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談病 · 脊柱損傷的治療

医生谈病 · 脊柱损伤的治疗

1. 早 期 治 療


脊柱損傷的早期救治包括現場救護、急診救治、早期專科治療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復。

對各種創傷患者進行早期評估應從受傷現場即開始進行。意識減退或昏迷患者往往不能訴說疼痛。對任何有顱腦損傷、嚴重面部或頭皮裂傷、多發傷的患者都要懷疑有脊柱損傷的可能,通過有序的救助和轉運,減少對神經組織進一步損傷。

遵循ABC搶救原則,即維持呼吸道通暢、恢復通氣、維持血循環穩定。要區別神經性休克和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而出現的低血壓。神經源性休克是指頸椎或上胸椎脊髓損傷後交感輸出信號阻斷(T1-L2)和迷走神經活動失調,從而導致血管張力過低(低血壓)和心動過緩。低血壓合併心動過速,多由血容量不足引起。不管原因為何,低血壓必須儘快糾正,以免引起脊髓進一步缺血。積極輸血和補充血容量,必要時對威脅生命的出血進行急診手術。當血容量擴充後仍有低血壓伴心動過緩,應使用血管升壓藥物和擬交感神經藥物。

2. 藥 物 治 療


當脊柱損傷患者復甦滿意後,主要的治療任務是防止已受損的脊髓進一步損傷,並保護正常的脊髓組織。要做到這一點,恢復脊柱序列和穩定脊柱是關鍵的環節。

(1)皮質類固醇 甲基強的松龍(MP)是惟一被FDA批准的治療脊髓損傷(SCI)藥物。建議8小時內給藥。推薦甲基強的松龍作為治療的選擇,而不是標準性治療或推薦性治療方法。另外,也有少數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MP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無效並可造成嚴重的併發症。MP對脊髓斷裂者無效,脊髓輕微損傷不需要應用MP,可自行恢復,完全脊髓損傷與嚴重不全脊髓損傷是MP治療的對象。但應注意,大劑量MP可能產生肺部及胃腸道併發症,高齡者易引起呼吸系統併發症及感染。總之,在進行MP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併發症的預防。

(2)神經節苷脂 儘管它們的真正功能還不清楚,實驗證據表明它們能促進神經外生和突觸傳遞介導的軸索再生和發芽,減少損傷後神經潰變,促進神經發育和塑形。

(3)東莨菪鹼通過調整微循環、改善脊髓損傷後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和堵塞造成的微循環障礙,減輕脊髓缺血、壞死,有利於脊髓功能恢復。

(4)神經營養藥甲鈷胺是一種輔酶型B12,具有一個活性甲基結合在中心的鈷原子上,容易吸收,使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升高,並進一步轉移進入神經組織的細胞器內,其主要藥理作用是:增強神經細胞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髓鞘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有利於受損神經纖維的修復。

(5)脫水藥減輕脊髓水腫 常用藥物為甘露醇,對老年人或潛在腎功能不全者應密切觀察尿量、尿色及尿常規的變化,如每天尿量少於1500ml要慎用。恰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防脫水、血容量不足,並應監測水、電解質與腎功能。

3. 並 發 症 治 療


脊髓損傷患者的死亡可分早期和晚期兩類。早期死亡發生於傷後1~2周內,多見於頸髓損傷,死亡原因為持續高熱、低溫、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晚期死亡則發生於數月或數年之後,多由壓瘡、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營養衰竭等引起,頸髓、胸腰髓損傷均可發生晚期死亡。早期和晚期死亡並無一定界限,絕大多數脊髓損傷患者死亡於併發症。但如能給以防治,又能給以良好的康復治療,則患者非但可以長期存活,並能坐、立、行,甚至參加工作,可見防治併發症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