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王虎臣,字元震,河北省赵县王家郭村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王虎臣领导的革命军准备攻取大同,在得胜口遭遇清军,因敌众我寡,王虎臣被俘杀害,时年31岁。王虎臣短暂的一生历经坎坷,他忧国忧民,转战南北,为推翻清帝,建立民国,洒尽一腔热血。

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王虎臣夫妇与儿子王光汉

一、《赵县志》所记载的王虎臣墓

1993年出版的《赵县志》有一段关于王虎臣墓的记载:“墓在杨家郭乡王家郭村东南50米处,丘仅存小小土堆,高不过半米,长宽不到1米。此墓原有志铭。碑文由王虎臣的好友曾厚章撰写,薄圻张海若书丹,徐一清篆盖。现埋在王虎臣后裔王玉如家厔基之下,无计发掘,规制不详。1985年政协北京市委员会编的《文史资料选编》第11辑上,发表了王光汉《回忆辛亥革命时栖牲的我父王虎臣烈士》一文,附有《王虎臣墓志铭》。铭曰:‘跖修渊短孰敢訾,胡蔚国器命之奇,人所悼为公勇为,有韫于死其所归,吾铭此石厥永垂。’”

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王育茂老人

二、王虎臣墓志铭发现记

2013年 11月6日,笔者在赵县王家郭一所农家院里,发现了刻石于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十月,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该碑刻在民间早有传闻,但始终很少人一睹其真容。王虎臣墓志铭碑刻的发现,弥补了烈士家族史以及地方志的不足。

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拓碑

“烈士王虎臣先生墓志铭”为大青石制作,分志盖和志底上下两块,纵67公分、横66公分,厚19.5公分。志盖刻有“烈士王虎臣先生墓志铭”九个篆书大字,单字约10cmx13cm。志底刻写墓志铭为37行,满行36字,共计1350字。墓志铭由其好友会稽人曾厚章撰文,蒲圻张海若书丹,五台徐一清篆盖。墓志铭记有:“今之茫茫神州,经诸烈士喋血缔造,思扬国徽于大地者,忧羌无朕兆,是君名不朽,而君志固未酬焉。哀哉!”。表达了撰文者对烈士义举的钦佩对其壮志未酬的叹息!

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王氏家谱

我和研究碑刻的赵振和先生驱车日来到王家郭村时,保存墓志铭碑刻的王保军外出炸馃子去了,农闲时节,王保军以此为生,他是王虎臣烈士的曾孙,这么多年,墓志铭碑刻就埋在他家的影壁后。知道我们要来,王保军特意安排他的叔叔王育茂老人接待我们。王育茂今年66岁,系退休教师。他说:“辛亥革命先驱王虎臣,弟兄四个,他排行三,是我三爷爷,三爷爷的故事和传说在我们这一带流传很广,《赵县志》上就有关于他的记载。”在洒满阳光的农家院里,王育茂老人手里捧着几册嘉庆庚申年间的王氏家谱,坐在刚刚挖出的 “王虎臣烈士墓志铭”碑刻前,开始向我们讲起王虎臣先生的故事。

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王虎臣墓志铭

三、王虎臣其人

王虎臣(1881年——1911年),字元震,河北省赵县王家郭村人。家庭贫寒,但自幼聪明好学。7岁读四书,“读书目十行下”;11岁毕五经;12岁应本郡童子试,名列前茅;15岁从师习武,“学拳术,刀剑创伤头颅,技亦愈进”; 17岁入郡庠; 22岁赴京都入东文学社。1911年武昌起义后,王虎臣策反清军、领导革命军收丰镇、攻大同,在得胜口遭遇清军,因寡不敌众,王虎臣被俘杀害,时年31岁。王虎臣短暂的一生历经坎坷,他忧国忧民,转战南北,为推翻清帝,建立民国,洒尽一腔热血。

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王虎臣墓志铭

王虎臣被害后,天降大雪,遗体被大雪覆盖。半月后民国成立,尸骸才由其友人李官亭等送往太原,备棺收敛,后由阎锡山派人护送灵柩至其家乡赵县王家郭村。王虎臣生前对战国名将廉颇十分崇拜,曾写道:“虎赵人也,世居廉将军之墓旁。行年三十有一,奔走燕郊,作口舌生涯,无一技之长可自豪者。待到正丘首,实羞廉君墓。”据此,1919年10月,王虎臣归葬于廉颇将军墓之西、赵县王家郭村南祖茔。

河北石家庄赵县发现保存完好的辛亥烈士王虎臣墓志铭碑刻

廉颇墓

民国元年(1912年)5月19日,《中华民国报》等报道了追悼王王虎臣烈士之盛会。民国6年(1917年),山西督军阎锡山为王虎臣申请,由国民政府执政段祺瑞签署命令,陆军总部追认王虎臣为烈士,发给其遗属5年的抚恤金,并追赠王虎臣为陆军少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