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和珍愛中華武術文化寶庫

認識和珍愛中華武術文化寶庫


最近,有關中華武術有無實戰能力的爭論十分激烈。 筆者本已是閒雲散淡之士,無意口舌爭論,但眼看許多有關中華武術概念的混亂認識,心緒難平,一吐為快。

中華武術產生於冷兵器戰爭時期,以後逐漸發展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軍事用武術,包括攻防、陣法、刀槍器械、格鬥、擒拿技等,又稱國術。第二部分是民間武術,包括武術門派拳腳格鬥套路、刀槍器械、格鬥、擒拿技等,主要用於強身自衛,保境安民,保鏢等。第三部分是養生功法,包括易筋經、八段經、五禽戲等。

當代出現的拳擊、博擊是一種體育競技項目,有規則,有裁判保護,有護具,不是戰場拼殺技。 而武術擒拿格鬥用於國家軍隊戰場拼殺,時至今日,依然在發揮作用。武術在民間,大多數人只是強身自衛。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已不需要武術維護地方平安了,但保鏢依然存在。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等養身功在群眾中有廣泛的基礎。 武術原先只有套路表演,沒有體育競技。

在古代,武術有打擂,互籤生死薄,拳腳功夫、刀槍兵器都可以使用,生死自負,顯然不是體育競技,後來國家體委搞了一個武術散打體育競技項目,培養了大批優秀運動員。

可見,武術分幾個層面,軍隊與軍隊對抗,體育競技與體育競技對抗,民間武術由於現實原因,主要是強身自衛,或見義勇為打擊一下流氓惡棍。

大家都知道,體育競技是通過現代科學訓練,將人體的能量發揮到極限,在競賽規則下通過評分區別強、差的運動,運動員的體能是非常強的,各類經過現代體育博擊訓練的運動員如與武術競賽,應該去找武術散打運動員,在競賽規則下比賽,而不是到民間挑釁。

這就是當下有關武術爭論的問題所在。 佛教少林武術和道教武術海內外馳名,是中華武術文化的代表。 中華武術集釋、道、儒文化於一身,十分注重忠勇孝悌及禮義廉恥的教育,真正武林中人,尚德尚義,謙虛守法,民間武林是中華武術文化寶庫,其中藏龍臥虎。

時下打著傳統文化旗號行騙的人,在武術界、書畫界、文玩界、文藝界都有,揭露是好事,但不能一葉障目,全面否定,那就是無知了。 (一然/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