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唐、明都解决不了游牧民族问题,清朝可以搞定?

在大伙的印象里,清朝是一个贫穷、落后、愚昧、软弱的朝代,是近代中国屈辱的代名词。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限制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上,实行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禁锢士人思想。对外关系上,不断对外妥协求和,不惜割地、赔款,出卖主权。所以,大清并不受后人待见,其影响力远没有强汉、盛唐、刚明大。不过,困扰中原王朝近两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汉、唐、明均无法解决,而大清却可以搞定,这实在是有意思。

为何汉、唐、明都解决不了游牧民族问题,清朝可以搞定?

汉朝匈奴问题:自从西周王朝灭亡之后,中原大地就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各诸侯国为了争霸和兼并,相互之间打得不亦可乎。在此背景下,匈奴在草原上崛起并不断南侵,以致秦、魏、赵等国被迫修建长城以抵御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敌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朝建立后,刘邦御驾亲征匈奴,在白登山被冒顿单于围困,差点被俘虏,后靠和亲才躲过一劫。到了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屡次深入大漠追击兄匈奴,以致漠南无王庭;东汉安帝年间,窦宪、窦固两位大将再次反击匈奴,迫使其西迁。不过,终汉一朝,匈奴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他们依然寻找机会进犯中原,如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就是匈奴先挑起的。

为何汉、唐、明都解决不了游牧民族问题,清朝可以搞定?

唐朝突厥、吐蕃问题:在大伙的印象中,唐朝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周边各少数民族纷纷前来归顺,唐太宗李世民还被尊称为“天可汗”,实在是威风得很。不过,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大唐算是被少数民族欺负最惨的王朝之一,仅次于两宋。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时,曾经贿赂突厥,并向其称臣,以免他们在背后搞突然袭击;李世民刚即位的第二天,颉利可汗兵临渭河,也是给钱了事;吐蕃骚扰边境的结果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大唐强盛时,李靖、李绩相继率兵灭掉东突厥和西突厥,其中以李靖率三千铁骑千里奔袭阴山突厥大营之故事最让人津津乐道。但是,突厥、吐蕃这两大问题并没有解决,唐朝都城长安就屡次被吐蕃军队攻破,皇帝被迫逃难。后来,唐朝便和吐蕃签订一系列会盟,如“长庆会盟”。

为何汉、唐、明都解决不了游牧民族问题,清朝可以搞定?

明朝蒙古、女真问题:1368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当时最优秀的将领率25万虎狼之师直捣燕京,将统治中原大地近百年的“黄金家族”赶回草原上放牧,实现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夙愿。此后,明太祖七次出兵漠北,将北元王朝打得分崩离析,其中以蓝玉“捕鱼儿海”之战最为精彩。明成祖在位期间,五次亲征蒙古,三犁虏庭,将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等三部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不过,蒙古问题并未解决,后来他们还两次兵临北京城下,一是“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挟持英宗进犯京师;另一则是明嘉靖年间,因边境互市要求得不到满足,俺答汗进犯北京,严嵩不做任何抵抗。明朝末年,东北女真趁机崛起,不断侵犯大明辽东各城,最终趁着李自成作乱之际进入中原。

为何汉、唐、明都解决不了游牧民族问题,清朝可以搞定?

清朝蒙古问题:明朝末年,在女真崛起的同时,蒙古草原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察哈尔蒙古、喀尔喀蒙古、厄鲁特蒙古,其中又以厄鲁特蒙古最为强悍。清军入关之后不久,厄鲁特蒙古准格尔部、和硕特部相继崛起,并不断挑战中原王朝的权威。趁着“三藩之乱”,准格尔汗国首领噶尔丹东征察哈尔与喀尔喀,经常将效忠于大清的土谢图汗打得灰头土脸,并进犯清朝边界,前锋距离京师只有七百余里,康熙被迫下令戒严。此后,康熙、雍正、乾隆与准格尔蒙古进行了长达七十余年的战斗,并最终灭掉准格尔汗国,统一了新疆。乾隆时期,继续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维持西域稳定。此外,将蒙古分而治之,外蒙古单独管理,内蒙古则分成绥远、热河、察哈尔三个行政区,并建立“盟旗制度”。到了清朝中期,北方游牧民族问题已基本解决,他们不再对中原构成威胁。

为何汉、唐、明都解决不了游牧民族问题,清朝可以搞定?

由上述可知,对于游牧民族问题,强汉、盛唐、刚明都无法解决,但被后人视为软弱代名词的大清却可以搞定,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在“纵横国史”看来,其实很简单,即是“运气”,只能说大清解决游牧民族时机成熟了。蒙古先是跟明朝斗了两百多年,被打得分崩离析,没有对抗大清的绝对实力。此外,北方俄罗斯崛起,并时常侵犯蒙古各部利益;蒙古夹在两大强国中间,只能转向文化上比较合得来的大清了。各位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