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袁天罡 (星象學家、相士、道士、風水大師、預言家)

袁天綱(俗寫為“罡”,?一635),隋末唐初玄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傳說他善“風鑑”,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累驗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隋時為資官令,唐武德年間為蜀郡火井縣縣令。貞觀六年,唐太宗聽聞其名聲,詔入朝收納為智囊。貞觀八年(634年),在其請求下,唐太宗復任他為火井縣縣令,以讓他返回家鄉,同年袁天綱卒亡。

1、天罡斷龍脈

在閬中古城東南郊,有一奇異的山脈繞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條游龍,故名“蟠龍山”。在其“龍頸”處有明顯被人工挖鑿的痕跡,據當地老百姓說:這是被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綱“斷龍脈”時“鋸”斷的。因為唐太宗接到報告,稱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氣。袁天綱遂奉命測王氣到了西南,在閬中見大小蟠龍山如兩條蛟龍盤繞其後,鳳凰山高舉鳳頭,左右張開兩翅,若攬若抱,形成龍鳳之勢,於是便命人將大小蟠龍山結合部砍斷以破龍脈,以此確保閬中“方圓百里之內不出天子”。

2、推背圖

傳說《推背圖》是李淳風和袁天綱共同編寫的。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綱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洩,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3、閬中天宮院

天宮院,位於閬中城南20千米的天宮鄉。因閬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晚年先後來閬定居,在這裡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後也都埋葬在這裡,天宮院為紀念他們而建。原有萬年臺、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築,始建於唐,明天順三年重建,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鬥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築。佔地6畝。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明朝天順年間,有人上白鶴山遊山,意外發現了袁天綱墓的墓碑,確定了墓葬的位置。此時這裡已經雜草重生,而天宮院除了尋找到一些石階、石磚以外,也已蹤跡全無。於是上表明英宗請求修繕袁天綱的墓地和重修天宮院用以祭祀,並得到明英宗同意,新的天宮院便開始在袁天罡墓附近破土修建,最終於天順三年完工,建有正殿、觀音殿、萬年臺、牛王亭等建築,明英宗更駕臨於此為天宮院親筆提匾。天宮院正殿為雙重簷歇山式屋頂,臺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闊五間19.4米,進深五間19.3米。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鬥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築。現兩殿保存完好,佔地六畝,建築面積684平方米。天宮鄉也是因為此而得名。

4、袁天綱墓

袁天綱墓因時過境遷,最先已經顯得破敗,墓的前方曾立有長約一米的石碑,提筆為“袁天綱之墓”,文革時旁邊修起了蓄水的池塘,因為地勢低,石碑被池塘淹沒,袁天綱墓就只剩下墓上那幾乎快消失的墳包土。守墓人因此懷疑此墓可能不是袁天綱的墓地,於是挖開墳包土查看,發現墓中有一口“石棺”,“石棺”棺體已經被破壞,棺底又有一處石洞,伸出六米長的竹竿試探,居然觸不見底,而將竹竿整個投入,直接就掉進去不見了,由此推斷可能是墓室,有這樣的規模,應該為袁天綱墓不假,才填埋了回去,放心為袁天綱守墓。因袁天綱富有盛名,當地經常有人上墳祭拜,守墓人靠香火錢和其他捐助,修繕了袁天綱墓,重新完整好墓上的墳包土,並修建了墓碑和其他附屬建築,在之旁又修了一座小祠堂,袁天綱墓這才有了模樣。此外,除了閬中市天宮鄉,其他地方也有幾處袁天綱墓,但應該都不是真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風水大師:袁天罡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