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门头沟这个村子将再现原汁原味古风貌!

“修旧如旧”!门头沟这个村子将再现原汁原味古风貌!

提起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灵水村

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因村庄诞生了22位举人而得名“灵水举人村”

经过百年风雨侵蚀

村中一些屋舍的古老风貌几乎被毁坏殆尽

为了恢复原汁原味的百年前旧景

灵水村现已启动

文物古旧院落抢险修缮工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修旧如旧”!门头沟这个村子将再现原汁原味古风貌!


灵水古代出举人,近代出学子,现代出名人,明清两代最为兴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明初就建有社学,尊师重教,读书上进蔚然成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貌,群山环抱中的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构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依托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举人文化”,灵水村是北京西部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蕴的一座古民居,文物古迹众多,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经过百年风雨侵蚀,村落诸多古旧民房已逐渐残损破败。

严守“修旧如旧原则”


“修旧如旧”!门头沟这个村子将再现原汁原味古风貌!

灵水“举人村”修缮工程现场


2017年,北京房地集团房修一建筑工程公司一分公司承接了灵水村9处文物古旧院落抢险修缮工程。此次工程总修缮面积达1839.53平方米,9个单体文物院落均为明清四合院,结构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层数为一层。与普通建筑施工的不同之处在于,古建施工用到的多是青灰、白灰,而不是水泥、混凝土、钢筋等传统建材。

施工时房修一建筑公司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不改变文物原状,还原真实的古院落旧景。根据这一原则,工人将拆除时的旧砖瓦编号,等到修缮时再尽量用进去,要是破损严重无法使用了,就去周边乡村寻找相似的,实在找不到的就再订购,而订购来的砖需要工人们手工砍砖制成合适的大小。由于灵水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村中道路多为狭窄的胡同,甚至还有阶梯。为此,工人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在运输施工材料、渣土上,先用独轮小推车将材料推进胡同,再由工人把砖、瓦搬到院子里,每天单是运输就要三四十人次。

采用灵水村独有“包金砌法”


“修旧如旧”!门头沟这个村子将再现原汁原味古风貌!

灵水“举人村”修缮工程现场


修缮过程中采用了灵水村古时独有的“包金砌法”

,有的木柱一半包在墙体里,一半露在外头,这种工艺是为了给木料透风,减缓木料腐朽,建好的柱子还刷上桐油,作用也是用于防腐。在前期调查中发现,灵水村里的老房屋房顶一侧椽头儿(古建房檐下一排木条)会穿透墙体冒出来,在古建房屋中比较少见。房修一建筑公司咨询多方都没有得到确切解释,但为了真切还原古院落,修缮后的房屋依然保留有此特色。为了恢复百年前旧景,除了材料用老的,甚至每一处雕刻房修一公司都征求过当地文保院落以及民俗专家的意见,坚持做到原汁原味。

刘懋恒故居复原“重生”


“修旧如旧”!门头沟这个村子将再现原汁原味古风貌!

灵水“举人村”修缮工程现场


114号院为顺治年间举人刘懋恒故居,院落约270平方米,已有140余年历史,抗日时期曾遭日军烧毁,前宅正房已然破败不堪,修缮前仅剩一处台基。经过房修一建筑公司的修缮,房屋已经复原重生。如今114号院落后宅房子中还居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房主,他就出生在这个院子里,且家中三代在此居住,他说政府出资修缮古民居,自己也会全力配合村子和施工方的安排,为灵水村文化宣传和未来发展献出自己绵薄之力。

“等房子修好后,咱也搞搞农家乐,做点儿买卖!”114号古民居主人刘文才咧嘴笑着说,看着四代人曾居住过的院子重新变靓,一家人打心眼儿里高兴,现在就开始盘算着如何接待更多的游客。

“修旧如旧”!门头沟这个村子将再现原汁原味古风貌!


截至目前,9个古院落除98、92、65号院落未签约外,其余院落的修缮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中,78、177号院落已完成总工程量98%,计划于9月底完成施工。6号院计划于10月底完成施工。接收较晚的84号院正在进行屋面挑顶施工和部分殿座柱子的墩街和更换工作,计划10月底正房完成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