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1、

这是我和马露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文革后的第三年,我们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停课在家玩了两三年后,上级要求“复课闹革命”,就集体升到中学。

进校不久,学校安排新生到农村向贫下中农学习,当时叫学农。其实就是去地里劳动,干点农活儿。

地点在“洛带”。到“洛带”有多远也不清楚。

学生们背着松松垮垮、花花绿绿的铺盖卷,提着脸盆(两次录成 “尿盆”。主要是N与L误录。笑一阵儿。),上路了。

洛带是丘陵。站在山坡往下看,队伍稀稀拉拉弯了几道弯,成长蛇阵。

一个男生挥舞着拳头,学着电影《南征北战》游击队长的话,给大家鼓劲:“老乡们,别难受,八年抗战鬼子都被我们打败了,八路军今天撤离根据地,明天还会回来的。…”。

同学们叽里呱啦拍掌大乐。

班主任老师姓杜,休完产假不久,刚调来的。

年龄在25、6岁吧。清秀的脸,梳两个短短的麻花辫。

我们随校长叫她小杜老师。

小杜老师脸上淌着汗水,照顾着这些刚离家的十五、六的大孩子。

跑前跑后,一会儿帮这个捆散了的铺盖卷,一会儿帮那个提背包,身上横七八竖的勒着背包带。

我的脸盆她也拎过去了。

同学们也想帮忙,无奈都累得不行,“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罢了。

只有那个叫齐山的男生不时帮小杜老师分担一个背包,或拿过几个脸盆。

马露嘴碎,和我一个小学升上来的,脚打起了泡,找了根树枝拄着:摆摆儿参加红军啰!

终于传来休息的口哨声,队伍停止前进。

小杜老师撂下五六个背包,坐在路边草丛的石块上喘气儿。

看样子累得够呛。

那个帮忙的齐山,靠着树荫拿着一个水壶默默喝水。

马露说进校没听他说过一句话。

大家趿拉着沉重的脚步上山又下山,从上午7点出发到下午5点到达。

到目的地后,一屁股坐在老乡家的稻草堆上都耍赖不起来了。

那天是当地老乡给弄得晚饭。吃那什么豆,比扁豆胖。“红”锅炒。

农村缺粮少油,炒菜时把锅烧红,不放油。

以后在菜场见到了那什么豆,是煮好后用水盆泡着卖的,别人告诉说那是给猪吃的,人偶尔尝个鲜。

不能多吃,须煮熟泡透,否则有毒。

乡下柴火烧的米饭特别的好吃,香喷喷的。

老乡用铲子刮出软软的锅巴,用手捏吧捏吧,团成一坨,最后舀饭的几个同学一人一个。

现在想起,那老乡的洗没洗手啊?!

饭毕,马露和我去小杜老师那里取脸盆。

齐山正好在那里,手里端着一茶缸子菜汤,缸子盖翻过来,放了一个锅巴饭团。

见我们进来,齐山放下茶缸转身走了。

小杜老师递过脸盆。叫我们告诉大家,别玩太晚,早点休息。

我们应着走出来。

马露说,小杜老师怎么没叫我们替她打饭啊。

我说,男生真不会打菜,至少应该给老师打个红锅豆,挺好吃的。

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2、

白花花、热辣辣的太阳顶头照,我们学着割稻子。

稻穗儿针刺般一下一下的划过胳膊,留下一道道红印,出汗后特别难受。手上打起了水泡,疼的不得了。

杜老师叫齐山带大家喊口号什么的,男生起哄。

他阴着脸不说话,也不喊。女生们说,他是不是结巴吧?

因为是集体劳动,大家比较新鲜,再累也不觉得,你追我赶。

收工后,已经是黄昏。

每人拿把镰刀,一列列走在窄窄的土埂上,晚风吹过田野,青蛙咕咕的叫成一片,心里莫说有多快活了。

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我们的宿舍是一排稻草盖顶的土屋。

床是用木板搭成的通铺,铺上稻草,就像北方的炕头。

远离家,脱了束缚,大家有些兴奋,趴在铺板上叽叽喳喳的吵闹:有摆龙门阵的,有唱歌的,有吹口琴的,有打扑克牌的。

我和马露下跳棋,她老是赖皮。

小杜老师看天不早了,就过来打了几次招呼,可没人理会。

十五六的人处在有胆儿没胆儿之间,又受了点文革风潮的影响。

对她不熟悉。所以大家不怎么怕她,当然她看起来也是比较弱些。

半夜了,男生宿舍声浪仍是一波赛一波,老师来到门口,边敲门边说:“嗨,不要说话了,不准闹了,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干活。”

女生胆小,渐渐偃旗息鼓。可男生的喧哗怎么也止不住。

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杜老师又来回招呼几次效果不大。

估计实在气坏了,猛地把男生宿舍的门推开,哐当一声:“起来,都起来,不想睡觉就站到门外来!”

谁也没想到老师会推门进来,顿时鸦雀无声。

“男生宿舍,女的、女的…不能进来”。

一个男生在吼。

这下女生们竖起了耳朵。

小杜老师更加愤怒,脱口而出:“我娃儿都有了!咋个不能进。屁大点娃娃跟我说这些,我啥子没见过…”

而且很大声。

小杜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学院(马露说的)。知识分子。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是有几分曰(拼音:yue)的。但急了,也是一副市井调门。

与平日的细声细语的她判若两人。看来真是急了。

空气顿时凝固。

没声了。小杜老师松了一口气。吱呀,关门正要离开。

我们也刚把心放回肚子。

一个声音起:“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马露揪我:“邱岳峰哎,…。”

那二年,邱岳峰是她最崇拜的电影译制演员。

我躲开:“干啥?”。

不过,那声音的确深沉,以现在的眼光看,倒像英国演员卷福。

男生开始接茬,“就是嘛,娃儿有了,娃儿有了就不要脸了嗦!”

吵吵吵,吵吵吵,又开始。

又有男生说,“过来人,那又怎么样?过来人就随便进男生宿舍?告校长。”

女生们比较偏向小杜老师。

“是哪个学校的,对老师哪样说话,没受过教育嗦”。女生觉得男生太过分了。 当时班上同学来自各个小学,互相认识的不多。同学之间有点事情,就打听是那个小学的。

男生宿舍有人在背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

谁也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良久……,隐约远去的脚步声,以及四周咕咕的蛙鸣。

第二天一早,看见了小杜老师躲避我们的红红的双眼。

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3、

回校开课。小杜老师教我们数学,齐山教物理,那会儿叫工业基础知识。

是的,齐山是代课老师。大家都惊掉了下巴。

有女生说,齐山看上去是比较老哈。

马露马上反击,你爸才老,他只是有点黑而已。

马露莫名的兴奋:简直就是魔术,老母鸡变鸭,同学变老师。

马露喜欢齐老师的物理课。

我们同桌,平时上课最爱讲小话的她,物理课却不搭理人。

因为她要聆听“邱岳峰”的声音。

学农回来有年把,齐山调走了。马露蔫儿了一阵,八方打听。

后来她告诉我。齐山是因为落实政策,没分配前暂时到学校代课。

不几个月,小杜老师也调走了。到一个国防厂的子弟校去了,费了很多劲。

学校的数学是市里拔尖的。小杜老师是班主任,除此外还教几个班的数学,是学校数学组的组长。

为什么要调走呢?

女生们喜欢小杜老师,有疑问,一致理解是老师伤心了。

老师是知识分子,要自尊要脸面。一颗琉璃心。

人走茶凉。慢慢的,同学们对此事也不议论了,只有马露。

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以下是马露后来告诉我的。

她把这秘密守得辛苦,控制不住。

其实,小杜老师不是因为伤心调走的,是因为和齐山结婚了。

照顾夫妻关系,齐山在某某国防厂。

对,小杜老师的孩子是非婚生。

因为小杜老师家庭不符合准前夫的标准,所以悔婚了。

对,准前夫、小杜老师和齐山是大学同学。

准前夫告发齐山,齐山犯事,小杜老师和准前夫好了。

后来,后来的情况,就都知道了。

还是有点迷糊。

在洛带,不是齐山在男生宿舍带头怼了小杜老师,“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吗?

怎么又结了婚了呢。

马露盯着我,眼睛滴溜转:“你傻呀。想一下那句话,有几个意思。‘听说你是过来人(未婚有娃),那又怎样(还是喜欢你)?’”

我俩互相拍打,吱哇乱笑。

再分析。

齐山帮小杜老师扛背包…。齐山成天闷起…。齐山没有给小杜老师要红锅豆,因为知道有微毒(这条是几十年后才知道的)。

我们取盆的时候,齐山正在告白,小杜老师没同意。我俩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没毛病,继续推。

那晚,小杜老师被告白很烦躁,男生宿舍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才发脾气。

待齐山说了那句话后平静下来。

事实!与大家经过的那个晚上的意思满拧。

真的,眼睛看见的真不一定是事实。

整个来龙去脉,被我和马露抽丝剥缕,真相大白。

我俩愣了一会儿,被自己侦查员(那时还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潜质吓到。

但我们谁也不告诉。

为了这秘密,我俩的友谊一直维持到马露嫁到北方去为止。

有点乱哈。看官想必也清楚了。

解释一下:什么是过来人。过来人,就是有故事的人。对吧。

只是有时会想起她,清秀的脸,短短的麻花辫。

小杜老师,你还好吧。

故事:听说你是过来人,那又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