施。

“培养练习生的投入其实还蛮大的”刘嘉良笑着说。

“除了吃住之外,公司还会给他们零花钱。最重要的还是培训阶段,请顶级的造型团队和拍摄团队,音乐的制作与打造。还有最贵的一个环节—营销。”

那是否有信心能够赚回来?

“我认为这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否赚钱都应该去做。虽然我的目标是要赚钱的,但这与努力是必不可分的,等有需要了再说就来不及了。”刘嘉良诚恳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