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就在我们讨论乡村振兴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未来如何的时候,阳城县府前广场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展销会。给我们研究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次观察、学习与思考的机会。

这场展销会由阳城县驾岭乡政府组织主办,阳城县析城山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小杂粮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参与组织牵头,全乡行政村集体参展,阵容强大。

点击视频观看

从现场看,这次会展,政府、企业与村庄抱团融合,共同搭起了展销的舞台。因为展会内容面对普通百姓,涉及大家的健康生活,激起了人们的参会热情,参会者众多,现场火爆。

一、红苗谷是这次参会的主角

几乎每个展位都在展销红苗谷小米。小米的包装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精装到普通包装,各种类型都有。大部分的红苗谷小米包装上已经印上了“红苗谷小米”字样,以及产品介绍,说明参展的农产品已经品牌化。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本次展销,我们还发现发一个现象。即每个展位的红苗谷小米的包装上打上了产地名称,不同展位提供的产品包装上分别印上不同村庄名字,使消费者在销售体验时能够分清所购小米是什么风味,口感如何,并能根据包装判明是什么地方生产,从而增强了原产地意识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在谈到绿色产品时,我们常常强调要加强农产品溯源管理。这次各村集体参展,并随时与客户交流,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农产品溯源的一次实践。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据参展工作人员讲,虽然说同是驾岭红苗谷小米,但是由于产地不同,所见的阳光,吸收的水分与养分以及通风程度等不同,最后所生产的小米还是有地域上的差异。通过这种集体参展亮相,可以让客户从整体上对红苗谷有个新的认识。

二、石磨磨粥,现场摊煎饼

这是这次展销会最大的特点之一。几乎所有的展位都支起了铁鏊,摊起了煎饼,供客户品尝。阳城人最爱吃煎饼,而且爱吃小米磨粥摊成的煎饼。所以这次展销会,组织者也是动了脑子,动员每个展位都支鏊摊煎饼,让客户品尝体验,从而体验红苗谷小米煎饼的口感。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以现场演示的方式,告诉人们,用红苗谷小米摊阳城人最喜欢吃的煎饼,通过这种营销方式增强人们对红苗谷的认识与体验度。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炒小米也是阳城人最爱吃的地方特色饭菜之一。这次组织者也推出了野菜炒小米。用阳城南部山区经受大自然雨露滋润的小蒜炒小米,也钩起了客人们的欲望。现场上人们争相品尝,一饱口福。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带有南部山区特点的各类山珍异食,在这次展销会上也多有展出。

到现在为止,展销会仍在继续。

展销会给乡村振兴之路带来了不同思考

1、充分挖掘带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打造绿色产品品牌。

驾岭地处阳城南部山区,地势高,温差大,光照长,层层梯田,通风透光。红苗谷就生长在这里,它冬至播种,白露收获,260天的超长生长期使谷子饱受天地精华,富含铁、钾、硒等多种矿物质,极其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生活。近年来,人们通过消费不断发现红苗谷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了绿色产品品牌,并为阳城人所认知。使驾岭的乡村振兴有了自已的产业。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2、按市场需要重新加工包装产品,促进其品牌化。

我们在现场所看到的红苗谷小米,均是米质很好,干净卫生,包装精致的产品。客户接受度很高。很显然,从产品收获、加工、再到按市场需要包装,需要做许多工作。这不是一家一户的农民所能完成的工作。象析城山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小杂粮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组织承担了大部分改造工作。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必不可少,只有一、二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的路才能走活。观察这次展会,说明驾岭乡正在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

3、政府的作用很关键。在这次展销会中,驾岭乡政府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么多的企业,这么多的行政村统一组织起来,在市中心安营扎寨,支鏊摊煎饼,显然不是哪一家企业,哪一户农户个人所能完成的。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红苗谷很早就为阳城人所接受,但是能象这次展销会所造成的轰动效果,则是前所未有的。市场营销,从某种情况下也是一种博眼球的营销,能象这次、政府、企业、村庄与农户联动,抱团发展,惊动全城,政府的牵头作用非常突出。

「乡村振兴」红苗谷集体亮相府前广场绿色产品走近阳城市民餐桌

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还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关文章

「记住乡愁」

「乡村旅游」

「振兴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