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若還是不懂得這兩點,註定一事無成,難成大器!

《道德經》:“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生活其實很簡單,但越是簡單越容易被事物所迷惑。外圓內方,執兩用中,更容易得到成全。在低凹處更容易盈滿,舊了就有新的 ,擁有的少就能得到給予,貪求太多反而會煩惱。

老子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能覺知到常人所不能及之處,能在日常的瑣事當中洞察事物的本質規律。我們看到的是低窪,老子卻能看到盈滿,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但也並非截然對立,而是相互依存。

所以,有時候我們的一念之差,就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果。故而有智慧的人,一定會明白福禍相依的道理,能瞭然人生中的得失安危,保全自己。

人到中年,若還是不懂得這兩點,註定一事無成,難成大器!

一、有大而能謙者豫;有才而恃顯者辱

釋義:有大功勞而且還能保持謙遜的人,是快樂的;有一點才能就恃才傲物還到處顯擺的人,會遭到侮辱。

曾國藩說過: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子致敗。確實,古今有多少人就在敗在了一個“傲”字上。謙與傲,就是一念之差,結果截然不同。運氣好的,中途醒悟,尚還有挽救的地步;運氣不好,因此而敗辱,一蹶不振,悔之晚矣。

人到中年,若還是不懂得這兩點,註定一事無成,難成大器!

二、山以高移,谷以卑安,恭則物服,驕則必挫

釋義:山峰因其高聳矗立而被侵蝕變形,山谷因其低下謙卑而能保持平安。行為恭敬就會萬物服應,驕傲自滿則必定遭受挫敗。

一個不懂得謙恭的人,是不會成功。生活中,我們也往往都是喜歡謙卑的人,而不喜歡驕傲自滿的人。而其實我們人很難做到這一點,生活中有一點成就就會容易驕傲,只要一驕傲你就離失敗不遠了,我是深有體會,所以我們應該時時警醒,驕傲使人落後。

人到中年,若還是不懂得這兩點,註定一事無成,難成大器!

有的人,其一生起起伏伏,兜兜轉轉,哪怕從頭來過,卻依然逃不過失敗的命運,其實就是他對生命的認知不夠,他的智慧不夠。道理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要明其理,踐之以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