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沒才華更可怕的,是心窮

一個人要想真正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並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馬雲說:“不少年輕人總是夜晚思索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

藉口無非是:年齡大了,學習能力衰退了,沒有才華。

可是,在我看來,“喪”在本質上不是因為這些原因,而是你的內心沒有了方向感和信念。

比沒才華更可怕的,是心窮

才華有多少,年齡有多大,境遇有多難,這些通通都不應該成為拒絕成長的理由。

這些只不過是你拒絕成長,拒絕去努力,去經受蛻變痛苦的藉口而已。

人生在世,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不會改變的。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很多生活中基本權利都需要自己用心才能爭取到,拒絕成長看似是一勞永逸的靜下來,實質上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比沒才華更可怕的,是心窮

我窮我有理,向他人索取

不論是拒絕成長之人還是目光短淺之人,不論他們最終願不願意學習提高,為了改變處境用的方式對不對,他們都至少還知道自己的處境是不值得誇耀的。

而窮就有理之人,卻是完全沒有任何慚愧之心,反而將他們自己的窮當成了一種資本,憑藉著這一點,以一副理所應當的姿態,去要求別人來為他們付出,讓別人來承擔他們自己將生活過成一團糟的後果。

這種心窮,是最嚴重的一種,因為有這種類型的行為之人,他們的三觀本質上已經與正常人不同,無法再用一樣的道德準則去質問他們的行事邏輯了。

比沒才華更可怕的,是心窮

心理學大師卡倫·霍尼說:“一個人要想真正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並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沒錯,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就,首先必須得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瞭解到哪裡是自己的舒適區,哪裡是自己不擅長的,哪裡又是自己的優勢需要去發揚。

還有,自己的哪些短處是可以提升的,哪些是真的無法改善,需要日後注意“避短”的。

比沒才華更可怕的,是心窮

沒有才華不可怕,一時的處境艱難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被自己的“心窮”牢牢地侷限住,作繭自縛卻無法破繭成蝶,再也無法突破障礙,去往更高更遠的世界展翅飛翔。

不論我們處於人生的何種境地,順境或是逆境,先天條件好或是壞,唯有一直堅持成長更新、保持深遠眼光、

不將自己的困境歸咎於他人,才能夠擁有,時時刻刻都不懼任何風浪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