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被傳欠薪裁員 寧波第一個「獨角獸」遇困?

知豆被传欠薪裁员 宁波第一个“独角兽”遇困?

今年3月,寧波誕生第一家“獨角獸”,即“知豆”。

當時,在由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牽頭、由民營諮詢機構長城戰略諮詢撰寫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以微型電動汽車揚名江湖的“知豆”,以12.6億美元的估值入選。

能從全國300多家新能源車企中悄然崛起,與FF、蔚來、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齊名,“知豆”當然有足以自傲的戰績。

統計顯示,截止2017年底,知豆新能源汽車銷量逾10萬臺,佔據國產新能源車逾10%、純電動汽車13%的市場份額,其產品還遠銷法、德、英、巴西、荷蘭和韓國等18個國家……

但近段時間,江湖傳言四起,稱“知豆”遭遇生死危機,欠薪、裁員,其位於寧波寧海的工廠也處於停工狀態……

是真是假?

本週一,冒著“山竹”颱風後的暴雨,記者趕至“知豆”在寧海的總部,實地探察究竟。

在“鄰居”處挖了不少人

“知豆”寧海總部,位於寧波南部濱海新區寧海模具產業園區(寧海智能汽車小鎮),有總部辦公樓一幢,研發部門、銷售部門共用的大樓一幢。

知豆被传欠薪裁员 宁波第一个“独角兽”遇困?

總部辦公樓主樓的8層、9層,是“知豆”總部行政部門、合規管理中心、融資部等部門的辦公地,有些辦公室的門關著,上了鎖,記者推不進;不過在樓層開放式的辦公場所,有員工在工作。主樓4層至7層,是“知豆”項目管理辦公室、運營管理中心,以及財務和技術人員的辦公場所,相比之下,在工作的員工更多些。

另一幢大樓,駐紮有“知豆”研發中心、微行車體驗場(知豆電動汽車技術集成公司)、知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大樓外面,停車位一如往常,悉數被一輛輛色彩斑斕的“知豆”汽車所佔據——儘管大雨滂沱,大樓外最新下線的一整排“知豆”D3,依然十分搶眼。大樓內,在座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都還正常上班。

知豆被传欠薪裁员 宁波第一个“独角兽”遇困?
知豆被传欠薪裁员 宁波第一个“独角兽”遇困?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本月初,“知豆”寧海總部已全額付清這兩幢大樓8、9、10三個月的租金。除此之外,“知豆”還拿了園區內兩棟宿舍,共計300餘套住房,大約可以容納500人,“宿舍全部住滿了”。

知豆被传欠薪裁员 宁波第一个“独角兽”遇困?

至於“知豆”寧海工廠,記者看到的還是一個在建工地——換句話說,其先前從未投產,便無所謂停產。

記者獲知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消息是,就在近兩月,園區周邊的一些大型企業被“知豆”挖走了不少人才,惹得企業主們吐槽聲不斷。

為何會傳出資金鍊問題?

不過,在看起來還是比較正常的辦公場景的另一面,“知豆”的資金鍊被認為確乎出了問題。

從總部基地建立起就加入“知豆”的智能化數字中心員工小凡(化名),向記者透露了一些內部情況。

“目前,公司董事長依然還是鮑文華(“知豆”創始人),不過總裁一職幾月前已作了更換,原有的管理層人士大多已經不在了。”

管理層的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據小凡稱,負責車聯網的北京知豆智信,將被合併到上海技術中心;寧海總部這邊的技術部門相對還好一些,“但原來70多人的團隊,眼下也就剩下了18人。”

小凡認為,“知豆”當前的這些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新能源車補貼退坡。

今年6月12日,國家開始實施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續航150公里以下車型取消補貼,續航150至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大幅下調約20%到50%不等。在新政策之後,定位城市微行電動車的“知豆”汽車,處境頗有些尷尬。

“知豆”D2的續航里程為155公里,補貼政策變動對其銷量的影響甚劇。有統計顯示,“知豆”D2在今年4月份的銷量還有4188輛,同比增長12.91%;而到了7月份,銷量僅345輛,同比降幅高達90.91%。也是在那個時候,傳出了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知豆智信裁員、到期撤銷的消息。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工信部曾經公示,2016至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達189.7億元。這麼大筆的補貼一朝大幅削減,甚至取消,對於當前資金依賴度仍然極高的車企來說,無疑是很深重的打擊。”

以“知豆”D2為例,在2017年,每輛車能獲得3.6萬元的補貼;而在新的補貼政策下,每輛車的補貼大降至了1.65萬元。這對售價不過幾萬元的“知豆”D2來說,顯然會嚴重削弱其價格競爭優勢。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知豆”汽車總銷量1.31萬輛,居全國第十,同比下滑幅度超過40%。2017年,“知豆”汽車總銷量則是4.3萬輛銷量。事實上,即便是在銷售大好的2017年,“知豆”也未有可觀收益——用時任“知豆”總裁的鮑文光的話說,只有年銷量在五六萬輛時,“知豆”才可以真正達到盈虧平衡點。

知豆被传欠薪裁员 宁波第一个“独角兽”遇困?

採訪當日,記者頂著颱風帶來的暴雨,實地走訪了就在“知豆”寧海總部基地東面數百米處的在建中的總部生產基地。工地現場,有五、六名工人正在工棚下打牌消遣。工頭告訴記者,雖說目前房子依然在建,但“上頭”錢一直下不來。

吉利再度出手助愛豆?

記者在與多名“知豆”員工交談過程中瞭解到,儘管眼下公司的種種變動看起來不太樂觀,但大家普遍認為,這只是公司內部的整頓合併以及管理層的換血,“知豆”不會就此倒下。

事實上,早在知豆智信傳出裁員消息之時,業內就有傳聞說,吉利將對“知豆”注資千萬元。來自“知豆”內部人士的一些說法顯示,“知豆”與吉利情緣深厚,故各方股東普遍傾向於讓吉利再次成為大股東,並掌控運營,且這一動作已經在深入探討。

從“知豆”發展歷程看,其和吉利的情緣確乎深厚。

2006年,吉利李書福的台州同鄉鮑文光,創立“知豆”汽車。2007年,鮑文光拉來已經退休的意大利菲亞特公司在南京的副總裁,共同參與自己的電動汽車計劃,之後花了5年時間研製成功新車。2013年,首批1000輛“知豆”汽車出口歐洲。2014年,“知豆”為解決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先“借腹”眾泰,後投靠吉利——正是在吉利的幫助下,“知豆”順利產下D1、D2兩款重磅車型。

2016年,吉利轉讓部分股份給第三方,讓出第一大股東之位,以便讓“知豆”獨立申請純電動乘用車資質。從當前的工商註冊信息來看,鮑文光控制的新大洋機電集團是“知豆”最大股東,吉利集團則是第二大股東。

“知豆”是不是吉利願意再度傾力相助的愛豆呢?且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