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有錯,但順風車無罪

樂清女孩坐順風車被害事件發生後,滴滴再次宣佈順風車下線。有人分析,這次滴滴順風車下線,可能和上次鄭州空姐被害案後的下線可能不一樣。這次下線後,滴滴順風車要想再上線,恐怕很難了。

連著發生兩起順風車命案,許多人因此否定順風車這種模式。一些網絡大V建議看:“別打順風車,加錢打專車。我給我家的女性都是打專車。許多人都認為,取締順風車就能避免女孩被害慘劇。與此同時,武漢滴滴QQ群的截屏流出,司機們不堪入目的聊天內容,更加重了人們對網約車,尤其是順風車的反感和抵制。

得承認,樂清和鄭州的兩起命案,滴滴是有錯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錯,滴滴犯下的是嚴重而致命的錯誤。但滴滴有錯,順風車是無罪的,順風車的出行模式,解決了一大批中低收入的出行需求。尤其是在每年春運時,順風車幫助許多人返家,成為春運主要的補充運力,它對於社會的正面貢獻有目共睹。

滴滴有錯,但順風車無罪

滴滴順風車之所以會出問題,是因為滴滴這家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出了問題。其實,滴滴一開始對於順風車的定位,還是很合理的。一位滴滴順風車上線之初首批邀請內測的車主告訴媒體,滴滴剛推出順風車業務時,主打的是“公益”屬性,體驗後“大家都覺得產品很好”。

但後來,就開始跑偏了,滴滴開始抽成,內部強調KPI,變成了滴滴追求單量最大化的工具,“打著順風車的招牌,做的卻是低端快車的生意。”與此同時,滴滴開始突出順風車的社交屬性,剛被免職的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曾經公開稱,順風車“非常 sexy ”,為此滴滴還推出過一款海報,口號是“不怕貼標籤,就怕你不約。”

不僅是滴滴,其他品牌的拼車軟件都在往“社交”上靠,如嘀嗒拼車將自己定位為“社交型出行軟件” ,只做“共享型、社交型的拼車軟件”;天天用車,至今在其官網上的介紹上還在強調自己是“唯一強調社交屬性的順風車軟件”……這些拼車軟件在大談社交的同時,都忽略的乘客安全,這個要命的問題。

所以,順風車出了問題,應該的辦法應該大刀闊斧改革,改變順風車“社交屬性”的定位,迴歸公益,改變對乘客安全的忽視,加大對司機的篩選和監管,採取更主動的辦法,防範罪案的發生。而絕不應是因噎廢食,將順風車一禁了之。事實上,禁掉順風車,不代表乘客就安全了,因為這部分中低端出行需求始終存在的,沒了順風車,許多人不得不選擇黑車,這恐怕更加危險。

順風車迴歸公益,單靠企業肯定是不行的。因為企業是要盈利的,順風車公益運營,企業要付出巨大成本去管理,這種賠本賺吆喝的事,隨都不會去幹。這時候就要政府力量的介入,用類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模式,給予順風車企業一定補貼,讓企業有動力去做好這種公益的事情。

政府力量的介入,不只是要給予補貼。對於保障乘客安全,同樣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例如之前,在政府的牽頭下,許多地方的出租車早已和110報警系統對接,這樣的模式同樣可以運用到網約車上,讓乘客在危急時刻可以一鍵報警。這樣的“一鍵報警”,不僅可以關鍵時刻給乘客以幫助,其本身,就是對犯罪的強大震懾。

政府還可以牽頭,讓官方的徵信系統與網約車管理系統對接,對司機進行更細緻的篩選,把那些陷入各種債務糾紛,有著各種不良誠信記錄的人,排除到網約車司機之外,這有助於從源頭,防範犯罪的發生。

樂清女孩的遭遇令人悲痛,但我們不能因為悲痛而失去理智。滴滴有錯應當道歉、追責,順風車跑偏應當反思、糾正,這才是一個成熟社會的應有思維。有這種理性的思維,社會才能不斷進步,而不是陷入無休無止的惡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